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29
彭蕙珍
每個人都想要變成有錢人,擁有財富自由,然而,光靠想像是無法實現目標。理財達人江季芸表示,學習正確的財務知識、身體力行,同時將這些知識真正的實踐到日常生活中,才有辦法達成目標。「當你拿出負責任的態度,採取具體的改善方法,問題通常都可以獲得解決,若是不行立刻解決,也能有一定的進展。」她強調,每個人都要拿回命運的主導權,畢竟,自由不會從天而降,是要付出代價的。就像她,原本在大學當助理教授,43歲那年驚覺少子化問題嚴重,未來一定會有招生名額不足問題。於是,訂了「10年離開校園」投資計劃,在2015年將300萬投入股市,靠著存股以及牛市,只花5年就滾出千萬資產。存股7年,2022年被動收入達70萬,此時她決定提早退休,,因此離開校園,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包括寫書、演講等。她強調:「每個人都要成為自己人生的財務長。」
閱讀更多
2023-06-14
今周刊編輯團隊
0050(元大台灣卓越50,簡稱元大台灣50)問世至今20年,有元祖級達人從第1天就買進持有至今,他們為何能一抱20年?
閱讀更多
2023-02-24
周文偉(華倫)
許多投資人看到自己投資組合的帳面數字由紅翻黑,經常會忍不住早早「停損」來降低損失,但對於 長線投資 的存股者來說,其實要學習「歡迎」股災來臨,能趁低點買進的人,未來才會是真正的大贏家。曾有同學問我:「老師,我是2020年2月加入存股的,近2年獲利頻創新高,反而有點怕,怕之後跌了,帳上獲利變一場夢,現在股市真的很熱,身旁不玩股票的朋友都在談論股票,真的覺得之後股市會泡沫化,新聞也一直說股市短期多、長期空,我知道華倫老師不預測股市未來走向,只要公司沒問題就一直持有。
閱讀更多
2022-04-29
陳重銘
努力研究股票,就一定會成功賺大錢嗎?如果投資靠的是聰明才智(IQ),那麼教導投資學的教授們,早就統統住進帝寶豪宅了。能否藉著投資股票而致富,最主要的還是靠心理因素(EQ)。
閱讀更多
2022-04-26
股市隱者
投資有很多種方式,無論是價值投資、短線交易,甚至聽消息買股,最後能賺到多少錢,還是要回到心理素質。
閱讀更多
2022-03-18
林茂昌
雖然股市時而高潮迭起、時而恐慌下挫,大多數時期卻是枯燥乏味,尤其是當我們的持股是冷門股時。碎形(fractal,亦稱分形)幾何的發明人本華‧曼德博(Benoît B. Mandelbrot)曾經研究過,在美國股市的50年當中,如果把變動最大的10天拿掉,整個結果就會有很大的不同,變得非常沉悶。而沉悶,正是投資的一大障礙。
閱讀更多
2022-03-17
林茂昌
前些時候,正值歐債風暴、股市下跌,股災之說到處瀰漫。此時,所有的投資人,只要是手上有部位的,市值都不斷的減損,而且是快速的減損。
閱讀更多
2022-03-14
林茂昌
2010年3月,美國《芝加哥論壇報》(Chicago Tribune)刊登一則溫馨感人的消息,百歲人瑞葛瑞絲‧格羅納(Grace Groner)過世後,把價值700萬美元(約合新臺幣2.1億元)的股票遺產,全數捐給母校森林湖學院(Lake Forest College)。葛瑞絲是一位獨居老人,她終身未婚,自1931年畢業後,就一直在亞培藥廠擔任秘書,做了43年。她究竟是如何累積到兩億多元的財富?很簡單,葛瑞絲在1935年,用180美元買了3股的亞培股票,經過多次的股票分割和股利再投資,累積至2010年,總計持有十多萬股。
閱讀更多
2022-02-09
林心怡
「如何在關鍵時刻低接買股,不要輕易離開市場;又該如何設定安全合理的出場點,紀律執行停利停損。這些,將是未來一年的致勝重點。」黃仁慶喃喃地說。在他眼裡,整體投資環境正在轉變,基本面、資金面對股市的助漲能量都將不如過往,股市操作難度提高,若要持續有所斬獲,「買」與「賣」的拿捏都得精準,不可顧此失彼。
閱讀更多
1/ 3
第 1頁,共 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