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09日
NOW健康
時序入秋,早晚溫差變大,氣候也變得較為乾燥,免疫力相對容易下降,「秋燥」易傷肺,皮膚也容易發癢,或乾癬復發,尤其有乾癬病史者,夏天往往改善很多,若未持續治療,一到秋冬因為飲食不節制、作息不正常,皮膚病灶很可能又復發。
閱讀更多
2024年10月01日
郭美懿整理
李太太罹患糖尿病已經30年了,近1年回診抽血報告發現腎功能逐漸下降,但因血糖控制的關係,她只知道要少吃白米飯,多吃糙米或五穀類當主食,對控制血糖比較有幫助,也要多吃蛋白質才不會肌少症。可是腎功能不佳的人就不適合吃糙米,讓李太太一時慌張起來,什麼都不太敢吃,1個月內體重就掉了2~3公斤。
閱讀更多
2024年09月28日
林依榕整理
幾點睡才算熬夜?半夜11點?12點?答案恐怕會讓你吃驚。重症醫師黃軒指出,越晚睡的人越容易胖,甚至最高全身肥胖風險暴增35%,他也點出和早睡的人相比,習慣晚睡的人會包含的6大特徵。
閱讀更多
2024年09月28日
李季洋
台灣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2026年預計將突破20%門檻,進入「超高齡社會」。面對快速老化的人口結構,政府、民間和高齡族群自己該如何確保老年生活品質,已成為不容擱置的議題。 《今周刊》於9月27日舉辦第八屆《幸福熟齡台日交流論壇》,其中富雅退休生活邀請嘉裕西服前總經理、《退休練習曲》作者江育誠、台灣樂齡建築發展協會理事長李柏憲及衛福部社會及家庭署副署長周道君分享,除了妥善利用政策提供的社區資源,多培養興趣、多運動和妥善選擇生活空間也都是幸福熟齡人生的關鍵。
閱讀更多
2024年09月19日
中時新聞網 吳慧芬
洋蔥是常見的食物。營養醫學醫師劉博仁表示,研究發現,常吃洋蔥者,罹患胃癌機會下降25%,得卵巢癌、乳腺癌、咽喉癌機會也會下降,吃洋蔥還有助降血壓、促進排便、增加骨密度與體內好的膽固醇,曾有位病人天天吃半顆洋蔥,2個月後,體內的好密度膽固醇,增加10%,洋蔥可說是「全身是寶」。
閱讀更多
2024年09月13日
幸福熟齡
養生運動「超慢跑」因不分年齡、不受空間、時間限制很受歡迎,運動對身體健康很重要,但超慢跑真的人人都適合嗎?
閱讀更多
2024年09月12日
蔡曉萱 整理
中秋佳節即將來臨,許多民眾會趁佳節聚會賞月,大啖美食。但隨著飲食精緻化,國人罹患糖尿病的比例日益增加,而中秋節應景的食物,例如燒烤時搭配的含糖飲料、柚子本身含有的糖份都是容易造成血糖上升的因素,尤其月餅為高脂肪、高熱量及高糖份的綜合體,食用上更要注意。
閱讀更多
2024年09月11日
郭美懿整理
在忙碌、壓力大的工作與生活中,來點甜食是許多人紓壓的方式,但吃進太多糖,又擔心加速老化、熱量過高造成肥胖,甚至衍生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許多人會改吃代糖來解嘴饞,但醫師與營養師卻提出警告:代糖無法滿足大腦的飽和中樞,反而會讓人更想吃東西!
閱讀更多
2024年09月11日
陳禹蓁
無論個體差異多大,死亡都是人人的命運共同歸宿。長期服務於高齡醫院的精神科醫師和田秀樹認為,隨心所欲地生活,才是熟齡幸福的祕訣。
閱讀更多
2024年09月09日
郭美懿
歌仔戲國寶楊麗花近年已少在媒體上公開亮相,日前卻因台北市文化局長蔡詩萍拜訪,意外曝光近照。即將在10月歡度80歲大壽的她,看起來依舊神采奕奕,瞬間讓不少網友陷入回憶殺。 其實2年前楊麗花為領取第33屆傳藝金曲獎戲劇表演類特別獎現身,就被大讚「70幾歲了看起還是很年輕」!當時愛徒陳亞蘭也分享楊麗花的養生之道,包括:每天早上起床就是聽音樂,過世外桃源的生活、沉澱心靈,以食補取代吃藥等,但強調巨星不挑食,「沒有要吃很貴的食材,菜脯也吃。」
閱讀更多
2024年09月05日
蔡曉萱 整理
隨著年紀增長,體重不知不覺上升,即使克制食慾、努力運動,體重計數字卻還是失控!難道過了一個年紀,當真是呼吸、喝水都會胖?其實造成體重增加的原因,可能就藏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習慣中,營養師高敏敏就揭露10個容易被忽視的增重原因。
閱讀更多
2024年09月04日
蔡曉萱 整理
視力模糊不只是老花眼!白內障正悄悄影響許多人的生活品質。專家提醒,及早發現治療,不僅能避免意外發生,更能重拾清晰美好的世界。 75歲的劉太太因視力模糊數年,原以為只是老花眼而不以為意。直到某天騎車時發現連路標都看不清,才驚覺問題嚴重。經檢查發現是嚴重白內障,右眼視力甚至不到0.1。所幸接受「微創超音波晶體乳化術」後,視力迅速恢復至10。 劉太太感動地表示:「以前在家中行走都常撞到東西,現在眼睛變明亮了,世界終於清晰許多,不用再摸黑過日子了!」
閱讀更多
2024年09月04日
蔡曉萱 整理
現代人生活忙碌、講求效率,「超加工食品」成為許多人的生活良伴。然而這些看似方便美味的食物,竟可能大幅提高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 減重專科暨家醫科醫師魏士航警告,過度依賴超加工食品不僅影響身材,更可能引發32種疾病,其中就包括失智症!
閱讀更多
2024年09月04日
島輝牙醫診所 張道威醫師
總是被說打呼像打雷、都覺得睡不飽,白天總是精神不濟嗎?當心是睡眠呼吸中止症找上門,如果不治療,長期下來可能增加中風、失智的機率。
閱讀更多
2024年09月03日
蔡曉萱 整理
現代人面臨高壓環境,往往在家庭與事業間疲於奔命,導致長期處於疲憊狀態。台灣有高達 17% 的人口受失眠困擾,而在門診中更常見因輪班作息紊亂或生活忙碌而壓縮睡眠時間的案例。 睡眠不足不僅影響精神與體力,還會導致腦中廢物累積,進而影響記憶力減退與專注力下降。 近期研究顯示,雞精中的關鍵成分「肌肽」不僅能提振精神,還可能有助於改善記憶力和認知功能。本文將由好食課營養師解析雞精的新功效,並提供選購優質雞精產品的建議。
閱讀更多
2024年08月28日
蔡曉萱 整理
雞蛋是最容易取得的蛋白質來源,更因富含維生素A、D、B群、葉黃素和玉米黃素等多元營養,而被視為健康食品。但有位33歲女性三餐都吃雞蛋料理+燙青菜維持健康,半年後卻發現體重不減反增,足足胖了7公斤! 進行食物過敏檢測後才發現,原來她對每日必吃的「蛋」過敏,引發疲勞、關節疼痛、腸道敏感等慢性過敏症狀,並因身體處在發炎狀態導致腦部下視丘食慾調節中樞失調,引發胰島素阻抗,造成脂肪堆積。
閱讀更多
2024年08月27日
中時新聞網 吳慧芬
談到好油很多人會聯想到橄欖油,但缺點是發煙點低,營養師李婉萍表示,榛果油發煙點攝氏220度較橄欖油高,若想只用1款油「煎、煮、炒、炸、燉、滷」穩定地用到底,她推薦榛果油,不僅富含Omega-9、維生素E、酚類化合物,有助減少老化、失智與癌症風險,且發煙點較高,也比橄欖油便宜。
閱讀更多
2024年08月22日
數位內容部
一場中午12時半的餐敘,當與會者趕到場時,美吾華.懷特.安克生技集團董事長李成家在半小時前已就定位,氣定神閒地轉頭打了招呼。「約了別人就要守時!我都多提早一點點」這是李成家數十年如一日的生活準則,在公司開會如此、主持工商團體的會議如此、跟親友間的聚會也是如此。 李成家常提到父親的家訓「一點點哲學」,凡事比別人多努力一點、提早一點,領先一小步就能一路領先。
閱讀更多
2024年08月22日
中時新聞網 吳慧芬
吃魚好處多。營養醫學醫師劉博仁表示,魚類富含Omega-3脂肪酸,研究發現,1個禮拜中若吃到3次魚,可降低心肌梗塞、心悸與心律不整發生的風險,還有助抗癌,而中小型魚的Omega-3脂肪酸尤其豐富,他會優先建議吃鮭魚、鯖魚、秋刀魚與沙丁魚。
閱讀更多
2024年08月20日
蔡曉萱 整理
根據衛福部國健署最新統計,台灣 18 歲以上成年人過重及肥胖率高達 50.3%,創 8 年新高,換句話說,每2個成年人中就有一個需要減重! 但減重方法百百種,許多人往往陷入錯誤觀念的泥沼中,「小宙初日診所」家醫科暨減重專科醫師黃致遠就整理出常見的6大減重迷思,幫助我們擺脫減肥陷阱,邁向健康瘦身之路。
閱讀更多
2024年08月14日
大業東隆牙醫診所 游惠捷醫師
在夏天喝一口冰涼的汽水真的超級消暑,但你知道喝太多汽水可能會傷牙齒嗎? 今天讓游惠捷醫師來告訴你三個傷牙的NG習慣。
閱讀更多
2024年08月09日
NOW健康
現代人上班久盯電腦,下班後繼續滑手機、追劇,眼睛過度使用、淚液蒸發速度快,導致乾眼症呈現年輕化趨勢。 乾眼症初期,眼睛容易疲勞、酸澀,慢慢會發炎、乾澀,因為淚液不足,開始出現視力模糊、甚至流眼淚,如果乾眼情況嚴重,眼睛因為劇烈疼痛甚至無法睜開,嚴重影響生活。 眼科醫師指出,眼睛保健應從平日做起,尤其免疫疾病患者若嚴重乾眼症,甚至角膜變成不透明,視力恐無法挽回。
閱讀更多
2024年08月08日
蔡曉萱 整理
隨著年齡增長,不僅女性,男性也會面臨荷爾蒙變化帶來的挑戰:感覺莫名的疲勞、情緒低落,或是工作起來不如以往得心應手? 這些都可能是因為進入了人生的新階段——「男性更年期」。
閱讀更多
2024年08月08日
照護線上
肥厚型心肌病是種因為心臟肌肉的變化而帶來的問題。通常是因為基因體顯性遺傳,影響了肌小節的肌纖維排列,導致心臟肌肉變得肥厚,尤其是左心室與右心室之間分隔的心肌最容易出現肥厚變化。 除了心肌變肥厚,還會讓左心室變得僵硬、延展性小,因此帶來不少問題。
閱讀更多
2024年08月07日
蔡曉萱 整理
巴黎奧運即將落幕,除了精彩賽事,法國的美食文化也成為熱門話題。馬卡龍、可頌、鵝肝醬等精緻美食讓人垂涎三尺,但也令人好奇:為什麼法國女人能在美食誘惑下,依然保持優雅苗條的身材?
閱讀更多
2024年08月06日
NOW健康
夏季天氣炎熱,很容易中暑,中暑主要原因是在身體散熱不均,當從戶外到室內,身體溫度慢慢升高,這就好像溫水煮青蛙,身體散熱系統出現障礙,此時也代表身體氣血不循環,中暑是因為暑氣「熱升冷降」,因此病症會集中在人體上半部。 中暑的症狀包括了頭暈目眩、肩頸僵硬、容易疲倦、四肢痠軟、嘔吐、腹瀉、腹脹、頭脹痛、體溫升高、覺得補充再多水也無法解渴、心悸等。
閱讀更多
2024年08月01日
蔡曉萱 整理
衛生福利部推廣「天天5蔬果」,建議國人每天應攝取「3份蔬菜、2份水果」,但國人外食比例高,每日要攝取足夠的新鮮蔬果並不容易,也因此出現許多便捷的蔬果家供品,更有業者打著「青菜底呷啦」的廣告詞來宣傳自家果菜汁。 但蔬果汁真能完全取代新鮮水果,補充人體所需營養嗎?醫師及營養師指出,這些標榜「高纖」、「蔬果」的果汁商品,其實隱藏巨大的「營養陷阱」,如看似健康的果菜汁,1瓶(400ml)含糖量竟高達26.4公克,相當於6.6顆方糖。若每天喝1.5瓶,含糖量直接超標!而且蔬果汁的營養價值和新鮮水果相比,還是有很大的差異。
閱讀更多
2024年07月30日
蔡曉萱整理
夏季水果豐盛,但糖尿病友可要特別小心!近日有50歲糖友因誤解而血糖飆升1.5倍,讓我們一起來了解這個令人驚訝的案例,並學習如何明智選擇水果。
閱讀更多
2024年07月22日
NOW健康
白內障是相當常見的眼部疾病,如果發現逐漸出現視力模糊、衰退,畏光、雙影、無法聚焦時別輕忽,很可能是白內障上身。 所幸,現今白內障手術已發展相當純熟,如果視力問題已嚴重到影響生活品質,選擇白內障飛秒雷射,可以大幅提升手術的精準性、穩定性和安全性,降低術後角膜受傷水腫機率,且能利用高階人工水晶體幫助重返好視力。
閱讀更多
2024年07月19日
柴田重信
編按:在這個全民拚健康的時代,我們為了保健養生、維持合度的身材,無不卯足了勁,可是卻看不到努力的成果,為此深感挫折。生活中充斥這麼多聰明瘦身、逆齡抗老、延年益壽的妙方,為什麼還是幫不上忙呢? 其中一大原因,就在於忽略了「時間因素」。比方說,為了節食瘦身,關於「該吃什麼」「不該吃什麼」「要怎麼吃」的資訊眾多,但卻沒有仔細說明「何時該吃(或不該吃)」的時機問題。 如果能注意正確的「時間概念」,知道「何時吃不容易發胖」「何時運動容易瘦下來」,那麼無論是採用的方法或是獲得的成果,都將大不相同。醫界也將「生理時鐘和生活節奏同頻」做爲預防代謝疾病等生活習慣病的有效處方。 本書作者柴田教授是藥學博士,他在書中特別強調三大重點:早上曬太陽、認真吃早餐、從晚飯到第二天早餐之間堅持12小時的小斷食。 這麼做即可重新調校生理時鐘和生活節奏的誤差,扭轉容易堆積脂肪、形成代謝障礙的惡習,塑造健康體質。
閱讀更多
2024年07月16日
柴田重信
有人主張早餐要吃得像皇帝,卻也有越來越多人認為「不吃早餐好處多多」。 現代人不比我們的老祖先,必須一大早出門耕種、狩獵,費心張羅一天的食物,如今我們成天坐在電腦桌前,出門有車代步,就連走路的機會都很有限。 因為這樣的生活型態,讓不少人大聲疾呼,一天吃足三頓飯,根本是不合時宜的守舊觀念。
閱讀更多
2024年07月15日
學老誌/陳珮蓉 臺大醫院營養室主任
在談營養之前,我先分享我對高齡養生的美好印象。記得幾年前去日本參訪居家營養照顧,有兩個場景印象深刻。在日本居家營養師的引領下,我們進入個案家中,迎接的是個案自種自製的冰梅子茶;而她是一位有巴金氏症而坐輪椅的老太太。另一個畫面,是我們參訪一個共餐點,來參加的長輩們全部穿著體面,展現精氣神! 這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儘管年老而身體功能退化,仍然能夠做出自己喜歡的食物,同時還能分享親友,並且呼朋引伴常常聚餐並且認真打扮出場,能讓人維持年輕活力!而這些需要一些學習,以及主動積極的生活態度。高齡養生,熱量(卡路里)與心情能量是同等重要的。高齡營養保健,也有一些需要關注的部分。
閱讀更多
2024年07月12日
NOW健康
現代人晚睡、頻繁使用3C產品,導致眼睛乾澀、搔癢、畏光、有異物感等各種乾眼症狀,甚至暫時性視力模糊和角膜病變等各種乾眼症狀,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和工作效率,有時還會影響心理層面,可能產生憂鬱及焦慮不安等症狀。 佑德中醫診所張賜興醫師表示,乾眼症在中醫學中主要由陰虛、內燥和虛火上炎引起的,若經常熬夜,飲食偏好油炸、辛辣食物或者年齡老化,都會耗損津液,導致肝腎陰虛,進而誘發乾眼症。
閱讀更多
2024年07月04日
蔡曉萱整理
「油包肉」聽起來似乎是某種令人垂涎的美食,實際上卻是一種潛在的健康危機。現代人普遍飲食不均衡,常常以外食為主並缺乏運動,隨著年齡增長,肌肉流失迅速,體脂肪則急遽累積,造成所謂的「肌少型肥胖」問題,在老年人中尤其常見。 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營養師王盈媗提醒,這種體型不僅影響外觀,更可能對生命構成威脅!那麼,到底什麼是「油包肉」?為何如此危險?又有哪些人特別需要注意?
閱讀更多
2024年07月02日
翁申霖 整理
油除了是料理不可或缺的原料,也是身體必需的燃料。不過,一直以來,要用什麼樣的油進行烹飪是許多人心中的問題,舉凡豬油、沙拉油、橄欖油等都是常見的油品,究竟哪種油最好?「無毒教母」譚敦慈分享過去經手過的案例,她表示曾有一家人3餐都使用豬油烹飪,殊不知孩子才10幾歲便罹患高血壓,家中還有2、3位成員中風,譚敦慈直言,用豬油偶爾增添風味無妨,但若餐餐如此恐怕為身體埋下健康的不定時炸彈。
閱讀更多
2024年07月02日
NOW健康
上下樓梯膝蓋痛,別再一直吃止痛藥了!趕緊找醫師評估,確認引起疼痛的原因,以免錯過治療時機。1名35歲的女體育老師常在打完羽球後常感覺膝蓋疼痛,經過休息仍無法緩解,經診斷為髕骨股骨疼痛症候群,同仁醫療財團法人貴陽診所院長張邦瑋醫師表示,上下樓梯或在健身後站起時若膝蓋感覺不舒服,且年紀低於50、60歲,那應該不會是退化性關節炎,恐為髕骨股骨疼痛症候群。
閱讀更多
2024年07月01日
中時新聞網 吳映璠
日本岩手縣滿頭白髮的阿嬤佐藤秀已高齡93歲,但外表看起來只有70、80歲,更令人驚訝的是,她的血管年齡只有20歲,身體年齡約30多歲。佐藤秀表示,自己不坐電梯、只走樓梯,吃肉類、魚類等蛋白質及蔬菜,不吃油炸食品。特別的是,她洗澡時還會踢腿500次,另外,她說許多和家人同住的長者不太活動,因此很快就變得虛弱,雖然獨居,但她和周圍的人一起快樂生活,不認為自己孤獨。
閱讀更多
2024年06月28日
郭美懿整理
連日高溫,體感溫度動輒飆破40度,北部因「都市熱島」效應感覺更熱,甚至有學者示警「每年都是餘生最涼夏天」!面對炎熱潮濕天氣,中醫師特別分享夏季「暑濕、暑熱、氣陰兩虛、陰暑」4面向的養生對策,多吃某些食物,能消除暑氣、上火、煩躁等狀況。
閱讀更多
2024年06月27日
整合傳播企劃製作
以「客家妹」形象出道的陳明珠,不只主持過總統就職典禮、金曲獎、金鐘獎星光大道,近年更將觸角延伸到各個領域,演出戲劇之外,還發行個人EP,朝全方位藝人目標邁進。
閱讀更多
2024年06月26日
NOW健康
面對人口老化、超高齡社會的來臨,維持健康狀態、對抗衰老,已成為現代人關心且重視的議題。近年來,民眾為求延緩老化、維持肌膚彈性,會選擇補充營養素來幫助身體加強抗氧化能力,而在人體必需的眾多營養素當中,大家對「硒」元素可能比較不熟悉。亞太精準抗衰老醫學學會副理事長、老化醫學博士吳仲根醫師說明,「硒」有抗癌之王稱號,有助延緩老化、維持皮膚彈性的高抗氧化特性,近來備受關注。
閱讀更多
2024年06月24日
郭美懿
飲食對身體的影響是隱形卻長遠的,今天多吃了1塊雞排、多喝了1杯酒,其實我們的器官都知道!營養師高敏敏指出,器官是維持健康的根本,所以瞭解各大器官怕什麼、喜歡什麼,才能更細緻的照顧它們,吃出健康身體。
閱讀更多
2024年06月23日
黃秀美
這陣子,髖關節酸痛突然變成好熱門的健康話題,從蕭亞軒(44歲)、郁方(52歲)、盧秀燕(62歲)到李艷秋(66歲),都透露自己為髖關節酸痛所苦。 也就是說:這波髖關節酸痛熱潮,從女明星,橫跨到勤走基層的女市長、熱愛運動的資深媒體人,年齡從40多歲到60多歲都囊括在內。
閱讀更多
2024年06月19日
陳嘉新
在開放性病房工作的時候,常會碰到住院患者是以原因不明的身體症狀來住院的。這些患者通常遍遊各科,到處拿到「你沒病」的診斷,最後便被轉來精神科。大多數此類患者可以在門診追蹤,但少數患者因為症狀嚴重,影響情緒睡眠,因而被建議住院,方便進一步評估跟調整藥物。
閱讀更多
2024年06月13日
好食課/蔡曉萱整理
我們常說要補鈣、補鐵,卻往往忽略了一大營養素—「碘」,碘是維持甲狀腺功能的必須營養素,缺乏甲狀腺素會讓人容易疲倦、怕冷、甲狀腺腫大及造成心智功能障礙,更會因為代謝變慢而變胖!
閱讀更多
2024年06月02日
中時新聞網 吳慧芬
對忙碌現代人而言,做事講求CP值,運動健身也適用。家醫科醫師謝宜庭表示,國外研究顯示,晚上6點到12點間運動,最能降低心臟病和死亡的風險,推測可能是晚上運動可促進血糖的利用,若晚上沒空,也可把握白天空檔,來個多次短時間運動,只要每次達到3分鐘,效果不會輸給跑步機上的半小時。
閱讀更多
2024年05月28日
郭美懿
攝取過多糖份,不僅會肥胖,還可能引發罹患高血壓、脂肪肝、糖尿病、心臟病、認知障礙等風險。但台灣人愛吃糖,每人每年平均吃掉26公斤,全球排名高居第11位,幾乎領先所有先進國家,而且來源不只甜點、手搖飲,連魯肉飯、蚵仔麵線等國民食物也會用到糖。如果非得吃糖,那麼黑糖、紅糖、蜂蜜會比較好嗎?對此,醫師與營養師分別給出答案。
閱讀更多
2024年05月23日
潮健康/編輯部
炎夏將至,不少人想趁季節轉換之時換個新髮型,以便於整理與梳洗。余朱青營養師於社群貼文指出,要讓髮型亮麗好看,前提是需要有個健康的髮質,梳理後的造型也會更加好看。若希望自己能有一頭健康柔亮的頭髮,其中的關鍵就是「飲食」。
閱讀更多
2024年05月22日
郭美懿整理
許多人用咖啡開啟活力一天,除了提神醒腦,適度飲用咖啡還有防癌、抗氧化、預防慢性病等好處。但重症醫師黃軒提醒,有9類人不適合喝咖啡,特別是高血壓患者更須克制攝取量,若每天喝2杯或以上的咖啡,可能會使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升高1倍多。
閱讀更多
2024年05月17日
NOW健康
飯桌上常見洋蔥、芋頭、竹筍等,皆屬根莖類蔬菜,是許多大人、小孩平時補充營養的重要來源,但許多人卻不知道根莖類蔬菜的保存方法,一不小心就會放到變質或發芽,為了幫助各位能正確保存這類蔬菜,農糧署於臉書發文分享有關根莖類蔬菜的正確保存位置,提供民眾參考。
閱讀更多
2024年05月07日
廣告企畫製作
一年一度的母親節即將到來,是不是正在為如何挑選母親節禮物而大傷腦筋呢?送禮除了要讓媽媽開心,更是藉此表達關心之意的最佳時機,就讓小編來提供最貼切各種媽咪需求的好物建議!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