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01
蔡曉萱 整理
冬天是腦中風好發季節,高齡者一旦中風往往會造成語言、行動能力受損。台北一位72歲蕭姓老翁晨起買菜時突然無法站起,兒子發現有異隨即送醫,診斷為小腦中風。蕭老先生經歷兩度手術,雖撤除氣管內管可自主呼吸,但意識混淆、口齒不清,行動能力也受影響。想不到經過中西醫合療,老先生3天就能清楚說話、1週後能下床站立並扶著床沿走路,從臥床到自己走出醫院、甚至還能爬樓梯,實現親自走回台北4樓住家的奇蹟。
閱讀更多
2024-10-30
姜振宇
青少年的身心變化快速,但父母可能並不太重視此事。畢竟,孩子從小養到大,又是天天看著,即使有改變,也會不以為意。
閱讀更多
2024-10-30
且慢基金投資研究所
在建立了正確的投資認知後,就要開始著手進行目標規劃。正式開始投資前的第一步就是瞭解自己,對自己的投資目標有個清晰的認知。所謂知彼知己,百戰百勝。怎樣才算投資目標很明確呢?當然是越具體越好。投資目標設定得越具體,你在進行投資決策時就越容易篩除不該納入決策範圍內的產品,選擇範圍大幅縮小,選擇自然也就輕鬆許多。一個完整的投資目標應該包括以下三大要素:收益、風險和時間。我們在設定目標時,務必要做好以上三者的動態平衡。
閱讀更多
2024-10-28
徐超斌, 謝其濬
突如其來的中風,改變了一切。徐超斌明顯變得消沉,不太愛說話。下班後,他也不再跟以前一樣,找大家一起吃喝說笑。他經常坐在電腦前,沉默地盯著螢幕。為了鼓勵徐超斌振作,老戰友張小雲建議他寫部落格抒發心情。一開始,徐超斌顯得興趣缺缺,張小雲為他註冊了帳號,他也只是看看別人的文章,自己一篇都沒寫。幾個月後,他突然心血來潮,開始寫下他的部落醫師手記。
閱讀更多
2024-10-25
徐超斌, 謝其濬
徐超斌回到達仁鄉衛生所,全心全意為鄉親服務,因為醫生不夠,他每月工作超過四百小時,一星期巡迴醫療的車程足以環島一周。用生命治療病人的「超人醫師」,最後不堪負荷,還是倒下了……
閱讀更多
2024-10-24
蔡曉萱 整理
秋冬氣溫起伏大,是高血壓好發的季節。根據衛生福利部最新 統計 ,台灣65歲以上長者每2人就有1人有高血壓!許多人擔心血壓問題,以為得完全戒鹽,但好食課營養師何采璇指出,重點不在全面禁鹽,而是要懂得「聰明吃」,才能達到健康控制血壓的目標。
閱讀更多
2024-10-24
NOW健康
73歲羅先生患有三高,平常相當注意健康飲食,且每日養成日行1萬步的習慣,但今年初卻收到糞便潛血篩檢結果為陽性,就醫接受大腸鏡檢查,發現最深處的盲腸有顆4公分大瘜肉。醫師當下採取內視鏡黏膜切除術(EMR)將息肉順利切除,病理化驗為腺瘤性瘜肉,若延誤處理,恐有癌變風險。
閱讀更多
2024-10-23
金熹暻
有個小故事讓我切身感受到,不婚不生的女性幾乎一生都會因為沒有孩子而被貼上負面的標籤。這是在二○一九年秋天,前公平交易委員長趙星郁( 조성욱 )舉行人事聽證會時發生的事情。某國會議員在提問過程中突然問道:「妳還沒有結婚吧?雖然個人發展很好,但還是希望妳能對國家發展有所貢獻。」趙前委員長當時是五十五歲的不婚女性。那位議員沒有停止無禮的行為,他繼續問道:「出生率低會毀掉我們的國家,如果像候選人這樣優秀的人有生育的話,我就認為是滿分的候選人。」
閱讀更多
2024-10-21
胡肇芳 整理
台北市1名15歲少年上週四(10/17)無照駕車,「油門當煞車」失控撞進小吃店釀3死2傷,3個家庭也因此破碎。這名闖禍的少年被依過失致死罪移送,士林地院少年法庭週五(10/18)訊問後裁定收容,並解送法務部矯正署少年觀護所,死者家屬也對少年提出過失致死告訴。外公返國後到案說明,他說自己把鑰匙放在很隱密的地方,不知道外孫把鑰匙拿走,外孫都沒有跟他說,外公也說「會向死者家屬道歉。」他的父親日前現身鞠躬道歉表示,「對不起大家,我不會教小孩,我會為我兒子負責」。對此,律師林智群在臉書發文指出,「小孩成年之前,父母負連帶責任」,強調「要好好教啊!」,另外,車主為少年外公,也將通知到案,依過失致死罪函送士林地檢。靖娟基金會則認為,無照駕駛肇事逐年攀升,台灣對無照法令罰則過輕,「代價不痛不癢」,近5年無照駕駛涉入交通事故案件每年平均4萬起以上,造成約7萬人死傷,且案件量成長幅度高達約22%,顯示我國無照駕駛違規事故的嚴重惡化。
閱讀更多
2024-10-14
郭美懿
別讓家人陷入「救與不救」的煩惱與道德綁架!《安寧緩和醫療條例》於2000年通過,據衛福部 統計 ,截至今(2024)年9月為止,我國預立安寧緩和意願累計人數已超過100萬人次。分析今年簽署的6萬5151人次,最大宗落在60~69歲、達16427人;其次為70~79歲(13070人)與50~59歲(12230人)。觀察也發現,過往簽署安寧意願者多為40歲以上年齡族群,但今年4月起開放健保卡線上簽署之後,20~29歲年輕族群表達安寧意願則出現上升趨勢,顯示大眾對「善終」更有概念。
閱讀更多
2/ 30
第 2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