搜尋條件: 外觀

顯示第 110 項,全部搜尋結果有 300

1/3女性有乳房良性腫瘤!不是癌就甭管它?醫推1微創手術切除「傷口小10倍」,降癌變風險

tCol 2025-04-09

郭美懿

1/3女性有乳房良性腫瘤!不是癌就甭管它?醫推1微創手術切除「傷口小10倍」,降癌變風險

不少女性在健康檢查時都會發現乳房長了「纖維腺瘤」、「囊腫」等良性腫瘤,認為沒有健康威脅,就忽略定期追蹤。但醫師表示,乳房纖維腺瘤約有0.002%~0.125%變成乳癌,而乳管內腫瘤轉變成惡性的機率更達16%,若發現良性腫瘤持續增生,就要注意其變化。而新式的「真空輔助連續乳房切片微創手術」,與3年前的傳統手術相比,傷口小約10倍,目前已成為乳房良性腫瘤的主流治療方式,更能精準揪出癌變病灶,減少誤診風險。

閱讀更多

女性不菸不酒,卻因化妝吸入「這粉末」有肺癌風險?醫闢謠:5守則雙重捍衛你的美麗與健康

tCol 2025-03-11

蔡佳伶整理

女性不菸不酒,卻因化妝吸入「這粉末」有肺癌風險?醫闢謠:5守則雙重捍衛你的美麗與健康

肺癌是台灣的新國病,自110年起連續佔據癌症死因的第一名,且女性即使不抽菸、不喝酒,罹患肺癌比例仍逐年攀升,有醫師推測恐與女性使用的彩妝品含「滑石粉」有關。近期社群平台上有關化妝品成分「滑石粉」,以及其中可能含有「石綿」的致癌問題,也再度成為討論焦點。究竟滑石粉和石綿有何關聯?日常使用的化妝品是否會對健康造成威脅?我們該如何安心使用彩妝品呢?

閱讀更多

年過50,「眼周老化」比白髮更顯年紀!醫:日常6習慣告別眼袋皺紋,免醫美輕鬆抗老

tCol 2025-03-07

蔡佳伶整理

年過50,「眼周老化」比白髮更顯年紀!醫:日常6習慣告別眼袋皺紋,免醫美輕鬆抗老

一名53歲女性上眼皮隨著年紀增加漸漸下垂並遮住部分視野,影響社交活動及 外觀 ,因影響生活而到安南醫院皮膚科就診。經理學檢查發現其上眼皮遮住瞳孔上緣,並在外側產生明顯的垂墜眼皮,在排除提眼瞼肌無力及其他神經學或外傷造成的影響後,安排外科手術改善垂墜眼皮。術後追蹤一個月, 外觀 已恢復正常,視野遮蔽症狀也不再發生。

閱讀更多

持有20年後房屋增值千萬以上!善用雪球購屋法3原則,賠錢機率降到最低,無須擔心政策影響

tCol 2025-02-25

阿宅地產顧問(蕭大立)

持有20年後房屋增值千萬以上!善用雪球購屋法3原則,賠錢機率降到最低,無須擔心政策影響

買房是許多人的人生夢想,但每個人買房的目的不盡相同,有人為了自住,有人為了投資。這兩種目的會影響你在選屋、議價以及持有策略上做出不同的選擇。買房投資的主要重點,在於追求租金收益、房價增值,也就是如何最大化投資報酬率。如果能以較低的成本買到房子,由於計算報酬率及房價漲幅的基準較低,不僅可提升租金投報率,也可以增加未來的房價漲幅,先天就居於不敗之地。

閱讀更多

太常戴口罩,突然發現下顎突出、鼻翼變寬!這是肢端肥大症典型表現,暗藏三高、罹癌風險

tCol 2025-02-12

NOW健康

太常戴口罩,突然發現下顎突出、鼻翼變寬!這是肢端肥大症典型表現,暗藏三高、罹癌風險

有位50多歲的女士,在甲狀腺癌治療完成後,便定期回診追蹤。林口長庚醫院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醫師陳怡文表示,「由於COVID-19疫情期間,大家都戴著口罩,直到疫情結束,有次患者回診時終於拿下口罩。當時我突然發現患者的下顎突出、鼻翼變寬,這是肢端肥大症的典型表現。」

閱讀更多

年節伴手禮怎麼選?網友8大推薦,堅果禮盒未擠進前3名

tCol 2025-01-13

NOW健康

年節伴手禮怎麼選?網友8大推薦,堅果禮盒未擠進前3名

年節將至,除了與親友團聚、共享美食,一份用心挑選的伴手禮,也是重要的禮節之一,不僅是許久不見的親友間表達祝福的方式,更增添濃厚的喜慶氛圍。然而,市面上的禮盒選項琳瑯滿目,從經典的中式糕點到創意的特色零嘴,究竟該如何挑選,才能送得體面不失禮呢?一起來看看吧!《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本次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近1年內「年節伴手禮盒」話題的網路聲量表現,帶您了解網友熱議的8大年節伴手禮盒。

閱讀更多

什麼才是好的魚油?除了高濃度 更要真純淨 健康力真純淨魚油頂規把關獲千位醫師推薦

tCol 2024-12-12

整合傳播企劃製作

什麼才是好的魚油?除了高濃度 更要真純淨 健康力真純淨魚油頂規把關獲千位醫師推薦

新聞報導,某魚油品牌塑化劑、重金屬等有毒物質超標,被衛生局勒令下架,民眾花錢買健康卻小心吃進去的是傷害。

閱讀更多

63歲「身體年齡」46歲!他靠每天30分鐘「活動」擺脫三高:走路、爬樓梯都算,7000步就達標

tCol 2024-12-12

郭美懿

63歲「身體年齡」46歲!他靠每天30分鐘「活動」擺脫三高:走路、爬樓梯都算,7000步就達標

採訪前,前體育署長高俊雄已經先跑了趟醫院去探病,他如此規劃當天路程:走2段路、搭1趟公車、轉2次捷運、再騎3次Ubike…。「一般人會對運動的概念下一個『操作型定義』,其實WHO主張的是『身體活動』,像我今天走路、騎車,就是把身體活動融入你的生活style中!」(原文刊載於2022/10/17,更新時間為2024/12/12)

閱讀更多

1/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