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6-18
李建興、許秀惠
老祖宗說的好,「上醫治未病、中醫治已病,下醫治末病」,在預防重於治療的鐵律下,平日就該警覺身體傳出的訊號,尤其正確理解反映身體機能的數字,才能進行精準的健康管理。一個數字,代表一個密碼,解讀它、看懂它、改善它,健康之道就在其中。
閱讀更多
2014-11-07
健康醫療網
近年來,因溫室效應,氣候變化好大,經常忽冷忽熱讓人防不勝防,尤其是高血壓患者,很容易因為天氣驟冷之下,而出現腦中風!
閱讀更多
2014-07-03
賴筱凡、周品均
他花了三十年的時間,只為了找出一個答案,用無數的實驗結果,說服不相信的人們;他找到免疫T細胞抑制分子,重燃全球醫界對癌症免疫療法的信心。他是首屆唐獎生技醫藥獎得主——美國科學家艾利森。而今年(2018),諾貝爾生醫獎於10月1日揭曉得主,由艾利森與日本的本庶佑博士共同獲得殊榮。
閱讀更多
2013-12-26
鄭淳予
他是台大最有權威的神經外科名醫,全盛時期,外科界盛傳,「只要是有頭的病人,都會在他手中活下來」。但在登上醫療頂峰後,他才看見,從來都是病人在度化不願投降的醫師。走過意氣風發之後,他選擇用圓融的智慧與無微不至的體貼,讓一場醫療革命溫暖綻放。
閱讀更多
2011-11-24
施愛倩
2001年時,知名歌手潘安邦在吉隆坡演唱時,突然發生「急性主動脈剝離」,差點撒手人寰;日前,台獨聯盟主席黃昭堂開鼻竇囊腫手術,因主動脈剝離猝死,使得「主動脈剝離」引起大眾關注。編按:海基會前董事長江丙坤12月8日晚間因主動脈剝離昏迷送醫,徹夜開刀,於10日經搶救無效過世。
閱讀更多
8/ 8
第 8頁,共 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