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17
郭美懿
現代人工作忙碌、壓力大,加上飲食與生活習慣不佳,容易罹患「腸躁症」,導致腹痛、腹脹、腹瀉、便秘等症狀交互出現,不過便秘不只是腸躁症表現,也可能是罹患「腸漏症」而不自知,日久恐引發急性過敏、食物不耐反應,甚至是類風濕性關節炎、紅斑性狼瘡、潰瘍性大腸炎等自體免疫疾病。
閱讀更多
2025-02-12
盧俊義
每次來醫院,她都是用手推輪椅帶自己的兒子前來。不是兒子要看醫師,而是她自己──她的乳癌細胞已經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她的兒子出生時就是身障兒,她的先生因此離棄這個家庭,連兒子也不要了。她含著眼淚,堅忍地將養育孩子的責任扛了下來。她背著身障的孩子去打工,養活自己和孩子。
閱讀更多
2025-02-11
王聖華/任林教育基金會諮商中心所長
「你看小王家的孩子,年紀輕輕就升主管了,你們兩個怎麼還在基層混?」「你們怎麼還沒生孩子?不是結婚2年了嗎?隔壁小李家的孩子都會跑了!」這些話,像極了過年飯桌上的「標準配備」。在這樣的親戚聚會中,比較年輕的夫妻們往往成為「被圍攻」的焦點,所有關於事業、收入、婚姻、生育計劃等問題都分毫不差地砸向你。然而當我們離開餐桌後,我們真的就放下這些拷問了嗎?
閱讀更多
2025-01-25
郭美懿
糖尿病高居台灣十大死因第5名,更是國人洗腎的主因。糖尿病會引發眾多併發症,如心臟病、腦中風、慢性腎病變、糖尿病足、視網膜病變、神經病變等,嚴重的甚至危及性命,是近年來不容忽視的健康議題。許多人罹患糖尿病之後,不願長期服用西藥,但僅靠飲食控制又很難穩定控制血糖。其實研究證實許多中藥材具有降血糖的功效,不過因藥性屬性不同,仍須依體質辨證用藥,使用上尋求專業中醫師意見,避免適得其反。
閱讀更多
2025-01-14
國泰綜合醫院
編按:據美國《內科醫學年鑑》研究發現,只要坐超過30分鐘,患病風險就提高55%,而久坐超過90分鐘者,患病風險更是高出2倍。不僅如此,久坐會提升糖尿病、心臟病和中風等心血管疾病發生的風險,死於心血管事件的機率增加90%,死亡率也增加49%,顯示久坐是造成早逝的危險因子。不過現代人因工作與生活形態使然,很難避免久坐,更缺乏運動的習慣,究竟該怎麼改善?醫師建議,透過一些日常小習慣的調整,如設定每日步數目標、通勤結合運動等,逐步提升身體與心理健康。
閱讀更多
2025-01-03
阿步(浪漫巡山員)
很多人都對我說:「你可以選擇不要管,你也可以善盡勸導的責任就好。」這些道理我都懂,但我就是做不到。這篇文章的標題〈生而為人,我很慚愧〉,靈感是來自太宰治的小說《人間失格》裡的「生而為人,我很抱歉」。「生而為人,我很慚愧」這句話很沉重,但卻很貼切地表達我心裡的感受。為什麼呢?這是我對於之前北得拉曼封山的感觸。
閱讀更多
2024-12-27
郭美懿
74歲監察院長陳菊驚傳健康亮紅燈,因中風正在高醫接受醫療照護,目前狀況穩定。據《壹蘋新聞網》報導,陳菊日前赴高醫健檢時發現腎臟腫瘤並手術摘除,但出院前一天卻突然感覺右下肢無力,檢查後確認是左側腦血管阻塞,隨即搶在黃金時間內展開治療,目前狀況穩定正調養中。據了解,這已經不是陳菊第一次中風,過去她在高雄市長任內也曾發生中風,一度不良於行,但後續復健情形良好,近期也多次在公共場合露臉。為什麼氣溫一降就容易中風?有哪些前兆?又該如何預防?
閱讀更多
2024-12-13
簡少年
台灣有非常多人都有拜拜的習慣,尤其是倒楣或是精神不濟的時候。小時候身體不舒服看不好病,父母可能會說去廟裡燒符水喝,如果忽然間出一點意外嚇到,還會叫你去廟裡收驚。如果倒楣得厲害,甚至會去找法師做祭改,因此拜拜這件事,真的是台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閱讀更多
2024-12-12
小林弘幸
編按:飽受失眠所苦,還是怎麼睡都睡不飽?沒來由的暈眩、心悸、手麻腳麻,或是老是覺得這裡不舒服那裡痛的...到醫院又找不出原因,可能都是自律神經失調在作祟。自律神經是不受意志影響,調解身體機能的神經,控制我們的呼吸、血液循環、消化和排泄等功能,當自律神經失調時,身體就會出現各種不適的症狀,讓你覺得做什麼都不爽。日本自律神經權威小林弘幸教授表示,除了少數的周邊神經病變引起除外,大部分的人都是因為壓力過大、作息不良而導致,所以即便去醫院就診,藥物的控制也只是治標不治本,如果沒有消除根本的原因,也可能反覆復發。自律神經失調不是病,但放著不管絕對會成為大問題,藉由生活習慣的調整和簡單的動作,每天只要1分鐘,就能有效改善自律神經狀況。
閱讀更多
2024-12-10
康哲偉
編按:新北市新莊12/9發生一起人倫悲劇。一名73歲退休建築師因長期照顧患有「水腦症」的68歲妻子,身心不堪負荷,一時衝動抱起妻子從住家14樓往下丟,妻子當場死亡。據了解,林姓夫妻結縭近40年,育有2子1女,子女皆已成年,家庭經濟狀況良好,但妻子於2年前罹患水腦症,生活無法自理,僅餘說話功能正常。丈夫一直親力親為照顧,然而年歲漸大、罹患三高,體力不支。今年8月,申請新北市府的長照服務,安排看護每日提供清潔、陪伴及盥洗等協助。然而,邱女堅持只要丈夫親自照顧,不願接受外人幫助,長期的壓力讓林男身心俱疲,最終釀成憾事。此事件凸顯長期照護者的沉重負擔,也再度引發社會對於長照服務與心理健康支持的重視。
閱讀更多
2/ 30
第 2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