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22
金熹暻
長期以來,所有制度與產業都把結婚、組建家庭視為完全成年的唯一方式,並且賦予這件事絕對的價值,在這樣的社會中,我們很難想像出新的生活方式。或許也正因如此,若有人不遵循這條單一路徑,往往就會被認定為有某些缺陷或原因。剛開始寫這本書時,一位二十多歲的不婚女性對我說的話似乎就是出於這樣的猜測。她說她對於「獨自生活」到老感到好奇,如果能將其出版成書那就太好了。
閱讀更多
2024-10-15
NOW健康
在《台灣靈異事件》影集中,飾演「鐵頭」警官而走紅的汪建民,不幸於10月7日死於肺腺癌,享年56歲。他於8月底參加電視節目,分享抗癌經歷,自己不菸不酒,但年輕時就有習慣性咳嗽,但並未積極就醫,也未接受「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他呼籲大家重視健康,不可輕忽身體狀況。
閱讀更多
2024-10-14
NOW健康
一名50多歲的男性,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已2年,近期出現呼吸喘、咳嗽、疲累等症狀,起初以為這些不適是因為關節炎所引起,儘管使用了類固醇和抗生素治療,但症狀仍未見改善。經過電腦斷層檢查,才發現出現間質性肺炎、肺部嚴重浸潤的情況,所幸發現得早,在透過抗肺纖維化藥物及搭配免疫製劑治療6個月後,症狀已大幅改善,原本出門得帶著製氧機,甚至坐輪椅,現在已經能夠自由活動,也順利重返工作崗位。
閱讀更多
2024-10-09
翁申霖 整理
藝人汪建民因肺腺癌離世,享年56歲,而現年75歲的台灣首富、廣達(2382)董事長林百里,也曾在2005年被診斷出罹患肺腺癌,透過積極治療及注重養生,林百里這19年來未見癌細胞復發,顯見抗癌相當成功,他究竟是怎麼辦到的?(原文刊載於2024/8/23,更新時間為2024/10/9)
閱讀更多
2024-09-27
健康醫點靈
越來越多肩膀嚴重痠痛的患者到骨科求診,最近甚至出現由父母帶來就醫的兒童病患。所有人剛開始都以為是罹患內臟疾病,先到內科掛號,檢查過後發現沒有任何問題,於是改掛骨科。這個現象代表越來越多人罹患重度肩膀痠痛、嚴重到必須就醫的程度。
閱讀更多
2024-09-27
林暐鈞
《今周刊-幸福熟齡》於9月27日舉辦第八屆《幸福熟齡台日交流論壇》,在身心養生保健講堂部分,邀請到蓮花基金會董事長黃宗正以《從樂活到終活,智慧的人生》、Gaia Torah行銷長黃韋寧、Gaia Torah亞太區代言人唐豪悅醫師以《寵愛自己,喚醒天然重生之美》為題分享,為蒞臨的大家預備美好的老後人生。
閱讀更多
2024-09-27
蘇芳禾
台灣將邁入超高齡社會,今周刊舉辦2024年第八屆「幸福熟齡臺日交流論壇」,跨海邀請日本精神科權威、暢銷書作家和田秀樹(Hideki Wada),分享「為自己打造隨心所欲的幸齡人生」。不同於大部分醫生叮囑「這個不能做、那個不能吃」,和田秀樹認為,補充足夠營養,做想做的事就可以了,「隨心所欲做想做的事,才是長者最重要的心態!」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在致詞時表示,台灣將進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人口會超過20%,政府、社會、企業到家庭準備了多少?梁永煌說,今周刊每年舉辦的活動中,這是最有急迫感的,論壇邀請日本老年醫學的權威、在此領域耕耘長達35年的和田秀樹專講,也邀請許多專家從各面向分享如何面對老化。衛生福利部政務次長呂建德致詞時指出,總統賴清德成立「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重視長者在各面向的生活,台灣2026年將進入超高齡社會,這是挑戰也是機會。他說,政府長照3.0預算從824億再擴大到926億,關懷據點破1萬5千個,未來結合長照輔具和AI技術、「大家醫計畫」等,加強推動長者照顧,迎接超高齡社會,同時創造更多價值。
閱讀更多
2024-09-23
莊宜芳醫師
記性不好有時不是記憶力問題,而是最初的注意力不足。注意力或信息處理速度在20至30歲達到頂峰,此後隨著年齡增長幾乎呈直線下降。隨著年齡增長,更加容易分心,注意力持續的時間也相對縮短。因此,進入老年後,若仍堅持多工處理的習慣,實際上是非常危險的。
閱讀更多
2024-09-16
癌症希望基金會
肺癌是臺灣發生率第一名的癌症,已經成為新國病。根據110年癌登資料統計,國內肺癌中近三成屬於早期肺癌。早期肺癌最好的治療方法是動手術將腫瘤切除,而第二期、第三A期的病人術後可以做基因檢測,有EGFR基因突變,再做標靶「維持治療」,復發率可以降八成以上,並且大大提高存活率。
閱讀更多
2024-08-29
蔡曉萱整理
編按:曾多次登上中國春晚的48歲魔術師劉謙,近日驚傳罹患肺腺癌,並於今年2月完成手術,所幸只是零期。綜合媒體報導,劉謙是在年初春晚表演前發現肺部有陰影,但為了不影響演出而選擇在年後進行手術。他坦言,由於小叔前一陣子才因肺癌離世,推測有家族遺傳病史,加上自身有吸菸習慣,因此在醫生建議下決定盡快接受治療,也戒掉多年菸癮。醫師提醒,除了抽菸可能導致肺腺癌,空污與家族遺傳也是重要的危險因子,呼籲民眾應定期檢查,及早發現、治療是對抗肺癌最好的方法。
閱讀更多
2/ 30
第 2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