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條件: 土地

顯示第 241250 項,全部搜尋結果有 300

50歲後,不適合自己的,就勇敢放下!善用4招,學會注視生命中的美好

tCol 2020-10-28

謝馨慧

50歲後,不適合自己的,就勇敢放下!善用4招,學會注視生命中的美好

數位相機跟手機拍照這麼發達的時代,大家對拍照都熟能生巧。拍照時,我們會透過觀景窗捕捉最美好的光線、構圖與人物神情定格留下來,將周遭的髒亂或不美好隔開,不讓那些進入畫面裡,時間一久,資料庫裡珍藏的,都是快樂精采的回憶及畫面故事,不甚美麗的,一件都不留存。人生也是一樣。

閱讀更多

擁千坪土地台北4間房,他卻說要工作到75歲!為何眾人拼命想著不工作,有錢人卻不想退休?

tCol 2020-10-22

洪雪珍

擁千坪 土地 台北4間房,他卻說要工作到75歲!為何眾人拼命想著不工作,有錢人卻不想退休?

首先我得說,現代人都明白長夀的背後指渉了一個現象:「活到老,做到老」。有時跟朋友見面,我都會問他們會工作到幾歲,整理起來大概有3種回答...

閱讀更多

積極為老後做準備,是刻不容緩的事!50後人生是最美好階段,懂得愛人更懂得被愛

tCol 2020-10-13

阿默

積極為老後做準備,是刻不容緩的事!50後人生是最美好階段,懂得愛人更懂得被愛

不管我們答不答應,也不管我們同不同意,在該到的時候,老年就一定會讓我們知道它已靠近或直接現身在面前。

閱讀更多

簡單安葬,才能安心說再見!3種愛地球的「綠色殯葬」歸於土地,永續循環更安心

tCol 2020-10-08

蔡宏斌

簡單安葬,才能安心說再見!3種愛地球的「綠色殯葬」歸於 土地 ,永續循環更安心

中華文化一直以來都有入土為安的觀念,但是現在隨著人口暴增,墓地空間大都已不敷使用。政府近年來多鼓勵民眾採取火葬,根據內政部統計,我國遺體火化率由1993年不到五成,到 2009年起突破九成,至2018年更提升至 98.24%,再創我國推動火化政策以來之新高。

閱讀更多

退休那天,忘記過往豐功偉業吧!悠遊卡前老董從都市移居鄉下,學習在田園中找樂子

tCol 2020-10-07

黃亞琪

退休那天,忘記過往豐功偉業吧!悠遊卡前老董從都市移居鄉下,學習在田園中找樂子

人生上半場征戰世界,到了下半場,舞台漸次讓位給年輕人,留給自己的時間終於變多。他們靠「自處力」開啟人生潛能,為行事曆裡的空白格重添色彩,過放膽熟齡新生活!

閱讀更多

年齡不過是數字,重點在心態!廖學茂62歲攻第3個EMBA,只想讓自己更年輕

tCol 2020-10-07

黃亞琪

年齡不過是數字,重點在心態!廖學茂62歲攻第3個EMBA,只想讓自己更年輕

選擇讓歲月成為一個數字,還是無限延伸的可能性 ,操之在己。從外商保險公司台籍總經理到自行創業的廖學茂,他的答案是後者。他怎麼辦到的?

閱讀更多

做自己喜歡的事,財富就會上門!香檳酒莊主人:放下較量、執惱悵惘,隨遇而安

tCol 2020-09-30

蔡佳妤

做自己喜歡的事,財富就會上門!香檳酒莊主人:放下較量、執惱悵惘,隨遇而安

她繼承父親的酒廠,還有那片特級葡萄園,並花了十多年在男人堆裡重新獲得認可與尊重;當香檳逐漸走向量化、面對大財團介入的困境,她用鄉村菜餚、發起瓶蓋貨幣,重新讓世人想起大地賦予美酒的味道。

閱讀更多

人生,只有起點沒有回程!6個值得收藏的生命智慧,只有放慢腳步,才能品嘗人生

tCol 2020-09-29

謝蘭舟, 馬銀春

人生,只有起點沒有回程!6個值得收藏的生命智慧,只有放慢腳步,才能品嘗人生

不要因年齡越來越大而向人生做出更多的妥協,要相信自己,任何時候都可以重新再來。在人生的倦怠期、困惑期和衰老期,都要懂得及時調整自己的心態。當你認為自己還很年輕的時候,你就可以做到很多年輕人才能做到的事。

閱讀更多

帶你幸福逛》紙隧道、金庫咖啡廳,還有教堂藏設計!台中5個「拍美照」必踩景點

tCol 2020-09-16

蔡佳玲

帶你幸福逛》紙隧道、金庫咖啡廳,還有教堂藏設計!台中5個「拍美照」必踩景點

身為中台灣之首的台中,這幾年藝文、設計的熱潮不僅沒退燒,反而更蓬勃,走在市區、小鎮逛學堂,隨處可以巧遇愈趨成熟的街區設計所帶來的驚喜。美術館、老書局、舊糖廠和教堂,還有難得一見的紙張博物館,帶點文青味的人氣新熱點,用創意包裝在地文化,表現台中美。

閱讀更多

妻子過世後不依賴子女,老先生寫好遺囑獨立生活!4個自立慢慢摸索出「獨老」快樂

tCol 2020-09-14

湯川久子

妻子過世後不依賴子女,老先生寫好遺囑獨立生活!4個自立慢慢摸索出「獨老」快樂

根據新聞報導,二○一六年,日本百歲以上的高齡者已經突破六萬五千人。無論政府導入的照顧保險,還是二十四小時到府健康服務的普及等,比起過去,高齡照顧的精準度以及服務都提升許多。聽說近年來,不管是醫生還是護理師,在說服慢性病患者改變生活習慣時,已經不是用「真的嚴重起來會死人」這種說法,而是說「嚴重起來會很痛苦,但不會死」。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