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5
李豐 醫師
台大醫學院醫學系畢業的醫師李豐,赴加拿大進修,就讀研究所第3年時罹患淋巴癌。返回台灣後,曾任教台大醫學院及擔任台大醫院病理科醫師,專業是細胞病理。當年為她治療的醫師,有人已過世了,李豐卻還活得很健康。若問為什麼,可能的答案是:她現在每天的生活都很「尊重細胞」。李豐醫師說:「我的細胞病理專業讓我明白,生病都是咎由自取。是我們置自己的細胞於死地,讓身體沒有機會復原。罹癌後,我開始自我反省,改變了飲食、作息、運動與對生死的看法,朝對的方向堅持下去,至今已和我的癌細胞和平相處超過45年。」
閱讀更多
2020-06-15
李子勛
當你 善待自己 的身體,健康的身體會讓你的心靈恢復平靜。 我想跟大家分享我對生命的態度和看法。生命本身是一種存在,它唯一的特性就是時間性。生命的時間序列有一種循環的意義,看起來它是直線漸進式的,實際上是弧形迴旋式的。誕生、發育、幼稚、成長、成熟、愛情、生育、撫養、中年、疾病、衰老、死亡……生命的循環最終回到原點。
閱讀更多
2020-05-29
小虎文
過去我的人生好像八點檔,我還曾經寫好遺書,隨時想要結束自己的生命。可是罹癌之後,我反倒不想死,我把遺書變成情書,我變得想好好 善待自己 ,好好去思考未來。我能活下來,一定有我的原因。
閱讀更多
2020-01-03
小田桐あさぎ
當妻子感受到丈夫的溫柔,對丈夫坦率表達感謝之情時,丈夫也會倍感幸福,兩人都能置身在幸福的正向循環內。雖然很多女性認為不做家務會找不到理想對象,或是被丈夫嫌棄,但根據我個人調查「越受丈夫寵愛的妻子,越不做家事」。
閱讀更多
2019-12-30
林芷揚
「我們常跟家人朋友說,下個月或明年我要去哪裡玩,但你怎麼知道一定會活到那一天?我們連明天、下禮拜還在不在都不知道了。所以你說,我們是不是每天都在超越死亡?」
閱讀更多
2019-12-17
林芷揚
51歲藝人汪建民與妹妹合力照顧中風、失智的83歲高齡母親,日前他出席彰化縣戀戀半線失智協會舉辦的座談會,分享自身陪伴失智母親的心情及尋求協助資源的過程。
閱讀更多
2019-12-11
黃啟團
黑夜與白天交替,有陽光就會有陰影,有快樂就一定會有悲傷。一個允許自己感受各種情緒的人,才是真正健康的人,他悲傷時真實地悲傷,快樂時才能真正地快樂。那些看似永遠快樂的人,並不是沒有痛苦,他們只是用麻木去掩飾痛苦,讓自己看起來快樂而已......
閱讀更多
2019-10-22
吳姵瑩
在家庭治療理論中,我們經常會討論這其實是三角化的過程,也就是「工作」本身已成為夫妻關係的第三者。工作提供男性安全感,減少了面對家庭裡對父親與丈夫角色的失望與挫敗感,讓他們投注更多時間在事業上,形成關係的惡性循環。
閱讀更多
2019-09-06
安德烈
何謂 善待自己 ?這不是自我中心(總是把一切都歸於自己),不是自戀(總是以自己為出發點),也不是自我滿足(總是為自己找藉口)。
閱讀更多
6/ 8
第 6頁,共 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