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08
雪兒Cher
下了台中火車站,相識近20年的網友騎著摩托車來見我,我們有大半年時間沒見,每次約好見面,總也是錯過,想想這20年來,我從無知的大學生到懵懂的上班族,她從美國回到台灣從零開始,身邊也經歷來來去去的朋友,但能一眼就給彼此溫暖。上週我問「這週五可以去住你家嗎?」她遲疑了一下,然後説「家裡發生一點事,有人去世你還要來嗎?」
閱讀更多
2020-07-02
山下英子
當人在「檢視現在的生活」時,家中經常看到、且最令人不易斷捨離的前幾名就是「衣物」「餐具」「書本、文件」「庫存食品」。就讓我們逐一思考看看,為什麼這些東西的存在,會讓人這麼為難呢!
閱讀更多
2020-06-23
郭瑞祥, 陳建豪
糗完別人,怎麼也得說說自己。我的綽號是「小飛俠」,如此得名,來自體能還不錯、拍照時總能跳很高,不過當我做事太過嚴謹、做人太過嚴肅,就會有人打趣地笑說,得趕緊幫我物色女朋友,好柔和我的緊繃,也免得我深陷工作,都像在跟工作談戀愛,快娶工作「續弦」了。
閱讀更多
2020-06-22
朴民根
不要親近經常對我犯錯的人,那些人會重複做同樣的事,原諒只是浪費自我的能量。建議多親近說話和行動有自制力的人。
閱讀更多
2020-06-22
朴民根
要在複雜的人際關係中找到平衡點、保護自己不受傷害,就要懂得在壞人阻撓你時,鼓起勇氣站出來捍衛自己。
閱讀更多
2020-06-22
朴民根
我給別人一,不見得就能拿回一,有可能大於一,可能什麼都拿不回來。只要秉持這個原則,就能少一點失望、傷心或怨恨。此原則再進一步,就是更高層次的人際關係法則了。付出可以,但別心念著對方會不會回報你。回不回報操之在他,太在意只是徒增痛苦。
閱讀更多
2020-06-05
蘿拉.李普斯基, 康妮.柏克
這既不是將問題分門別類,也不是安排事情的輕重緩急,而是一種心理防衛機制。最糟糕的結果就是,因為已見證過太多悲劇,只要問題不屬於極端苦難,就認為不重要。
閱讀更多
2020-06-02
愛心理
如果能體認到這點,把關注拉回自己身上,好好照顧自己,在父母面前做自己,也接受父母有他們自己的課題和選擇,那麼與父母相處起來,挫折感會少很多。
閱讀更多
2020-05-29
賴佩霞
「 同理 心」是非暴力溝通的核心,其中又涵蓋了兩個彼此相關的層次:一是「 同理 自己」,也就是先懂得體諒自己的感受及需要,二是有了 同理 自己的經驗之後,才有辦法「 同理 他人」,體會對方的感受及需要。
閱讀更多
2020-05-22
魏怡嘉, 黃子明等
「父親走的那一刻,醫院讓我親手拔掉呼吸器,一拔,父親的牙齒頓時全崩掉了下來;他身上裝滿管子留下的孔洞,我一針針地縫著,我心痛地問自己,為什麼不讓父親在家中安寧地走?至少有尊嚴多了!」回想起父親痛苦的離世,衛福部長陳時中吐露深埋內心多年心聲,眼眶泛淚盡是滿滿不捨。
閱讀更多
21/ 30
第 21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