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04
佐野洋子
後來,母親臥床不起。即使一直躺在床上也是失智狀況。明明失智了,有時還會說出驚人之語。「妳就把一切都忘了吧。」整天昏昏沉沉地躺在床上。由於拔掉了假牙,臉變得更小。嘴唇陷入嘴巴裡,臉色顯得有些黃。然後接下來的事,我幾乎都不記得了。因為我的乳癌復發移轉到骨頭,無法走路。母親走的時候,我可能是拄著拐杖或坐在輪椅上吧,我也不知道。在我的印象中,我是站在醫院病房的床頭,一直看著過世的母親。母親和在養老院一樣,看起來昏昏沉沉地躺在床上,但已經成了一具屍體。我認為母親在養老院痴呆地臥床不起時,就已經慢慢變成屍體了。我也不記得我是怎麼去到火葬場的。
閱讀更多
2021-05-03
好險網 / 紀佳妘
5月報稅季來了!儘管綜所稅各項規定與上一年度差異不大,但今年仍有減稅利多,那就是每人基本生活費調高至18.2萬元,不僅如此申報首創手機報稅、行動電話認證,只要簡單5步驟即可申報完成。另對於想要省荷包的人,快來看看信用卡達人寶可孟教戰刷卡攻略,最高回饋13%、分18期0利率,同時也傳授一招「投資省息」,對節稅也有很大的幫助。
閱讀更多
2021-04-27
好險網 / 李瑞瑾
退職所得是民眾年老後賴以為生的經濟命脈,但仍需依照國稅局規定申報所得稅。國稅局提醒,扣繳憑單所載的退職所得額就是納稅人應計算 稅金 的總額,不用再扣除計算免稅額,搞錯的人恐怕會被當漏報裁罰。
閱讀更多
2021-03-19
翁申霖
人生盡頭將至,最放心不下還是「房屋產權」。癌末的老媽媽,擔心獨子的繼承權被出嫁的姊姊侵害,在病危通知,插管急救後,挽回一命,出院後第一件事情將房屋過戶給獨子,過戶完成,遺願終了,人也走了。
閱讀更多
2021-02-22
Jet Lee
昨天在網路看到一篇文章講到某位老牌影星搬回臺灣以後,選擇住飯店而不是買房子。她認為當她再活30年,住飯店30年的費用約等同於大安、信義區的房價。而且不再需要負擔各項費用,也省下許多管理房屋的時間跟心力,然後又可以享有很貼心的服務。選擇住飯店遠比住養老院或是死守一間房子來得好。
閱讀更多
2021-01-25
藤川 太
作者藤川太為日本的財務規劃顧問,在執業的過程中,幫助了許多家庭改善家計。他藉由本書歸納了許多有錢富翁的習慣、對金錢的想法及用錢方式,並期望閱讀本書的讀者,都可以學習有錢富翁的思維模式,檢視自己的生活,打破就有的錯誤觀念,走上通往富裕生活的道路。
閱讀更多
2021-01-22
許哲瑝
有的親朋好友會教你如果贈與金額或價值超過220萬元(編按:111年起,贈與稅納稅義務人每年得自贈與總額中減除免稅額244萬元。),可以分次分批逐年贈與,將每一年的贈與總額控制在220萬元內,就可以避免被課徵贈與稅。原則上沒有錯,但如果事情可以這麼簡單的話,地政士這張牌就顯得沒有價值了...。
閱讀更多
2021-01-12
喬納森‧克雷蒙
靠著從投資組合裡提款過退休日子,可能是人的一生中最難以捉摸的財務難題之一。我們不知道通貨膨脹會怎麼走,會不會有意想不到的花費突然出現,我們更不知道下一個「熊市」何時會降臨。
閱讀更多
2020-12-14
賴憲政
晚點吃棉花糖就能存下更多錢。第一,你的價值觀和生活習慣;第二,你的交友圈的樣貌,如果把這兩點勾勒出來,搭配你的賺錢能力,就能瞭解你這輩子是否能夠存錢,能存小錢還是大錢了。
閱讀更多
2020-12-01
錢世傑
臺灣許多民眾明明不是投資客,卻用投資的心態買房子,看著別人買,自己也一次買了好幾間,管他有沒有風險,結果等到利率一提高,就因為貸款太重,結果壓得自己喘不過氣來。所以,一般消費者買房子,不要讓自己變成屋奴,跟蝸牛一樣,每天為了那個殼能繼續背在身上,到處奔波,這是何苦啊!
閱讀更多
8/ 11
第 8頁,共 1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