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13
邱瀟君
大學剛畢業的女生,身上帶著借來的2500美元(編按約新台幣8萬元),飛離松山機場。美國,成為她的第2個家,然而這個家並不總是溫暖。她在中餐廳打工,到職訓中心受訓,在艱困的職場遭受種族歧視的對待。但她的精明、幹勁,還有說不出的直覺,讓她創造出別開生面的華裔奮鬥故事。她當了百科全書銷售員,第一年就成為全年銷售200套以上的「大英百科全書之后」。她經營洗衣店,後來做起了房地產放貸的生意,又身兼包租婆和保險調查員。現在她是一間房地產投資公司的老闆,在美國擁有36棟建築,100個單位的房產。喔對了,還有2個常春藤名校畢業的寶貝女兒。
閱讀更多
2024-03-12
招名威 教授
編按:毒理專家招名威教授在發現母親罹胰臟癌後,傾注全力和她共同抗癌,一路相伴、細心照顧。因為母子感情太過親密,在母親離世之初,他幾乎無法承受這巨大悲傷,只能在日後,透過各種方式,慢慢梳理、轉化自己的情緒。 照顧罹患重病的家人時,幾乎所有人的注意力都會在病人身上,而疏忽了照顧者可能承受的焦慮、悲傷、壓力、悔恨與諸多對生命的不解。透過作者回憶母親生病、治療、離世的過程,或許我們也能鼓起勇氣,回頭面對自己曾經逃避的悲傷。 這悲痛就像一道傷口,當我們刻意遮掩,可能表面上看來平靜無波,但一輩子都無法痊癒;若我們願意勇敢掀開,或許一時之間會血流如注、劇痛難忍,但它終有結痂、痊癒的一天。
閱讀更多
2024-03-12
郭美懿
良好的作息與飲食習慣,是維持健康的不二法門,若加上運動,甚至能反轉高血壓、膽固醇過高等身體狀況,讓「血管年齡」恢復年輕!營養醫學專家、醫師劉博仁在臉書分享一則案例,有位63歲 媽媽 有高血壓、肌無力、膽固醇過高等問題,檢查之後更發現血管「老化」程度已超過80歲,「可能沒有幾年就會發生中風!」在醫師勸誡下,這位 媽媽 戒掉最愛的麵包與精緻澱粉、多食青菜,加上每天活動走路,半年後成功讓血管減齡8歲。
閱讀更多
2024-03-08
廖心筠
每次到府整理遺物,我們看見的不只是物品,而是一家人共同生活的畫面。說到底,我們整理的不只是物品,而是一段回憶。唯有願意鬆手,和過去好聚好散,才能敞開雙手擁抱未來。
閱讀更多
2024-03-08
神老師&神媽咪(沈雅琪)
記得在幾年前,有一天放學時我當總導護,正在整隊,聽到一個 媽媽 在全校的隊伍旁對著女兒大罵,吸引全校孩子的目光,我急忙趕過去了解狀況。原來是小女孩跟同學借了東西沒有還,趁著 媽媽 來接小女孩時同學跟那 媽媽 告了狀,好幾個同學當著那孩子的面你一言我一語的,告訴 媽媽 :「她拿了我的……她偷了我的……」 媽媽 生氣極了,當著全校孩子們的目光,伸出手就要給那孩子一巴掌,在她要出手打那小女孩的同時,我搶先一步把孩子攬在懷裡,跟 媽媽 說,「不要當著同學的面給孩子難看,這樣會讓孩子沒面子。」 媽媽 氣不過繼續大罵:「她老是跟別人要東西、偷東西!」我跟 媽媽 說:「我們請老師幫忙處理在班上發生的事情,妳不要在這麼多人面前罵她,全校都在看……」
閱讀更多
2024-03-06
黃惠如
別府明子曾照顧公公和自己的父母,照顧三位長輩的歷程,長達三十年。她的經驗在日本不是特例。她在脫離了照顧者的身分後,才重拾課本,攻讀博士學位。特別的是,因為心疼和她同命的女人們,後來她創辦了「不勉強照護生活協會」。回首三十年的照顧生涯,最艱難的是,曾有一段時間蠟燭兩頭燒,孩子還小,當時想當個別人眼中的好媳婦,犧牲了孩子和自己,這種罪惡感和遺憾直到今日心頭依舊縈繞。
閱讀更多
2024-03-04
彭菊仙
我繼續尋找真正屬於我的天命運動。因為看到電視上有個徐教官推廣「原地超慢跑」,不僅不會超出心臟負擔,還能鍛鍊心肺功能,同時更有燃脂效果,這不正適合心臟虛弱又身材圓滾的我嗎?於是,一週三次,按下三十分鐘計時器,再點播一個演講或線上課程,邊跑步還能邊吸收新知,邊跑步更邊調整吐納。每次跑完,我都覺得換成新造的人,神清氣爽,血液與腦袋瓜新鮮氧氣爆漿。
閱讀更多
2024-03-04
陳亭均
《漢聲》雜誌創辦人黃永松因肝昏迷入住加護病房多日,周一(3/4)離世,享壽80歲。作家好友楊渡在臉書上發文證實,黃永松是在凌晨4點30分辭世。楊渡說今天早晨接到黃永松兒子的簡訊,說父親因肝昏迷住在加護病房多日,週日原本想移到安寧病房,但因怕身體無法承受而未移動。「我總感覺,永松兄是來這人世修行的神仙,修行圓滿了,要回去天庭。他為世間的神佛廟宇做了那麼多事,為民俗藝術的保存,奉獻那麼多心血,為文化的傳承創新,貢獻一生,我相信,天上神佛都會看顧著他的。」楊渡說,黃永松是民間工藝、表演藝術、民俗文化、廟宇建築、古蹟保存、歷史真相等的傳承人,也是守護神,如今,守護世間的神仙,功德圓滿,要回去天庭了,願天上神仙一起來守護他,伴著他遠行。《漢聲》雜誌辦了近半個世紀,它用細琢精雕的方式,完成了「福建土樓」、「貴州蠟染布」等,一篇又一篇,驚人的文化報導,受到了《時代》雜誌、BBC等國際媒體的肯定。黃永松,這位替「中國結」命名的老人,至今還提著鍬,在文化土壤上掘著,他說,他是拉風箏的人,想「傳」,也盼著人「承」。(原文刊載於2017/11/29,更新時間為2024/3/4)
閱讀更多
2024-03-01
彭菊仙
讓身體放鬆如乾透的木頭一般輕靈放鬆;讓心神凝止、靜如平鏡,繁瑣之事過眼而不留,不再耗損能量。
閱讀更多
2024-03-01
廖心筠
有一位日本的占卜師,寫過一本書《有錢人家找不到衛生紙,沒錢人家冰箱黏貼紙》。到底「有錢人」的家,和「沒錢人」的家,有什麼不同呢?
閱讀更多
16/ 30
第 16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