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15
蜜雪.史丹克鮑加德
大部分的人都曾聽過喬伊斯‧梅爾(Joyce Meyer)的名言:「負面的心無法活出正向的人生。」你容許社群媒體、電視或負面的親朋好友,帶給你多少負面思考?
閱讀更多
2019-10-26
小虎文
今年五十多歲的丹萱,曾跌到人生最黑暗的低谷,經歷了「由死而生」。他的自我追尋與復原之旅,就像歌曲《張三的歌》,無論多麼淒涼,裡頭終見光芒。新的第二人生要啟程,你不是非得要像她一樣痛一回,卻能藉著她的故事,走進自己內心的千山萬水。
閱讀更多
2019-10-25
洪仲清
我一直沒有忘記照顧好我自己,因為把自己照顧好,不只是為了這一件事,也是為了在我身邊我所愛的人。所以我有收入,我還有朋友幫我,我跟我爸媽的關係也還可以,他們隨時歡迎我回家。我覺得你依賴我,比我依賴你多一點。我猜,這是你不想離婚的原因之一。
閱讀更多
2019-10-16
梅樂蒂‧碧緹
正如另一位諮商員所說,每當我們為另一個人扛責任,包括這人的想法、感受、選擇、行為、成長、福祉、問題或命運,就是在拯救。
閱讀更多
2019-10-13
林芷揚
時光回到2014年,德國媳婦吳品瑜隨著在世界各地派駐的丈夫,舉家剛移居到吉隆坡。那是個百花齊放的春日,夫妻倆卻在視訊的電腦螢幕前,收到獨居的德國婆婆罹患膀胱癌的消息─醫生判斷只剩下三個月的生命,已經沒有積極治療的必要。
閱讀更多
2019-09-17
大嶋信頼
如果「大腦的緊張開關」壞掉,而一直處於緊張狀態,就會經常畏懼對方、處處在意對方,成為「受支配的人」。這樣的人容易處於高度緊張狀態而無法和大家打成一片,經常惶惶不安、小心翼翼對待他人,以「避免自己受到攻擊」或是「避免被討厭」。
閱讀更多
2019-09-13
周慕姿
看到她的痛苦,為了你而犧牲、放棄自己的感受與需求時,這個重複的意象,似乎能安撫你內心的空洞,過去你的痛苦與委屈,好像也暫時受到了舒緩。於是,「苦命的女人」,在台灣社會中,不停不停地被複製;而被壓迫者,有些成為壓迫者,繼續強化、支持這樣的壓迫文化。
閱讀更多
2019-09-10
鈴木大介
年輕人應該是日本這個國家的重要資產,卻被犯罪組織吸收、消費,即使如此還是有年輕人前撲後繼投入、創立新的組織,而專騙老人的產業也絕對不會消失。
閱讀更多
2019-09-03
李雪雯
記得暢銷書《下流老人》中,作者藤田孝典就歸納了造成「下流老人(也就是「過著中、下階層生活的老人」)」的四大原因,其中一項正是「子女因為工作貧窮,或身為繭居族而依靠父母」。而為了避免子女,把自己辛苦存下來的退休老本給「啃光」,在子女尚未成年之前,父母們就必須「採取一些行動」,才有助於避免這種風險發生。
閱讀更多
2019-08-19
廖玉蕙
原本是個溫和的男子,怎麼也想不到會變成後來的樣子。交往期間,他多愁善感,常為悲傷的故事落淚。一回,和他一起看了日本導演小津安二郎的《東京物語》出來,夕陽餘暉下,見他眼睛、鼻子全紅了,不由得心念一動,想到必定會是個溫柔的丈夫,便對他另眼相看起來。
閱讀更多
11/ 13
第 11頁,共 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