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14
謝玠揚
編按:煮蟹肉棒時,外包裝塑膠套到底要不要先拆掉呢?一派說法認為塑膠套加熱會溶出有毒物質,卻也有人認為耐熱材質的塑膠套可以使蟹肉棒不會散開,保存鮮味?有名火鍋店老闆上臉書爆料公社發文說,經營火鍋店5、6年都是把蟹肉棒連塑膠套一起放入火鍋內烹調,有客人使用 外送 平台點餐,以「吃到塑化劑」為由客訴,最終免單讓自己賠了170元,「整個吃完了,我也沒看見你死掉?」這位火鍋店老闆秀出照片,該客人以「蟹肉棒塑膠沒拆,火鍋那麼燙,整鍋都塑化劑不敢吃了」,並附上照片傳至 外送 平台進行客訴,而該平台也移除被反映的餐點,等於免單不用付錢。老闆認為,蟹肉棒拆開就會整個散掉,火鍋本來就很燙「消費者騙吃騙喝道行那麼高,熊貓還能退錢170元」,「要拆不拆是店家的事情,這樣子就會吃死人嗎?最後還不是把火鍋吃掉了?」不過,不少網友想法則是和老闆不太一樣,「有爭議就不要用蟹肉棒當食材比較好」、「沒拆過包裝,不代表就沒問題,少量塑化劑的確不會致死,但不好的東西就別讓客人吃下肚了」。「塑膠套本來就要拆,沒人一起丟下去煮的」、「如果我吃到蟹肉棒塑膠套沒拆,也會給負評」。食藥署曾在「食用玩家-食藥署」臉書粉絲團解釋,蟹肉棒塑膠套這個難以破解的鄉野傳說,常常都是五五波沒有結論讓人困擾,但建議還是不要嫌麻煩動手拆掉,因為塑膠材質不建議置於長時間高溫烹煮的環境!食藥署表示,嚴格來說,塑膠是一種高分子聚合物,有許多種塑膠材料,同時耐熱溫度會是一個範圍而非固定值,譬如:聚氯乙烯(PVC,耐熱60~80度)、高密度聚乙烯(HDPE,耐熱90~110度)、聚丙烯(PP,耐熱100~140度)、聚碳酸酯(PC,耐熱120~130度)等等材質,各種塑膠材質有其耐受溫度的範圍。由於塑膠類材質於高溫下的結構相對較不安定,並不建議長時間置於高溫烹煮的環境,建議料理前拆掉塑膠套是最保險的做法。(原文刊載於2020/1/8,更新時間為2022/8/14)
閱讀更多
2022-07-21
青春向錢看—施昇輝
日前去台中演講,決定搭台鐵自強號前往。在月台等火車時,被一位網友認出,兩人攀談了幾句。他說他要帶太太和兩個稚齡女兒回豐原,但他選擇搭區間快車,而不搭自強號。
閱讀更多
2022-07-10
郭美懿整理
「養兒防老」觀念已逐漸改變,許多人覺得晚年就該照顧好自己,別給兒女添麻煩。但日前有一位婆婆在《匿名公社》發文,表示年輕時也曾苦於婆媳問題,所以老大結婚後就不干涉他們生活。沒想到丈夫過世後,兒子和媳婦買房搬出去住,竟因她只資助100萬頭期款而讓媳婦不開心,在背後控訴她「控制兒子、霸佔公公遺產」!
閱讀更多
2022-05-25
宋熹昶
在我經營的社團裡,每天都會收到許多會員的新消息和文章。我在一一瀏覽的過程中,注意到了一篇文章:
閱讀更多
2022-05-04
胡廷岳藥師的醫病故事集
我也確診啦!!台灣並沒有像去年一樣取消內用,而隔離的條件也沒有那麼嚴格了。看起來「一定比例的全民確診」,會是台灣的未來趨勢。所以我會把隔離10天的經驗寫下來,提供給大家做好有限資源下的資源準備。(原文發布於4/28)
閱讀更多
2022-04-11
郭美懿
40歲的汪先生平時擔任警衛工作,因缺乏運動,近年來身形逐漸肥胖。在一次公司健康檢查的超音波檢查時,發現有中度脂肪肝,經詢問才知汪先生熱愛精緻美食、又愛喝手搖含糖飲料,所以除了體重過重之外,脂肪肝的形成與攝取過多熱量也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閱讀更多
2022-03-23
第三人生任我行-施昇輝
前個禮拜,父親晚上身體有些小狀況,必須搭計程車去急診。因為父親所住地方並不是商業鬧區,到了晚上很少會有計程車經過。大約過了10分鐘,才終於碰到一輛空車。幸好當晚沒有下雨,否則難度肯定更高。如果我還在職場,或許對APP叫車早就上手,但退休之後,時間較充裕,也就沒有使用APP的強烈動機。每次叫不到車,就發誓一定要跟年輕子女請教,但後來又不了了之。相較之下,學會在餐廳掃QR Code,然後在手機上點餐的迫切性,可能更勝叫計程車。
閱讀更多
2021-12-06
彭蕙珍
袁相杰46歲那年被診斷肺腺癌末期,陪他看診的家人哭倒在地,他反而冷靜問醫生:「你建議我如何治療?」抗癌5年多,今年初回診,腫瘤標記指數維持在正常標準值3,成為5年不到5%存活的少數幸運兒。「很多人問我:『你做了什麼,讓病好了?』我認為應該要問:你沒做什麼?」「有些人會煩惱自己會不會死掉?藥會不會沒有效果?我沒有煩惱這些事,我不去想。」袁相杰笑著說。
閱讀更多
2021-11-22
楊倩琳
有一天我看到電視一個新聞報導說某大 外送 平台決定要調整 外送 獎金計算法,引起了眾多 外送 員的抱怨及不滿,紛紛抗議這個新獎金制度的調整,認為影響生計巨大,會讓他們每月的 外送 收入減少1,000~2,000 元,我看到這個新聞報導陷入了長思。
閱讀更多
4/ 7
第 4頁,共 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