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堡架構法:讓孩子說話層次分明的魔法
「當你們說話時,會想當個有層次的美味漢堡,還是黏成一團、軟軟的麻糬呢?」這是我每次上到這個單元時,會問孩子們的問題。
孩子們聽到這個比喻,常常都會會心一笑。因為他們很清楚,美味的漢堡有麵包、肉、蔬菜,層層分明,一口咬下能品嚐到豐富的滋味;但麻糬卻是一坨黏膩,口感單一,讓人難以抓住重點。
說話也是一樣的道理。如果沒有清晰的開頭引導聽者進入狀況,沒有條理分明的中段闡述內容,也沒有明確的結尾總結重點,只是一股腦地將想法傾倒而出,這樣不僅別人難以理解,孩子自己也會因為表達不清而感到挫敗。
就像做漢堡一樣—當各種食材隨意擺放時,看起來凌亂,吃起來也不過癮;但只要順序分明、搭配得當,漢堡立刻變得豐富又有層次。說話也是如此,若能像組合漢堡一樣,掌握好「開場白→重點→解釋&舉例→結尾」的順序與方法,孩子的表達力就能立刻升級!
因此,和大家分享「漢堡架構法」,就像一個神奇的配方,能引導孩子的語言表達,從模糊不清走向條理分明,從抽象概念轉化為生動畫面,最終達成完整且有邏輯的溝通。透過這個方法,孩子將學會像製作美味漢堡一樣,有層次地組織自己的語言,讓每一次的表達都能清晰易懂,充滿說服力!
掌握順序和結構,每次開口都令人驚豔
這個教學靈感,其實來自於有一天去吃Subway的經驗。
那天我到櫃台點餐,一如往常,店員問我:「今天想選什麼麵包呢?」我毫不猶豫地選了我最愛的「蜂蜜燕麥麵包」──外皮烤得酥酥脆脆,咬下去還會飄出淡淡的甜香,光是想到就讓人開心。接著是第二個選擇:今天的主食要搭配哪種肉?然後是第三個步驟:挑選蔬菜配料。我總是會特別說:「不要黑橄欖、不要酸黃瓜,其他蔬菜可以多一點。」最後,就是最重要的靈魂—醬料,我永遠都選蜂蜜芥末醬,因為那酸酸甜甜的味道,能讓我吃出有層次而不會膩的口感。
就因為如此,當我在Subway點餐時,就突然有了這個教學靈感:原來「說話」也跟「做漢堡」很像!
每一次的說話,就是在組裝一份「語言漢堡」。從像是「選麵包」的開場白開始,決定你給別人的第一印象;接著挑選主食,就像確立這次說話的「重點」;然後搭配蔬菜與醬料,就像是你補充說明、舉例、增加細節與聲音情緒的方式;最後要加上一句完整的結尾,好讓整份話語「收得剛剛好」,讓聽眾有滿足感。
這個經驗讓我明白,雖然每個人講話的風格不同、內容不同,但只要掌握「漢堡」的基本順序與結構,人人都可以說出一份專屬自己的「客製化語言套餐」。
「漢堡架構法」是一套專門幫助孩子與大人們,在組織語言、提升邏輯表達力的說話架構。我們將一段完整的口語表達,拆解為四個基本元素,剛好就像一份結構完整、層次分明的漢堡:
●【麵包】開場白:讓人聽得下去
●【肉】重點:講清楚你要傳達的是什麼
●【菜與醬】解釋與舉例:補充細節,讓內容更有畫面、更精彩
●【麵包】結尾:完美落幕,留下好印象
這樣的漢堡結構,不只有助孩子提升語言條理,也讓每一次的表達更有吸引力,無論是日常溝通、上台報告、寫作,甚至是面試時的自我介紹,都可以派上用場!
(本文摘自《讓孩子說出自信力:依柔老師帶領孩子學會自信表達的7堂溝通素養課》幸福文化出版,林依柔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