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29
劉秀枝
以前在醫院工作時,無意中聽到有人說我是個好醫師,就很開心。退休後,跟團旅遊,常聽到初識的中年人說:「真希望我將來老了,能跟你一樣。」雖然覺得自己沒有很老,也很高興。
閱讀更多
2021-03-29
照護線上
診間一位76歲的老伯攝護腺指數PSA高達300 ng/ml,透過攝護腺切片確定是攝護腺癌,而且骨頭掃描顯示已有多處骨轉移,進一步詢問後,更得知老伯最近下肢感覺比較無力。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泌尿科陳嘉宏醫師表示,轉移到骨頭的攝護腺癌可能會壓迫脊髓神經,導致下肢無力,若未及時治療,恐將導致癱瘓。
閱讀更多
2021-03-23
劉秀枝
有一回,在一個社團演講「假如我得了失智症」主題,現場的提問非常踴躍。有位社友問:「我有個住在美國的朋友付費做了檢查,被告知他將來會得阿茲海默症,他非常沮喪。請問您怎麼看待這件事?」
閱讀更多
2021-03-19
照護線上
提到失智症,大家最熟悉的是記憶力變差,然而失智症的表現可不只有記性差喔。高雄長庚醫院神經科張雅婷醫師指出,失智症並非正常老化現象,而是一種進行性的神經退化性疾病。患者的狀況會隨著時間越來越惡化,每個人的病程不同,有人惡化很快,有人惡化得比較慢,這與不同的疾病、基因、環境、後續照顧及藥物治療都有關係。
閱讀更多
2021-03-18
創健預防醫學機構 共同審稿/創健陳建志院長
日前年僅23歲凱渥男模因主動脈剝離導致血管阻塞驟逝,令家人、粉絲悲慟不已。心血管疾病潛藏著突如其來的奪命風險,發生時又快又猛、讓人措手不及。
閱讀更多
2021-03-10
李易紓
據國健署109年癌症登記資料及衛生福利部111年死因統計顯示,胃癌分別位居國人十大癌症死因第8位及發生人數第8位,每年有2,000多人死於胃癌及4,000多名新發生個案,好發於50歲以上成人,男性發生率為女性的1.6倍,因早期症狀不明顯,通常要到晚期才確診,約有4成患者已經無法開刀,只能依賴化療,嚴重威脅國人健康與生命。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消化醫學中心院長林肇堂說,30多年前胃癌是十大癌症死因第1名,因為當時飲食習慣多以醃漬為主,也因此胃癌可以說是「窮困年代的病」。如今導致胃癌發生的原因,大致上仍與環境、飲食、免疫、胃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及慢性胃病有關,其中8至9成的胃癌是由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所引起的!要早期發現胃癌,唯一方式就是定期做胃鏡(內視鏡)檢查,早期發現甚至不用開刀,只要做一次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就能將早期癌局部切除,治癒率相當高。以下是林肇堂第一人稱的訪談整理:(原文刊載於2022/3/9,更新時間為2023/7/13)
閱讀更多
2021-03-04
李易紓
女性在45歲開始面臨更年期來臨,停經後因為荷爾蒙減少,骨質流失速度會加快,如果流失過多,使得原本緻密的骨骼形成許多孔隙,呈現中空疏鬆現象,骨骼變脆、變弱,就是所謂的「骨質疏鬆症」。
閱讀更多
2021-03-03
李易紓
國健署107年癌症登記報告顯示,大腸癌連續13年居10大癌症之首,近年亦有不少名人包括李國修、賀一航、豬哥亮等,均因罹患大腸癌過世。三軍總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饒樹文表示,大腸癌除了基因突變、 家族史 外,和飲食、肥胖以及運動都有關係。要預防大腸癌,首要是釐清有無 家族史 、特殊基因突變問題,如果有,則10多歲開始要做大腸鏡追蹤,如果沒有,滿50歲不能只做免費糞便潛血篩檢(FOB Test),也要開始做人生第一次大腸鏡檢查,而且後續每一兩年都要定期做,不要5年才做一次,因為過程中只要發現息肉,立即切除、電燒,就能保持很長一段時間的健康。以下是饒樹文第一人稱的訪談整理:
閱讀更多
2021-02-25
創健預防醫學機構 共同審稿/創健陳建志院長
日前世界先進行政副總經理劉啟光先生因主動脈瘤破裂病逝,震驚全台。冬季氣溫驟降,面對發生率逐漸增加的主動脈剝離症及主動脈瘤,創健健康管理陳建志院長提醒,民眾一旦出現急性胸痛症狀,千萬不要掉以輕心。65歲以上民眾要特別留意,男性發生機率更是女性的3到4倍!早期的主動脈剝離症及主動脈瘤大多是沒有症狀的,定期健康檢查及防治三高才是基本之道!
閱讀更多
2021-02-19
李易紓
不少人在健康檢查時,透過腹部超音波診斷出脂肪肝,有脂肪肝的人,大多沒有特殊症狀,但脂肪肝依舊值得重視,是因為它不是單一疾病,而是和多重疾病,例如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都有關。
閱讀更多
12/ 29
第 12頁,共 2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