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30
鍾奇峰醫師
「求你們救救我女兒!」隔著長桌,聲音雖然微弱,但我的心卻感到無比的沉重。在旁的社工師及個管師想必也肩頭沉重。「她每天回家都一直哭。」30歲未嫁的女兒,即使早已成年,也還是70多歲老爸的心頭肉。
閱讀更多
2021-03-26
劉宥彤
俗話說:「狗急跳牆。」你可以想像一隻跑得快喘不過氣的狗,舌頭伸得老長,牠進入一個死巷,後面有捕狗隊緊追不捨,這時,牠望見前面那堵牆,沒有思考、沒有猶豫,縱身一跳!就這麼一個瞬間,頭過身也過,牠又是一條好狗。
閱讀更多
2021-03-25
李易紓
甲狀腺是內分泌器官,會分泌甲狀腺素來掌管代謝,影響全身器官,而甲狀腺結節則是甲狀腺內腫塊,通常小且無症狀,好發於女性,大多為良性。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新陳代謝科醫師蔡永新表示,甲狀腺結節雖然多為良性的,不過仍有少部分患者會變成惡性腫瘤,因此需定期安排追蹤治療。
閱讀更多
2021-03-24
NOW健康
半夜睡覺時,突然胃食道逆流發作,胃裡食物開倒車,逆上沖至食道、口腔,痛苦不堪,不少人都有過類似經驗。腸胃科醫師蕭敦仁提醒,胃食道逆流已經成為文明病,平均國內每4個成年人就有1人罹病,提醒患者睡前3小時不要進食,枕頭墊高一些,避免夜裡遭嗆醒。蕭敦仁指出,當胃部內容物反流回食道,帶酸性的物質經過食道至口腔,造成心口灼熱、胸悶、打嗝等症狀,這就是胃食道逆流,俗稱「火燒心」。
閱讀更多
2021-03-19
洛桑加參
好的生活習慣能調控基因表現,這是養生。而不良的生活習慣日積月累,年輕時不一定看得出異狀,但如同水庫一般,等那些水啊、泥啊、垃圾啊,積到了超過安全標準,隨時就有可能崩潰。養成糟糕的生活習慣,相當於是在「養病」,養出各式各樣的生活習慣病。
閱讀更多
2021-03-11
鄭閔聲
編按:癌症,一項令人聞之色變的疾病,每年無情奪走數以萬計台灣人性命。依據世界衛生組織最新的2018年全球肺癌發生率地圖顯示,肺癌是全球最常見的癌症,全球肺癌發生率,台灣高居世界第15名、為亞洲第2名。台大醫學院附設癌醫中心醫院副院長陳晉興表示,目前已知肺癌最重要的危險因子是吸菸,然而,台灣有一半的肺癌不是吸菸所引起的,尤其不抽煙女性的肺癌病例還越來越多,用空汙或遺傳也很難完全解釋。如果不能阻止肺癌,就一定要增加第一期、減少第四期,該怎麼做呢?以下是陳晉興副院長第一人稱的訪談整理:
閱讀更多
2021-03-03
徐右螢
「我逢人就會鼓勵他們一定要去拍LDCT(低劑量電腦斷層)。」曾任聯發科、小米科技財務長,現為指紋辨識IC大廠神盾副董事長的喻銘鐸神情一派輕鬆,笑著談起去年九月開刀切除肺腺癌腫瘤的過程。「其實那時我對LDCT還不是這麼了解,更不知道有肺結節就需每年追蹤檢查。」喻銘鐸是在開完刀後,重新找回過去健檢拍過的片子、報告,才知道自己是LDCT下的幸運兒。手術一個多月後,他又重新回到健身房做運動,生活一如往常。「現在只要定期追蹤就可以。」喻銘鐸臉上笑容更多了。雖說,從病理上他真是罹癌者,不過心情上完全不受罹癌影響,「這應該就是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最好的證明吧!」喻銘鐸提及:「我也是看了你們報導(編按:2017年今周刊「新國病肺癌」封面故事)後,開始對肺癌篩檢有更深認識。」為了讓大家認知早期篩檢肺腺癌的重要,他自願分享親身經驗,希望更多國人可以像他一樣幸運,讓癌症不再是無法治癒的絕症。以下就是他第一人稱的訪談整理:
閱讀更多
2021-02-23
古堅純子
塞滿物品的住家,基本上都缺乏徹底清掃。若沒有定期打掃,灰塵與黴菌很可能成為縮短壽命的原因。
閱讀更多
29/ 30
第 29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