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14
臺北市立萬芳醫院
戀愛是人際關係中自然的現象,然而,當感情因性格差異、價值觀衝突或生活習慣不合而產生摩擦,甚至走向分手,通常被視為正常的過程。但部分人無法接受關係結束,進而採取極端行為,例如騷擾、威脅,甚至暴力攻擊,對前伴侶造成嚴重的身心傷害,這類行為在現代社會被稱為「恐怖情人」。
閱讀更多
2025-02-14
盧俊義
在父上帝眼中,那純潔沒有缺點的虔誠便是:照顧苦難中的孤兒寡婦和保守自己不受世界的腐化。──雅各(雅各伯)書1章27節
閱讀更多
2024-12-26
郭艾珊
編按:誰能想到一個獨當一面的外商經理人,竟是個成癮患者?在職場上總是意氣風發,私下熱愛運動、與家人關係緊密的郭艾珊,竟有個秘密:事業愈成功,她愈依賴酒精。醉到最狼狽的時候,傍晚還是搖搖晃晃走到校門口接小孩,結果是兩個小孩一人牽一邊,把我牽回家。也曾經聽到便利商店開門的「叮咚,歡迎光臨」後,再次醒來已經是幾天後的事情,浴缸裡面裝滿了喝完的啤酒罐。當家人把她反鎖在臥室,她卻還是能喝到爛醉,怎麼辦到的?原來她從臥室的陽臺爬出去,踏著14樓高的外牆水管爬進客廳拿酒…直到躺在蒼白的病床上,面對超高的肝指數和嚴重黃疸,才讓她不得不正視這個問題,正式戒酒,重整自己的人生。郭艾珊的故事,揭露了最真實、最脆弱的自己,提醒我們面對困難時不要害怕,鼓起勇氣走下去,無論如何終將迎向康復。
閱讀更多
2024-11-28
郭美懿
天生扁平足的人容易有跌倒、疼痛、無法久站等毛病,一位43歲男性患者聽人介紹,買了號稱可以「矯正」扁平足的硬底足弓鞋,以為長期向上硬撐足弓,就能改變扁平足,沒想到反而導致足底筋膜炎!醫師提醒,成人的扁平足已經定型,與其強求矯正,不如選用氣墊鞋或乳膠墊的避震作用,來減輕足底的壓力。
閱讀更多
2024-08-01
蔡曉萱 整理
衛生福利部推廣「天天5蔬果」,建議國人每天應攝取「3份蔬菜、2份水果」,但國人外食比例高,每日要攝取足夠的新鮮蔬果並不容易,也因此出現許多便捷的蔬果家供品,更有業者打著「青菜底呷啦」的廣告詞來宣傳自家果菜汁。但蔬果汁真能完全取代新鮮水果,補充人體所需營養嗎?醫師及營養師指出,這些標榜「高纖」、「蔬果」的果汁商品,其實隱藏巨大的「營養陷阱」,如看似健康的果菜汁,1瓶(400ml)含糖量竟高達26.4公克,相當於6.6顆方糖。若每天喝1.5瓶,含糖量直接超標!而且蔬果汁的營養價值和新鮮水果相比,還是有很大的差異。
閱讀更多
2024-07-09
國泰綜合醫院消化內科主治醫師 蔡翔霖
腸躁症(大腸激躁症)是一種常見的功能性腸道疾病,影響全球數百萬人。它的特徵是腹痛、腹脹、腹瀉、便秘,或這些症狀的交替出現。腸躁症並不會導致腸道損傷或嚴重的健康問題,但它可能極大地影響患者的生活品質。腸躁症常出現在50歲以下青壯年族群,女性又比男性更為常見,確切的成因目前還有待進一步研究。本文將介紹腸躁症的主要症狀、可能的成因、診斷方式以及有效的治療策略。
閱讀更多
2024-06-23
黃秀美
這陣子,髖關節酸痛突然變成好熱門的健康話題,從蕭亞軒(44歲)、郁方(52歲)、盧秀燕(62歲)到李艷秋(66歲),都透露自己為髖關節酸痛所苦。也就是說:這波髖關節酸痛熱潮,從女明星,橫跨到勤走基層的女市長、熱愛運動的資深媒體人,年齡從40多歲到60多歲都囊括在內。
閱讀更多
2024-05-17
郭美懿
長輩突然神智不清、動作遲緩、沒有力氣,可能不是老化或可能失智,而是欠缺某些維生素!彰化一名60歲陳姓婦人近來一個月出現昏沉、遲緩、無力、吃不下飯等狀況,家人以為是老化或失智,但就醫檢查發現她低血鈉,再進一步檢查竟是維生素B1缺乏,引起腦部病變。醫師提醒,老人家突然出現神智或體力上的問題,背後有很多原因,千萬別輕易歸於失智或正常老化而延誤就醫。
閱讀更多
2024-04-29
中時新聞網 吳慧芬
很多長輩早餐喜歡來碗地瓜粥,配上一盤小菜,家醫科醫師李思賢以此餐點進行血糖實測,結果發現血糖從飯前的106 mg/dL飆到154mg/dL,飆升幅度達45%,已超過常人血糖空腹血糖上限,提醒「每天(血糖)這樣飆一波,身體久了可是會受不了。」
閱讀更多
2024-03-12
台大醫院雲林分院
操著一口流利台語的楊金鑾阿嬤,已屆73歲高齡,她說自己年紀雖大,卻沒有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甚至連感冒都很少,然而沒想到一生病就是大病。
閱讀更多
1/ 12
第 1頁,共 1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