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25
偉文隨筆
根據統計,假如不是特別罹患某種急性疾病或意外,許多高齡長輩的健康狀況也許原本好好的,但忽然就在幾個星期內就急轉直下,變得非常衰弱而 失能 ,所以若不是與長輩住在一起,甚至住在不同城市,除了常常打電話問候外,還是要抽出時間至少每個月見父母一次面。
閱讀更多
2022-11-06
胡肇芳 整理
許多人以為買幾張股票,或是買一些保單就算是做好理財規劃,理財專家認為,沒有緊急預備金、保險保不夠、貸款只還最低金額、買太多房子、不積極儲蓄以及為自己存錢之前先幫孩子儲蓄,都將成為邁向財富自由的阻礙。
閱讀更多
2022-11-05
翁申霖 整理
為人父母總是惦記著自己的孩子,即使忘記了所有事,也忘不了孩子。日前台中市一名90歲的老先生,深夜徘徊在一所國小校門前,警方主動上前關心詢問,老翁說「孩子念書沒幾歲,這麼晚還沒回去,來接孩子放學」,警方才意識到該名老翁可能已失智,趕緊聯絡上家人發現到,老翁口中就讀小學的兒子早已是個中年男子,將老翁交到兒子手中才放心離開。
閱讀更多
2022-10-28
陳炯瑜醫師
你知道運動多、肌肉多,並不代表可以預防肌少症的問題嗎?吃得清淡,也有可能是肌少症的起因嗎?引發肌少症的常見原因,有衰老、體力活動減少與營養不良三種,隨著高齡化社會的到來,肌少症的情況也越來越多,因此也進一步的提高了 失能 、殘障等風險。陳炯瑜醫師也提醒,大部分的人,都會覺得男性天生肌肉多於女性,所以男性罹患肌少症風險就比較低,但其實根據調查顯示,相比之下男性肌少症風險高達5成高於女性。
閱讀更多
2022-10-25
林暐鈞
《今周刊》今(10/25)日舉辦第六屆幸福熟齡臺日交流論壇,接連出場的是第二大主軸「打造樂齡友善社會」,邀請國內專家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張慈映副所長,以「邁入50後,如何優雅老化,讓生活過得更好」為題,期盼與社會大眾共創幸福安養的熟齡社會。
閱讀更多
2022-10-25
林暐鈞
《今周刊》今(10/25)日舉辦第六屆幸福熟齡臺日交流論壇,也邀請國內專家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張慈映副所長,以及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李臨鳳副署長,以「優雅老化從延長健康壽命談起」為題,期盼與社會大眾共創幸福安養的熟齡社會。
閱讀更多
2022-10-25
郭美懿
《今周刊》今(10/25)日舉辦第六屆幸福熟齡臺日交流論壇,跨海邀請日本連鎖「夢之湖村」復健型日照中心社長藤原茂,分享如何透過「減法照顧」,讓長者擁有生活自理能力,達到健康自立的平衡生活。藤原茂在演說中以夢之湖村照護模式為例,從環境、活動設計與照護本質精神等三大方面,在不過度保護的狀態下培養長者自立與自信,從而創造人生永不退休的「人生現役」功能。
閱讀更多
2022-10-18
照護線上
編按:前立委黃義交昨晚(10/17)晚間自北市內湖住處墜落,搶救後仍不治,享壽69歲,親近友人證實,他近年受憂鬱症所苦。據了解,他離世前曾傳訊息給和老友一一道謝。前立委蔡正元就透露,當天下午13時28分,黃義交還傳訊息給他:「謝謝正元兄」,傍晚竟撒手人寰。聯合新聞網也報導,文化部前次長陳永豐表示,黃義交當天下午1點26分,在老同事群組對提供訊息的同仁說「謝謝!」,日前也在群組轉貼文中提到:「無論這個世界有多少失望和醜惡,總還有人堅守淨土。」藝人白冰冰也在社群發文表示,聽他的親人說,他特地傳簡訊請親友多多照顧女兒,「直到事件發生了才意會,這是一種交代」,如果及早陪他聊聊天,結局可能就會不同。每個人都有情緒起伏,有心情愉悅的時候,自然也有莫名低落,或是遇到壞事情時的難過。於是,每當討論到「憂鬱症」的話題時,就常有人拿自己的「情緒經驗」來想像憂鬱症,直觀地發表評論,然而這些自以為是的想法其。實。錯。很。大!醫師指出,當憂鬱症的病人說出想死的話語時,請千萬要當真,加強看顧以防遺憾發生。必要時,得考慮送醫住院,隔離保護,等到病況好轉才算危機解除。(原文刊載於2020/4/16,更新時間為2022/10/18)
閱讀更多
2022-10-12
陳亭均
盧豐華打開「有竹居」紅色大鐵門,背後是他悉心栽培的花園,更是他人生下半場的基地。他退休,卻不想躺平,拎起醫師包,隨時準備繼續為他的病人們「往診」。
閱讀更多
2022-10-07
翁申霖
媒體人陳文茜日前在臉書發文,指稱因中風倒下的袁惟仁「走了」,引發外界譁然,幸經過查證為誤傳,事後陳文茜也修改內容致歉,表示是半夜吃了安眠藥才寫錯內容,證實是虛驚一場。但此事又讓大眾關切起袁惟仁近況,人稱「小胖老師」的袁惟仁從凡人二重唱出道,得過兩次金曲獎,單飛後轉型為音樂製作人,音樂生涯更上層樓,作品《征服》、《離開我》、《夢一場》都傳唱一時。不過他紅遍兩岸三地,2018年在上海因腦溢血倒下,與死神拔河62天後,被送回台北榮總加護病房治療,後返台東老家療養,期間全靠星友每月匯4萬元當看護費和營養金。袁惟仁是否投保相關健康保險不可得知,但名人案例的確給我們省思,如果單靠儲蓄,能夠應付突如其來的醫療支出嗎?(原文刊載於2021/12/21,更新時間為2022/10/7)
閱讀更多
10/ 30
第 10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