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條件: 形象

顯示第 2130 項,全部搜尋結果有 300

餐敘被諷「粉味」,女醫發聲「脫下白袍有打扮自由」!公關教母:美麗是一種生活態度,70分優雅活到老

tCol 2024-11-15

郭美懿

餐敘被諷「粉味」,女醫發聲「脫下白袍有打扮自由」!公關教母:美麗是一種生活態度,70分優雅活到老

近日有立委爆料,揭露醫界聚餐「有情有義有粉味」,事後查證卻發現在場女性皆為女性醫師,且在專業領域各擁一片天。女醫們陸續在社群平台發文吐露心聲,表示醫師脫下白袍後應該也有打扮的自由,能以自己喜愛的穿著展現美麗自信。世紀奧美公關創辦人丁菱娟也說,職場上的確需要專業 形象 ,但只要公私領域劃分清楚,我們都應尊重,不該用刻板印象來評論。

閱讀更多

孩子不是壞, 只是思想還不夠成熟!6種表現,是他們必然的規律,父母可以安心一些

tCol 2024-11-04

姜振宇

孩子不是壞, 只是思想還不夠成熟!6種表現,是他們必然的規律,父母可以安心一些

青少年的「硬體」非常強大而敏銳,但是他們大腦裡安裝的「軟體」其實是貧乏的,所以在運作時必然會有新系統的不穩定性。

閱讀更多

不管別人怎麼看,多虧我「沒老公、沒兒女」而沒被綁住!得以多次獨自旅行,體驗新的冒險

tCol 2024-10-22

金熹暻

不管別人怎麼看,多虧我「沒老公、沒兒女」而沒被綁住!得以多次獨自旅行,體驗新的冒險

「老處女一詞消失了。」這是我在二○二二年七月瀏覽網路新聞時吸引到我的標題。新聞說以負面方式形容大齡不婚女性的「老處女」一詞在新聞標題中漸漸減少,現已不再使用。

閱讀更多

她是學生眼中好教授,卻養出一對「媽寶」兒女…心理師:避免「有毒」的親子關係,3步驟學會放手

tCol 2024-10-08

王聖華/任林教育基金會諮商中心副所長

她是學生眼中好教授,卻養出一對「媽寶」兒女…心理師:避免「有毒」的親子關係,3步驟學會放手

王教授出身在經濟拮据的家庭,童年時經歷許多艱辛,當她成為母親後,便想把自己所沒有的一切都給予兒女,甚至在孩子提出不合理要求時,也難以拒絕。然而這樣的養育方式,卻逐漸讓兒女變得依賴,缺乏自我管理能力,成了大家口中的「媽寶」。在外作育英才無數的她,回家卻成了失敗的媽媽,究竟如何平衡對孩子的愛與放手,既不養出媽寶,也不成為寶媽呢?

閱讀更多

懂吃、懂動,才能優雅老去!資深護理師3飲食建議改善營養、3運動處方增強肌力,邁向幸福獨立老

tCol 2024-10-01

優照護

懂吃、懂動,才能優雅老去!資深護理師3飲食建議改善營養、3運動處方增強肌力,邁向幸福獨立老

隨著全球人口逐漸老化,高齡者的健康照護已成為我們不得不面對的課題,而如何透過適當的飲食和運動來維持高齡者的健康,則是其中的關鍵所在。

閱讀更多

59歲方文琳罹食道癌!曝「每天喝58高粱、愛熱湯」害的…醫示警6症狀:胃食道逆流也是警訊

tCol 2024-09-26

郭美懿整理

59歲方文琳罹食道癌!曝「每天喝58高粱、愛熱湯」害的…醫示警6症狀:胃食道逆流也是警訊

被譽為「玉女掌門人」的59歲藝人方文琳,一向以注重健康、愛運動著稱,她卻在週三(9/25)深夜發文證實罹患食道癌。方文琳表示,今年6月底到健診中心做全身健康檢查,因家族有腸胃癌病史,因此注意力只放在腸胃鏡上,但女兒發現健檢報告「食道癌」項目出現紅字,進一步切片檢查確診食道癌零期。方文琳說,檢查報出爐前很煎熬,她跟女兒各自搜尋網路,想知道食道癌究竟是怎麼發生的、該如何治療、存活機率等。結果女兒來房裡,一對眼就哭著拍打她,「她說不該妳會有啊,這癌幾乎是以男性為主,都是妳!都是妳愛喝高粱!」她這才想起自己為緩解更年期的煩躁身心狀況,養成睡前喝一小杯58高粱的習慣,加上平日超愛喝熱湯,燙到嘴巴破掉都沒關係,可能就是傷害食道的主因。醫師提醒,吸菸、飲酒、檳榔,以及不良飲食,都是引發食道癌的危險因子;尤其亞洲人喜歡「趁熱吃」,也熱愛煙燻、燒烤、醃漬、加工肉品等食物,這些都會增加罹患食道癌的風險。值得注意的是,台灣1/4人口罹患胃食道逆流,可能發展成「巴瑞特氏食道」,進而增加罹患食道癌的風險。

閱讀更多

彭冠宇專欄》退休後回歸自我賽道,首件事填補生命的那片拼圖

tCol 2024-08-27

彭冠宇

彭冠宇專欄》退休後回歸自我賽道,首件事填補生命的那片拼圖

像極了狂風吹起的蒲公英果實,那有著羽翼的白色絨球,在一連串與風的搏鬥與飛翔之後,終究分散為一個個的小白傘,隨風降落在那既陌生又應是最熟悉的最初之地。

閱讀更多

年紀愈大後才明白,「男人不壞、女人不愛」,是源於這5個暗黑人格特質

tCol 2024-08-16

于悅

年紀愈大後才明白,「男人不壞、女人不愛」,是源於這5個暗黑人格特質

「男人不壞,女人不愛」真的有科學依據嗎? 隱蔽人格的階段性表現是什麼?隱蔽人格能帶來什麼好處,又有什麼危害?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