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07
蔡佳妤
和丈夫相識20年,彼此都經歷慘烈的前任婚姻,卻在60歲時共度二春。他們回顧人生,展望未來,呼籲大家退休後除了要當志工、去旅行、搞劇場,更要談場戀愛,畢竟未來日子會長到讓你難以想像。
閱讀更多
2020-10-07
黃亞琪
人生上半場征戰世界,到了下半場,舞台漸次讓位給年輕人,留給自己的時間終於變多。他們靠「自處力」開啟人生潛能,為行事曆裡的空白格重添色彩,過放膽熟齡新生活!
閱讀更多
2020-10-07
黃亞琪
選擇讓歲月成為一個數字,還是無限延伸的可能性 ,操之在己。從外商保險公司台籍總經理到自行創業的廖學茂,他的答案是後者。他怎麼辦到的?
閱讀更多
2020-10-05
林芷揚
20210623編按:慈濟基金會在週三(6/23)出手,申請購買BNT德國原廠500萬劑疫苗,由執行長顏博文將文件親送至衛福部食藥署,完成送件程序。 顏博文說,慈濟陸續與主動或被動有意願提供疫苗者洽談,申購疫苗一切依照政府相關規定辦理,採購是在與時間賽跑,期待盡快獲准購入,以協助政府和民眾脫離疫情的陰霾。4年前顏博文卸下聯華電子執行長一職,接任慈濟慈善基金會執行長後,全心投入基金會運作,顏博文說,他每天4點起床、7點開會,整日行程滿檔,沒有假日。2020年專訪顏博文時,他提到研讀佛學多年,特別喜歡《金剛經》說的「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不執著在「我」,為何會進入慈濟,來看看他怎麼說。
閱讀更多
2020-09-30
拉斯─約翰.艾格
多年來,研究人員一直在分析,怎樣才能使人們更快樂、心情更愉悅。最常見的幾個建議是:我們應該要有充足的睡眠、多運動、多花時間待在戶外、進行冥想、培養人際關係、以及融入自己所處的社會。這本書的主要目的不是教你如何變快樂,也不是教你如何找到人生的意義,而是教你如何與他人更容易達成共識,因而擁有更好的生活品質。這意味著我們需要方法和技巧,來幫助我們實現特定目標。
閱讀更多
2020-09-30
蔡佳妤
她繼承父親的酒廠,還有那片特級葡萄園,並花了十多年在男人堆裡重新獲得認可與尊重;當香檳逐漸走向量化、面對大財團介入的困境,她用鄉村菜餚、發起瓶蓋貨幣,重新讓世人想起大地賦予美酒的味道。
閱讀更多
2020-09-29
謝蘭舟, 馬銀春
不要因年齡越來越大而向人生做出更多的妥協,要相信自己,任何時候都可以重新再來。在人生的倦怠期、困惑期和衰老期,都要懂得及時調整自己的心態。當你認為自己還很年輕的時候,你就可以做到很多年輕人才能做到的事。
閱讀更多
2020-09-28
謝蘭舟, 馬銀春
幸福是人人都追求的,成功也是人人都渴望的。現實生活中,許多人把成功和幸福的關係理解得很簡單,即成功了才有幸福,不成功就沒有幸福。其實,這是一種片面的看法。成功固然重要,但它並不等於幸福。更有些人將全部幸福寄託在成功上,認為只有成功才有資格幸福,其實,這種人是難以得到幸福的。要知道,幸福是生命的目的,成功是生命的驛站。
閱讀更多
2020-08-31
魏惠娟, 王梅
面臨下半場人生,想一想你的「行動起點」是什麼呢?很多人會在這裡卡關,不知道要從哪裡開始,不知道自己真心想要的是什麼。
閱讀更多
2020-08-28
李建興, 羅立群, 鄧小燕
李嘉誠對兩兒子李澤鉅、李澤楷的培養,可謂是「步步為營,煞費苦心」。雖然兩個兒子是含著金湯勺出生,但李嘉誠並沒有在物質上,給予過分優渥的環境,反而從小讓他們乘坐公車、勤工儉學,培養其獨立自主、勤儉持家的良好習慣。
閱讀更多
25/ 30
第 25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