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條件: 對立

顯示第 7180 項,全部搜尋結果有 96

幸福到底是什麼?跟著這「5種」幸福指標,交好友、學新事物,全心全意好滿足!

tCol 2020-01-08

馬汀.塞利格曼

幸福到底是什麼?跟著這「5種」幸福指標,交好友、學新事物,全心全意好滿足!

「你在從事某件事時,你有很投入,使你覺得連時間都停止了嗎?」「你有完全被手上的作業所吸引而忘卻外在的一切嗎?」「你是否失去了自我意識?」

閱讀更多

人情債比賭債可怕?50歲後交朋友靠得是交情,不是交易!關係要長久,「這個」底線不要碰

tCol 2019-12-27

格子珊

人情債比賭債可怕?50歲後交朋友靠得是交情,不是交易!關係要長久,「這個」底線不要碰

我見過太多動不動就揮舞人情大刀的人。在我看來,這種拿人情當籌碼的事簡直太可笑了—欠你人情,難道就得任你宰割?這哪是人情債,分明比賭債還可怕。

閱讀更多

媽媽對不起我沒資格做你女兒!這條命還給你...為何刀子嘴豆腐心的母親,讓孩子選擇跳樓?

tCol 2019-12-03

賴奕菁

媽媽對不起我沒資格做你女兒!這條命還給你...為何刀子嘴豆腐心的母親,讓孩子選擇跳樓?

頂樓遺留的手機,存著女兒剛剛發給她的訊息──「媽媽,對不起。我沒資格做你的女兒。我好累,努力不下去了,這條命就還給你吧……」

閱讀更多

50歲品味人生,不再追求流行!當我「這樣」改變,生命沒有錯過與得失,原來這就叫「和諧」

tCol 2019-12-02

廖文君

50歲品味人生,不再追求流行!當我「這樣」改變,生命沒有錯過與得失,原來這就叫「和諧」

物品的多寡可能是種比較,丟東西的多寡也可能是種競爭,我們可以從這樣的模式看見:只要是「 對立 」的兩個立場,都是一種戰爭。這些都來自於愛的缺失,不理解自己,也無法平衡內心的失落,所以才害怕錯過、害怕被排除在外,急著想要跟上潮流,想要達到目標又無法真心付出。

閱讀更多

你和伴侶很相像嗎?幸福伴侶有「這些特點」,50歲後要老來伴,不要老來絆!

tCol 2019-10-08

史蒂芬妮‧史塔爾

你和伴侶很相像嗎?幸福伴侶有「這些特點」,50歲後要老來伴,不要老來絆!

在正面的意義上,如果自己覺得對伴侶負有責任,他會希望對方過得好,會避免所有可能傷害到對方的行為,他會以尊重、溫柔和重視的態度對待對方。然而,負責並不代表必須忘我地為伴侶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對。

閱讀更多

不要讓年紀限制你!跟著心理專家做「7個練習」,50歲後找到源源不絕的正能量、創造陽光小孩

tCol 2019-10-08

史蒂芬妮‧史塔爾

不要讓年紀限制你!跟著心理專家做「7個練習」,50歲後找到源源不絕的正能量、創造陽光小孩

請你回想一下,當你還是個孩子的時候,你曾經怎麼樣毫無偏見地觀察這個世界,許多你如今所擁有的關於美與醜、對與錯的規則,當時根本就不存在,事物就像它們本身那麼簡單。耐人尋味的是,就連那些有個著實悲慘童年的人,也都能憶起童年的這種輕鬆。

閱讀更多

擠進加護病房多住幾天,等於失去8條人命!家屬:我幫媽媽讓出床位,能多救一個人

tCol 2019-08-12

黃勝堅

擠進加護病房多住幾天,等於失去8條人命!家屬:我幫媽媽讓出床位,能多救一個人

一般認為,加護病房的職責就是積極救治病人,因此對於其他的選擇,比方安寧緩和療護、舒適尊嚴照護等,常難開口提供適當的討論,使得家屬做了不適切的決策。這不僅造成病人無法安寧善終、家屬不滿,同時也造成了有限的加護病房資源無謂的使用,使得真正需住加護病房的病人無床可用,大大違背了公平正義的原則。

閱讀更多

中年教我的事:與父母和好,彼此舒服就是最好的孝順

tCol 2019-05-08

丁菱娟

中年教我的事:與父母和好,彼此舒服就是最好的孝順

每個人一生的信念、價值觀、行為模式及個性命運都跟原生家庭連結在一起,尤其父母對我們的影響長久又深遠,我們心裡對父母有很多複雜情結,不管是依賴的、感激的、憤怒的、不滿的、愧疚的。

閱讀更多

漂泊37年搬19次家,羅大佑不再把槍對準誰:現在只想回自己的舒適窩、把日子過好

tCol 2019-05-08

陳亭均

漂泊37年搬19次家,羅大佑不再把槍對準誰:現在只想回自己的舒適窩、把日子過好

2021/08/20編按:第32屆金曲獎今天晚上頒獎,「特別貢獻獎」獻給音樂教父羅大佑。羅大佑出道將近40年,唱紅無數經典,像是《鹿港小鎮》、《光陰的故事》、《戀曲1990》等,在社會環境劇烈變遷的關鍵時代,掀起獨特的「黑色炫風」,幾乎是以一人之力,就成就一場中文流行音樂的革命。66歲的羅大佑不太戴墨鏡了,可是,他還是抱著吉他,與歌迷站在一起,雖然有些想法不再那麼篤定,但音樂依然是信仰。

閱讀更多

照顧父母,是幫助自己理解人生

tCol 2019-03-15

早安財經

照顧父母,是幫助自己理解人生

要不是老爸七十幾歲時,還奮勇爬上圍牆修剪楊桃樹,結果一不小心跌下牆摔斷腳後才勉強服老;我真沒想過,所謂「每個人心裡住著一個小孩」,這種不想長大的浪漫率真、自許青春的當年勇心態,竟是延續到七八十依舊,甚至可能成為意外風險的引信。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