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乖測血糖,為何控糖還是不達標?醫師圖文詳解:餐後血糖高,這些原因要注意

tCol 2021年05月25日

照護線上

乖乖測血糖,為何控糖還是不達標?醫師圖文詳解:餐後血糖高,這些原因要注意

「醫師,我今天要看抽血報告。」四十多歲的王先生說。

閱讀更多

以為腳腫會消退,結果竟是深部靜脈栓塞,嚴重會致命!醫師圖文解說:出現3症狀要小心

tCol 2021年05月12日

照護線上

以為腳腫會消退,結果竟是深部靜脈栓塞,嚴重會致命!醫師圖文解說:出現3症狀要小心

懷孕期間孕婦經常有腳腫經驗,因為逐漸膨大的子宮可能壓迫靜脈,而影響血液回流。

閱讀更多

50後易冠狀動脈狹窄,心臟缺血很要命!醫師圖解:出現7症狀不注意,當心心臟衰竭、死亡

tCol 2021年05月10日

照護線上

50後易冠狀動脈狹窄,心臟缺血很要命!醫師圖解:出現7症狀不注意,當心心臟衰竭、死亡

76歲王女士是一位洗腎患者,因為胸悶、活動會喘而到心臟內科就診。檢查發現,她的冠狀動脈有明顯狹窄的狀況,所以只要活動量增加,心肌就會缺氧,而導致胸悶不適。

閱讀更多

減脂減肥、避免代謝症候群有妙招!醫:3個月3管齊下,尤其「腹部肥胖」最有效

tCol 2021年05月04日

李易紓

減脂減肥、避免代謝症候群有妙招!醫:3個月3管齊下,尤其「腹部肥胖」最有效

三餐不定時不定量,或是偏好高油脂高糖份等精緻飲食,會影響腸胃的菌叢,讓人變胖、甚至有代謝症候群。從中醫觀點來看,肥胖與肝、脾、腎等臟腑功能有密切相關,飲食、生活的不平衡都會傷害臟腑功能,讓體質產生偏性。

閱讀更多

高血壓、血尿、腎結石找上門,當心「多囊腎」作祟!出現7症狀不治療恐終生洗腎

tCol 2021年04月29日

照護線上

高血壓、血尿、腎結石找上門,當心「多囊腎」作祟!出現7症狀不治療恐終生洗腎

台灣洗腎人口龐大且逐年增加,據健康保險署最新統計,我國洗腎人口已超過9.2萬人,更是被冠上「洗腎王國」的稱號。民眾們普遍將洗腎的元凶歸咎於飲食習慣或糖尿病,然而卻有很多人不知道,約有10%接受透析治療(即洗腎)的患者,是因遺傳疾病—自體顯性多囊性腎臟病(Autosomal Dominant.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ADPKD),導致腎功能快速下降而洗腎。

閱讀更多

心肌梗塞,恐危及50後人生!了解4症狀、保養6招,遠離心血管疾病,享受美好老後

tCol 2021年04月29日

照護線上

心肌梗塞,恐危及50後人生!了解4症狀、保養6招,遠離心血管疾病,享受美好老後

心臟疾病導致的死亡人數長年盤據國人十大死因第二名,根據健保公開資料庫分析,2018年未滿50歲被診斷出有心肌梗塞風險的病患相較於2015年多出了25%。因為心肌梗塞而就醫的人數達到48639人,光是2018年全台發生急性心肌梗塞送院的人數,總共就有1萬6125人。這項數據顯示出國人心臟方面的問題不僅有人數增加,還有年輕化的趨勢。

閱讀更多

心悸手抖、疲倦無力感,甲狀腺功能亢進?中醫藥治療嘛A通,大幅減少西藥副作用

tCol 2021年04月29日

李易紓

心悸手抖、疲倦無力感,甲狀腺功能亢進?中醫藥治療嘛A通,大幅減少西藥副作用

甲狀腺功能亢進原因很多,例如甲狀腺毒性結節、腦下垂體腺瘤、妊娠絨毛膜癌等,而最常見原因為瀰漫性甲狀腺毒症,也就是葛瑞夫氏病,屬於自體免疫失調病症,女性病例往往是男性4至5倍。

閱讀更多

血壓多少才OK?有什麼症狀?高血壓最基礎知識:想真正改善該有的7個態度!

tCol 2021年04月20日

照護線上

血壓多少才OK?有什麼症狀?高血壓最基礎知識:想真正改善該有的7個態度!

你常常會聽到「高血壓」這個病名。即使現在高血壓的盛行率很高,但更多患者並不習慣規則控制血壓,只要一量到血壓變高,就會說:「啊,剛剛可能太匆忙了」或「現在剛好比較緊張」等等解釋血壓變高的情境,總認為自己「血壓高只是暫時性的」,而沒把高血壓當成是需要注意的長期狀況。

閱讀更多

失眠伴隨頭暈頭痛、耳鳴,恐高血壓造成的!中醫教作「耳穴貼壓」,最快15天能見效

tCol 2021年04月19日

李易紓

失眠伴隨頭暈頭痛、耳鳴,恐高血壓造成的!中醫教作「耳穴貼壓」,最快15天能見效

有高血壓的民眾,伴隨失眠現象越來越普遍,甚至有些高血壓患者第1次就診就是因爲失眠。高血壓與睡眠有著密切的關係,根據臨床統計,高血壓患者中有高達46.6%的人為失眠所苦。

閱讀更多

腳軟走路不穩、手麻,頸椎退化找上門!醫:神經壓迫年輕化,拖著不管嚴重恐肢體無力

tCol 2021年04月16日

李易紓

腳軟走路不穩、手麻,頸椎退化找上門!醫:神經壓迫年輕化,拖著不管嚴重恐肢體無力

48歲林先生平日工作忙碌,手機隨時不離手,以能即時處理工作相關事宜,後來自覺雙腳容易腳軟,常會差點跌倒,上樓梯時尤其明顯。 林先生趕緊求診,經神經學檢查與影像學檢查後,發現其第五/六頸椎有嚴重的椎間盤突出與骨刺,造成脊髓嚴重壓迫進而引發症狀,因為神經壓迫症狀明確,建議進行前位椎間盤切除減壓手術。

閱讀更多

上下樓膝蓋痛、蹲站也會疼,是退化性膝關節炎!別急著開刀,中醫3種治療能紓緩

tCol 2021年04月13日

李易紓

上下樓膝蓋痛、蹲站也會疼,是退化性膝關節炎!別急著開刀,中醫3種治療能紓緩

上下樓梯膝蓋疼痛,或是出外上廁所蹲下跟站立時有困難,都是退化性膝關節炎的問題。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中醫科醫師陳冠宇指出,在膝蓋的使用過程中,隨著老化等因素,會造成關節內部軟骨會有所磨損,此時緩衝、潤滑功能便會變差,而有著上述相關症狀,就是退化性膝關節炎。

閱讀更多

「胃食道逆流」噁心、反胃、難入睡,從4種體質和飲食切入,改善症狀、減少發病頻率

tCol 2021年04月12日

李易紓

「胃食道逆流」噁心、反胃、難入睡,從4種體質和飲食切入,改善症狀、減少發病頻率

不少民眾深受胃食道逆流,也就是俗話說的「火燒心」困擾,往往合併睡眠障礙、心情煩躁、皮膚乾癢等問題。 部立苗栗醫院中醫科醫師楊哲彥表示,有位50多歲女性老師,初診時抱怨說近半年多都很難入睡,曾服用鎮靜及抗焦慮藥物,症狀依舊時好時壞,之後發現空腹太久或飯後常有噁心、吐酸、反胃、胸口悶熱等症狀。

閱讀更多

40後鈣質不夠?這樣吃,每天能補1000毫克鈣攝取量,再學5招可避免骨質疏鬆!

tCol 2021年04月09日

李易紓

40後鈣質不夠?這樣吃,每天能補1000毫克鈣攝取量,再學5招可避免骨質疏鬆!

正常人的骨骼會不斷進行新陳代謝,但無論男女,在40歲左右,骨質就會以每年1-2%速度流失,而更年期婦女更會因為雌激素分泌下降,造成每年骨質流失率高達3-5%,長久下來就會影響骨骼強度,使女性骨質疏鬆發生率比男性高出6-8倍。

閱讀更多

私密處不舒服,不一定是痔瘡、可能是「皮蛇」!醫:帶狀皰疹併發症多,嚴重恐失禁

tCol 2021年03月31日

李易紓

私密處不舒服,不一定是痔瘡、可能是「皮蛇」!醫:帶狀皰疹併發症多,嚴重恐失禁

私密處不適時,切記要就醫,因為有可能是免疫力較低,引發的帶狀疱疹,也就是俗稱的「皮蛇」!

閱讀更多

你在「養生」還是「養病」?擺脫5種生活習慣,就能避免代謝症候群、晉升健康勝利組

tCol 2021年03月19日

洛桑加參

你在「養生」還是「養病」?擺脫5種生活習慣,就能避免代謝症候群、晉升健康勝利組

好的生活習慣能調控基因表現,這是養生。而不良的生活習慣日積月累,年輕時不一定看得出異狀,但如同水庫一般,等那些水啊、泥啊、垃圾啊,積到了超過安全標準,隨時就有可能崩潰。養成糟糕的生活習慣,相當於是在「養病」,養出各式各樣的生活習慣病。

閱讀更多

濕疹紅腫乾癢,是體內濕氣太重!白雁:每天3分鐘這樣做,改善反覆發作皮膚癢

tCol 2021年03月18日

白雁時尚氣功 / 白雁老師

濕疹紅腫乾癢,是體內濕氣太重!白雁:每天3分鐘這樣做,改善反覆發作皮膚癢

天氣一變化,你的皮膚就莫名發癢嗎?濕疹可以說是亞熱帶地區的流行病,許多人皮膚紅腫、乾燥、搔癢,甚至出現水泡,擦過數十種藥膏,就是好不了。

閱讀更多

有「三高+二害」是代謝症候群!腦中風心臟病機率高2、3倍,五大警戒指標要注意

tCol 2021年03月12日

李易紓

有「三高+二害」是代謝症候群!腦中風心臟病機率高2、3倍,五大警戒指標要注意

「代謝症候群」是一群容易導致心血管疾病危險因子的總稱,而非疾病,但在臨床上會依其危險因子進行診斷,並告知患者。簡單來說,代謝症候群就是所謂的「三高+二害」:三高是血壓偏高、血糖偏高、血脂偏高(尤其是三酸甘油脂偏高),二害就是指腰圍過粗、好的膽固醇不足夠。

閱讀更多

45歲後,預防骨質疏鬆症!7大危險因子、3飲食生活關鍵,讓骨骼肌肉輕鬆應付老後

tCol 2021年03月04日

李易紓

45歲後,預防骨質疏鬆症!7大危險因子、3飲食生活關鍵,讓骨骼肌肉輕鬆應付老後

女性在45歲開始面臨更年期來臨,停經後因為荷爾蒙減少,骨質流失速度會加快,如果流失過多,使得原本緻密的骨骼形成許多孔隙,呈現中空疏鬆現象,骨骼變脆、變弱,就是所謂的「骨質疏鬆症」。

閱讀更多

預防失智症、帕金森氏症!健腦防衰的6個建議、8種關鍵元素,保持活躍的心智感知

tCol 2021年02月20日

陳諦、李翠卿

預防失智症、帕金森氏症!健腦防衰的6個建議、8種關鍵元素,保持活躍的心智感知

在德國執業超過三十年的德國國家藥劑師陳諦,以多年執業經歷結合德國領先的粒線體醫學研究彙整成《微營養元素高效保健》一書,從眾多保健食品中,精選出十大重要微營養元素,針對不同年齡和性別需求,量身打造微營養補充方案,透過了解如何補充有效且正確的營養,才能從根本改善健康、抗老、遠離慢性病。

閱讀更多

這種痠痛不單純!早上起床關節僵硬緊繃,自體免疫性關節炎醫師圖解

tCol 2021年02月05日

照護線上

這種痠痛不單純!早上起床關節僵硬緊繃,自體免疫性關節炎醫師圖解

工作忙碌一整天,大家或多或少都曾有腰痠背痛的經驗,多數的腰痠背痛與搬重物、姿勢不良有關,通常稍作休息後可逐漸緩解。然而,有些關節炎可不單純,症狀會一直持續,千萬不能輕忽。

閱讀更多

不只皮膚癢!中度至重度異位性皮膚炎與心血管疾病高度相關,醫師圖文解說

tCol 2021年02月03日

照護線上

不只皮膚癢!中度至重度異位性皮膚炎與心血管疾病高度相關,醫師圖文解說

王先生是異位性皮膚炎的老病患,從5歲開始便反覆發作,發作時往往導致皮膚搔癢難耐。畢業之後從事美髮業,經常要替客人洗頭髮、染頭髮,頻繁接觸洗染用品讓異位性皮膚炎症狀更加嚴重。當症狀加劇時,王先生曾使用口服類固醇,甚至注射類固醇進行治療。

閱讀更多

糖尿病、高血壓易罹患青光眼!可能沒症狀,嚴重會失明,醫師完整圖解

tCol 2021年01月29日

照護線上

糖尿病、高血壓易罹患青光眼!可能沒症狀,嚴重會失明,醫師完整圖解

青光眼是一種會持續惡化的視神經疾病,視神經傷害一旦造成,目前醫學水準無法使它回復,甚至會導致失明。

閱讀更多

天冷馬上起床,易心肌梗塞!醫師4招護好心血管,遠離猝死風險

tCol 2021年01月29日

林凱信醫師

天冷馬上起床,易心肌梗塞!醫師4招護好心血管,遠離猝死風險

你是不是偶爾有以下這些症狀呢? 「有時做完運動感到胸悶,以為睡一覺就好!」 「偶爾有心悸,卻不以為意,覺得自己身體很正常!」

閱讀更多

體重破百、跑300公尺就膝蓋痛!路易莎董座減脂30公斤!學會「這樣做」就不會胖

tCol 2021年01月22日

蘇君薇

體重破百、跑300公尺就膝蓋痛!路易莎董座減脂30公斤!學會「這樣做」就不會胖

路易莎創辦人暨董事長黃銘賢,身形高挑、體態健壯,很難想像,過去的他體重曾飆到99公斤、甚至破百,後來花了4年減下30公斤。 外界好奇,黃銘賢怎麼辦到的?他透露,除了自己本身堅定的意志力,飲食及運動都是重要關鍵。

閱讀更多

傷腎臟原因多!不想洗腎,糖尿病、高血壓、抽菸、痛風9個常見風險不可不慎

tCol 2021年01月08日

照護線上

傷腎臟原因多!不想洗腎,糖尿病、高血壓、抽菸、痛風9個常見風險不可不慎

民眾平常解尿的時候,若看到很多泡泡,大家心中都會緊張,擔心是不是敗腎或腎臟出問題,而我們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可能傷害腎臟的因素,究竟應該如何「顧腎」,又或是罹病的慢性腎臟病患者,平時應如何自處呢?請腎臟專家醫師來為你解說。

閱讀更多

糖尿病易黃斑部病變,恐失明!視力濛霧、扭曲3症狀要當心,控制血糖是護眼之道

tCol 2021年01月08日

照護線上

糖尿病易黃斑部病變,恐失明!視力濛霧、扭曲3症狀要當心,控制血糖是護眼之道

「很多糖尿病患者都是等到視力模糊、甚至看不見的時候才到眼科求診,」鍾雨潔醫師語重心長地說:「就診時,往往已是很嚴重的黃斑部病變了。」

閱讀更多

第2型糖尿病機率降低了30%,婦女健康研究:地中海飲食富含纖維質,女性朋友可多吃

tCol 2020年12月18日

NOW健康

第2型糖尿病機率降低了30%,婦女健康研究:地中海飲食富含纖維質,女性朋友可多吃

最近1項新的研究表示,採取地中海飲食的女性罹患第2型糖尿病的機率降低了30%,研究刊登在《美國醫學會期刊》(JAMA Network Open)。

閱讀更多

中年後關節疼痛、硬硬的,是退化性關節炎!新療法免開刀,能改善延長使用年限

tCol 2020年12月15日

李易紓

中年後關節疼痛、硬硬的,是退化性關節炎!新療法免開刀,能改善延長使用年限

「醫師,我的膝蓋硬硬的、彎不下去,站的時候站不直!」這是退化性關節炎的症狀之一,年齡老化、體重過重或是長期過度使用、新陳代謝疾病(如痛風)、免疫疾病(如類風濕性關節炎)、關節曾有外傷或受感染等,都是退化性關節炎的主要原因。醫師說,一旦發生關節腫脹疼痛、僵硬、嘎吱作響時,一定要立刻就醫以免惡化。

閱讀更多

血壓忽高忽低很傷腎,易引起高血壓腎病變!避免終身洗腎,中醫用3招護腎、控血壓

tCol 2020年12月14日

李易紓

血壓忽高忽低很傷腎,易引起高血壓腎病變!避免終身洗腎,中醫用3招護腎、控血壓

秋冬的氣溫變化大,血壓高低起伏不定,成了腎臟的隱形殺手!人體的腎絲球是非常敏感的構造,血壓忽高忽低所造成的壓力差,往往容易讓腎絲球質接受到機械性的損害,引起血管硬化,讓腎臟過濾淨化血液的功能變差,也就是「高血壓腎病變」,要保護腎臟,首要控制血壓。

閱讀更多

心肌梗塞、主動脈剝離,都高血壓害的!40歲後做對3件事,保健康也保全家

tCol 2020年10月28日

李易紓

心肌梗塞、主動脈剝離,都高血壓害的!40歲後做對3件事,保健康也保全家

高血壓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腎臟病等重大慢性病的共同危險因子,更是最可怕的沉默殺手,沒有明顯症狀,突如其來就發生腦中風、心肌梗塞、心衰竭、主動脈剝離等嚴重病症,病發後可能驟逝,但更可能落入費盡心力的照顧和復健。其實,40歲後做足預防高血壓的3件事,就能防止悲劇發生。

閱讀更多

出現「三多一少」症狀,當心是糖尿病前兆!醫師教2個方法控血糖更穩定

tCol 2020年10月27日

照護線上

出現「三多一少」症狀,當心是糖尿病前兆!醫師教2個方法控血糖更穩定

全台糖尿病患者約有220萬人,其中以第二型糖尿病患者為大宗。義大大昌醫院新陳代謝科姜和均主任說,民眾若出現多吃、多喝、多尿、體重減少的「三多一少」症狀,即為高血糖的症狀,尤其體重快速下降更是胰島素分泌不足的代表性症狀,可能需要適時補充胰島素。

閱讀更多

糖友們注意!糖尿病用藥「立糖清」含致癌物風險,235萬顆下架

tCol 2020年10月15日

中時 記者鄭郁蓁

糖友們注意!糖尿病用藥「立糖清」含致癌物風險,235萬顆下架

國內又多一項糖尿病藥品下架回收!食藥署今(15)日公布最新藥品回收資訊,國內「立糖清膜衣錠 1/500毫克」也在廠商主動通報下,基於風險考量,決定暫停於國內供應、銷售,9批號製劑共235萬顆全面自主回收;另外,關節炎用藥「永勝飛佳膜衣錠100毫克」也因為不純物超標,宣布回收90萬顆。

閱讀更多

高血壓中風機率更高!腦神經內科醫師:得舒飲食5大攝取原則,幫你降血壓

tCol 2020年10月14日

林志豪醫師

高血壓中風機率更高!腦神經內科醫師:得舒飲食5大攝取原則,幫你降血壓

中風的危險因子除了之前有跟大家提到的抽菸,高血壓也是導致中風的一項關鍵因素。血壓高容易導致粥狀動脈硬化,較脆弱的血管就有可能破裂,這樣的情形若發生在腦血管,就會形成所謂的出血型腦中風;或是血管越來越狹窄,最後塞住了,造成梗塞型腦中風。

閱讀更多

胃食道逆流中年後好發,醫師7招緩解灼熱、異物感,睡眠會更好

tCol 2020年10月12日

李易紓

胃食道逆流中年後好發,醫師7招緩解灼熱、異物感,睡眠會更好

20210623編按:46歲藝人徐若瑄近來深受「火燒心」胃食道逆流所苦,甚至擔心再也沒辦法唱歌!她在臉書分享,因為胃食道逆流導致乾咳1個多月,她已經多天沒有碰最愛的咖啡、酒、巧克力等其他甜食,吃東西也只吃七分飽,說自己超級乖了,但「胃食道逆流」還是無解! 幸好在開始吃胃食道逆流的藥後、搭配不碰咖啡、酒、油炸品、巧克力、甜食、茶,讓她終於舒服多了,說火燒心、火燒喉、乾咳都有好轉,也開心大喊會繼續做自己喜歡的表演工作,要粉絲們陪著她「白頭偕老」。

閱讀更多

預防慢性病、減少癌症風險,也適合糖尿病患者!多吃5種顏色食物,提高抗病能力

tCol 2020年10月08日

陳偉

預防慢性病、減少癌症風險,也適合糖尿病患者!多吃5種顏色食物,提高抗病能力

美國癌症協會推薦彩虹飲食法,將蔬果分類成綠、紅、橙黃、紫黑、白5種顏色,他們認為每種顏色都有不同的營養素和對應的保健功效,在預防慢性病、減少腫瘤風險等方面有不錯的效果。而彩虹飲食法同時也非常適合糖尿病患者。

閱讀更多

有「三高」嘴要更挑,才能遠離腎臟病!營養師教你這樣吃減少負擔

tCol 2020年09月29日

李易紓

有「三高」嘴要更挑,才能遠離腎臟病!營養師教你這樣吃減少負擔

台灣飲食類型豐富又精緻,一般人容易不經意就吃了過量的蛋白質食物,隨著年紀漸長,過量的蛋白質,更是無形間增加腎臟不少負擔。營養師說,有三高「高血壓、高血脂及高血糖」的慢性病患,可能都是慢性腎臟病的候選人,若有必要時,建議可以採取「低蛋白飲食」,來減輕腎臟負擔。

閱讀更多

膝蓋痛有僵硬感,退化性關節炎找上門!6大族群好發,物理治療師3招紓緩疼痛

tCol 2020年09月23日

李易紓

膝蓋痛有僵硬感,退化性關節炎找上門!6大族群好發,物理治療師3招紓緩疼痛

隨著年紀漸增長,膝關節偶爾會不給力,出現疼痛或僵硬感,尤其是一早起床最嚴重,起床活動後不舒服感會減少,但是在晚上又會再發作,物理治療師表示,這種症狀多為退化性關節炎。 由於膝關節退化是不可逆的,如果不接受治療,症狀只會越來越嚴重,建議在接受治療的同時,也可利用3個動作,來緩和膝蓋痛和減少復發機率。

閱讀更多

頭暈目眩又胸悶心悸,恐是高血脂症頭!中醫給6+1招,快速降數值

tCol 2020年09月21日

李易紓

頭暈目眩又胸悶心悸,恐是高血脂症頭!中醫給6+1招,快速降數值

長期吃油炸食物,卻又很少吃蔬菜水果的要當心了,67歲的王女士,3年來每天早午餐都吃魚堡配咖啡,還加2顆奶球、2包糖包,最近變得容易疲倦而且有胸悶、心悸等症狀,1個月前因為健檢報告血脂數值異常,才發現是高血脂症。

閱讀更多

有糖尿病別慌,「三管齊下」多數能控制,醫師:破除迷思!真要打胰島素非最壞選擇

tCol 2020年09月17日

李易紓

有糖尿病別慌,「三管齊下」多數能控制,醫師:破除迷思!真要打胰島素非最壞選擇

糖尿病是熟齡族群常見的慢性病之一,糖友人數已經超過220萬人,其中有5成無法透過現有藥物,讓糖化血色素達標,尤其飯後血糖控制的狀況普遍較差。 醫師表示,透過藥物、飲食、運動等三管齊下,多數患者能讓糖化血色素下降,但也正因為血糖穩定與否,關係著糖尿病能否獲得良好控制,如果藥物已經無法發揮穩定作用,就必須借助胰島素的介入。

閱讀更多

有運動、有吃藥,血糖為什麼還是好高?藥師:控制糖尿病,別忘了這3件事

tCol 2020年08月24日

林芷揚

有運動、有吃藥,血糖為什麼還是好高?藥師:控制糖尿病,別忘了這3件事

控制血糖是糖尿病患者的首要任務!值得注意的是,造成血糖升高的原因很多,飲食及生活習慣為常見的主要影響原因,但有部分血糖升高可能因為發炎感染、壓力、藥物使用所導致。

閱讀更多

血糖多少才OK?糖尿病問題多,醫師圖文解說:有這4症狀要注意

tCol 2020年08月14日

照護線上

血糖多少才OK?糖尿病問題多,醫師圖文解說:有這4症狀要注意

「醫師啊,我從前體檢的血糖好像有一點超標,算不算糖尿病?需要再驗嗎?我平時都沒有不舒服,應該沒關係吧!」一到診間坐下,中年大叔就開口詢問:「我應該是健康的胖子,雖然這顆肚子消不下來,不過假日都有出門散步運動,體力還不錯。」語畢,滿意地拍拍自己的肚子。

閱讀更多

糖尿病控制不佳,容易感到疲勞?營養師:早餐選擇是關鍵,3原則改善生活品質

tCol 2020年08月07日

楊雅婷

糖尿病控制不佳,容易感到疲勞?營養師:早餐選擇是關鍵,3原則改善生活品質

糖尿病盛行率持續攀升,罹患糖尿病的人數已突破220萬人,相當於每10人就有1位需要進行糖尿病管理,然而根據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與亞培最新共同發表之 《糖尿病患者疲勞大調查》顯示,9成糖友曾出現糖尿病疲勞症候群現象。

閱讀更多

50後代謝力降低、腰圍變粗,罹三高慢性病機會增!3個關鍵讓你維持健康好體態

tCol 2020年08月05日

楊雅婷

50後代謝力降低、腰圍變粗,罹三高慢性病機會增!3個關鍵讓你維持健康好體態

中年男女約每2人就有1人腰圍超標的現象並不能以平常心看待,這種因荷爾蒙變化導致的代謝力下降,將從內臟脂肪堆積、腰圍變粗開始引爆一連串的三高連鎖反應,若不即時管控腰圍,結果就是三高慢性病。

閱讀更多

30%心血管疾病患者,曾發生心肌梗塞?!

tCol 2020年07月24日

創健預防醫學機構 共同審稿/陳建志院長

30%心血管疾病患者,曾發生心肌梗塞?!

近年地球暖化夏日溫度年年上升,氣象局日前提醒民眾北部體感溫度有機會飆至42度。創健預防醫學機構陳建志院長提醒,做好防曬的同時,更要注意身體保健,進出冷氣房的溫度差,都會刺激心血管,增加心肌梗塞的風險。台灣近幾年多為暖冬,所以相對地冬天發生率沒有非常明顯的差異,然而近幾年夏天極端的酷熱似乎造成心肌梗塞的案例有增加的現象。

閱讀更多

腦中風不是冬天專利,夏天也可能發生!醫師:與三高關係密切外,「這點」更要注意

tCol 2020年07月21日

楊雅婷

腦中風不是冬天專利,夏天也可能發生!醫師:與三高關係密切外,「這點」更要注意

腦中風在台灣近年統計十大死因中始終名列前茅,是國人健康一大威脅,嚴重性並不亞於癌症。安南醫院腦神經外科張哲肇醫師指出,腦中風可分缺血性與出血性兩種,近7成以上病人為急性缺血性腦中風,是故對其相關危險因子之防治正是為降低發生率關鍵。

閱讀更多

糖尿病不只要控制血糖!醫師:更要留心「這問題」,當心罹胰臟炎機率高

tCol 2020年07月20日

楊雅婷

糖尿病不只要控制血糖!醫師:更要留心「這問題」,當心罹胰臟炎機率高

為什麼要特別講糖尿病病人的血脂異常呢?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內分泌及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陳徹表示,糖尿病本身即會增加粥狀動脈硬化性心血管疾的風險,如果再加上血脂異常,動脈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更為增加。

閱讀更多

「免斷醣」健康瘦!56歲心血管名醫親身實踐「最強減肥法」:甩肉15公斤、血管年輕17歲

tCol 2020年07月08日

池谷敏郎 醫師

「免斷醣」健康瘦!56歲心血管名醫親身實踐「最強減肥法」:甩肉15公斤、血管年輕17歲

你是不是有這些困擾:肚子一年比一年大、腰圍一天比一天寬、腰帶越勒越緊……甚至,隨著肚子越變越大,外表看起來更老。 或許有些人覺得這沒有什麼大不了。不過,我堅信肥胖絕對是人生的一道陰影。 因為當肚子開始變得圓滾,人不論做什麼事情,都顯得消極、沒幹勁、缺乏信心,得過且過的度過一生。

閱讀更多

吃對了,遠離中風、高血壓!有效保護心血管,醫師推薦這樣吃

tCol 2020年07月07日

楊雅婷

吃對了,遠離中風、高血壓!有效保護心血管,醫師推薦這樣吃

根據衛福部108年死因統計,心臟病是國人十大死因的第二名,如果加上腦中風、高血壓、糖尿病及腎臟病等血管性疾病,則超過第一名的癌症死亡人數。值得注意的是,心血管疾病不是老年人的專利,已故藝人高以翔去年底疑似因心血管問題猝死時,引起各界一片譁然,其實許多中壯年族群也是高危險群。

閱讀更多

是你嗎?努力控制飲食、運動,高血壓還是沒改善!醫師:問題可能出在這

tCol 2020年07月06日

楊雅婷

是你嗎?努力控制飲食、運動,高血壓還是沒改善!醫師:問題可能出在這

​許先生一年多前公司體檢時,意外發現有高血壓,於是開始控制飲食與運動,但未見好轉。就醫後服用藥物控制,血壓雖然有些微改善,但仍無法控制良好,最後才發現,原來是睡眠呼吸中止症引起的。

閱讀更多

不愛運動,比較容易有糖尿病?白雁:每天3分鐘這樣做,活絡氣血、穩定血糖

tCol 2020年06月29日

白雁時尚氣功 / 白雁

不愛運動,比較容易有糖尿病?白雁:每天3分鐘這樣做,活絡氣血、穩定血糖

不常運動的人比常運動的人,罹患糖尿病機會高出3.7倍,若檢查飯前血糖,過高的機會也高出1.9倍。氣學管理專家白雁老師建議養成持續、規律、溫和的運動習慣,像是氣功運動藉由經絡的疏通、調和氣血、促進代謝,可以幫助血糖穩定,控制血壓和血脂。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