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04
王聖華/任林教育基金會諮商中心副所長
農曆年快到了,「去哪裡圍爐」是否也成為你或妳的困擾?為什麼一定要去婆家圍爐?為什麼不能回娘家過年?好想在春節帶著孩子出國,長輩卻堅持一定要在老家團聚才叫過年……都什麼時代了,為何還要這般守舊?除夕圍爐不過一頓飯,豐不豐盛是其次,倒是去哪裡吃,更像是家庭關係中各自立場的另類角力。也因此,只要是自己的「想要」被忽略、或不被重視時,我們很容易覺得被攻擊!而「反擊」,也就成為夫妻吵架的開始。
閱讀更多
2023-12-28
郭美懿
49歲的愛情診療大師「喬治」張兆志,週二(12/26)與小12歲妻子許允樂宣布離婚,由於雙方感情甚篤,消息一出跌破不少人的眼鏡。兩人於2017年結婚,從交往到步入婚姻長達10年時間,卻因為雙方對「要不要孩子」沒有共識,6年婚姻宣告仳離。許允樂坦言,人生藍圖裡一直都很渴望有孩子,但另一半卻未有同樣的規劃,雙方10年來都在期待彼此改變,如今站在女人生育限制的關口上,兩人雖感遺憾與不捨,仍勇敢說出真心話、沒有企圖迎合對方而妥協,「給對方做選擇的自由這才是愛。」
閱讀更多
2023-12-14
林靜君談心室
你總是容易被特定的人或是事情惹怒,有時情緒反應大到旁人都覺得異常,但自己心裡就是過不去,這是怎麼了?
閱讀更多
2023-12-06
王聖華/任林教育基金會諮商中心副所長
「不聽話就是要罵啊,要不然怎麼會乖」、「媳婦嫁過來就是要照顧婆家」、「我吃的鹽比你吃的米還多」、「我都是為你好」…在即將迎來2024的現在,上述傳統觀念似乎已隨時代遠去,但現實中有許多人會發現,過去老一輩讓自己不以為然的行為模式,卻在不知不覺潛移默化,複製到自己這一代身上,然後理所當然地用這樣的模式在生活、經營關係。而這樣的「複製模式」,又自然而然地被沿用在下一代身上,這就是所謂的「代間傳遞」。
閱讀更多
2023-11-30
林暐鈞
「熟齡夫妻在孩子成年後,多半都面臨過不知道怎麼和另一半相處的過程。」若夫妻各自忙碌,長年沒有共同愛好、話題,甚至連對方平常做些什麼事都不知情,成了熟悉又陌生的伴侶,「這時就要自問,你們如何失去對彼此的興趣?」諮商 心理師 石瀝新說。
閱讀更多
2023-11-24
郭美懿
作家吳若權從35歲起成為母親的主要照顧者,歷經母親兩度中風、罹癌,一晃眼就是26年,而他也從青壯年,走到了熟齡銀髮的階段。儘管一切恍如昨日,往事卻並不如煙,身為照顧者的900多個日子裡,吳若權如何在照護長輩的同時,用愛與陪伴,迎接人生的下半場?
閱讀更多
2023-11-21
林依榕整理
爸媽們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平安健康快樂,長大後成家立業,只要能在這個物價飛漲的時代養得活自己,已是最大安慰。不過中國一對夫妻對女兒相當擔憂,畢業後找工作不順利,堅持繼續待在家苦讀升學卻又考不上、也不找對象。看著她漸漸變成啃老族,讓父母不知如何是好。其實「富養小孩」為什麼最後變啃老?就算沒跟家裡拿零用錢,不找工作、不談戀愛,不冒險的你就是自己人生最大的風險。
閱讀更多
2023-11-16
林靜君談心室
生前的整理,要怎麼開始著手呢?每個人都可以有專屬獨特的做法,我比較庸俗的以「有價」、「無價」做大分類。
閱讀更多
2023-11-08
王聖華/任林教育基金會諮商中心副所長
獲得與失去是每個人都會面臨的挑戰,有些人說我們從婚姻中獲得多少喜悅,伴侶離世時,我們就有多少悲傷。對所有人來說,失去伴侶對生活、對自己的生命衝擊是巨大的。那我們如何來陪伴周遭的親友,陪伴自己走出生命的低谷呢?
閱讀更多
2023-10-17
林靜君談心室
媳婦意外流產,她煮麻油腰子為媳婦補身體並安慰說:「下次小心一點!再生一個就好了。」不料,媳婦聽完鐵青著臉不再和她說話,卻和兒子一直吵架。她覺得自己「好心被雷親」,想知道該怎麼做比較好?可以感受到這位婆婆愛護兒子與媳婦的心意,她關照到媳婦流產身體健康是好事一樁,可惜卻忽略當事人心理感受,讓一片好意反成了壞事。
閱讀更多
8/ 30
第 8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