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31
陳晉興, 梁惠雯
林志潔國內財經科技法律專家,現任陽明交通大學特聘教授、金融監理與公司治理研究中心主任。第一期肺癌患者,因接受LDCT篩檢發現。2014年術後迄今都沒有復發。
閱讀更多
2024-01-29
丁菱娟
很多人在疫情解封後報復性出國,密集的安排行程,有些是歐美長線的連續走訪,有的是與日韓東南亞等地的短線旅行相互交錯。這樣的行程規劃中,似乎沒有給予足夠的休息時間,行李箱停在家門口沒來得及整理,就要再度啟程。尤其是涉及跨時區,面對時差的挑戰,儘管心靈或許仍充滿激情,但身體已經開始吃不消。
閱讀更多
2024-01-25
郭美懿
76歲知名作家黃越綏去年才宣布將以「斷食善終」的方式走完人生最後一哩路,今(1/25)日又在社群網站表示近日再度確診新冠肺炎,這次各種症狀齊發,咳嗽有痰甚至咳出血絲,提醒大家出外要戴口罩防範病毒。而此次生病也讓她有感而發,決定再多簽署一份大體捐贈的文件,生死之間何妨灑脫一點。
閱讀更多
2023-12-29
照護線上
40歲的時尚工作者林小姐(化名),長期受氣喘所苦,不僅每週跑急診2至3次,且類固醇藥物導致體重大增十公斤,嚴重影響時尚工作、 打擊自信。振興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曾敬閔指出,若使用2至3種藥物仍無法有效控制病情,就須進一步透過抽血或肺功能檢測,確認是否屬於嚴重型氣喘。
閱讀更多
2023-12-21
郭美懿
「有位名醫說,人生是來出差、學習、考察、旅遊兼玩耍,而旅行正是實踐這個理念的最好方法!」憑此理念,78歲的林琼姿在5年前展開一個人的郵輪旅行,以108天環遊北半球一圈。她認為保有好奇心和求知慾是年輕的秘方,因此趁體力、時力、財力「三力」俱全時,拋夫單槍匹馬出發。在此期間,她穿越2大運河、越過3大洋、登上紐約帝國大廈、解鎖冰島極光,用近2000張照片寫下熟齡壯遊的人生成就。
閱讀更多
2023-12-20
林珍珠
今、明年恐爆發黴漿菌感染潮,從中醫觀點,如何處理咳不停的症狀?醫師建議,每天花二十分鐘練呼吸、大步走,既可強健心肺功能,更有機會遠離病毒肆虐。
閱讀更多
2023-12-15
金雅拉
憂鬱其實是想好好過生活的挫折感,也就是過去若過得很好,現在的生活就會更加順遂,因此總是不停地回首往事。
閱讀更多
2023-12-05
王素梅, 陳良基
根據WHO(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每8個人之中就有1個人患有精神相關疾病,台灣則至少有超過200萬個家庭正處於憂鬱風暴之中。那一天,當前科技部長陳良基發現結褵40年的另一半站在16樓的陽台上打算縱身一跳時,他唯一的念頭,只有緊緊抓住她的手……原本開朗大方的太太素梅嚴重失眠、變得沉默寡言、行動遲緩,害怕面對人群,宛如陷入憂鬱流沙,身體的自主能力一點一滴地流失了,而自信心、安全感也跟潰堤。當她越是心急、越是掙扎,就陷得越深;藥物副作用使得記憶漸漸空白,更令她感到失落。「環境不是我們能控制的,但要不要笑是自己可以決定的。」面對這個突如其來的考驗,陳良基決心卸下部長職位,提前從台大退休。除了安排太太接受精神科的專業醫療和心理諮商之外,他也每天按表操課地陪伴太太定期散步、做運動、追劇、出遊,鼓勵她寫下「煩惱筆記本」……經過兩年悉心照顧與一家人同心協力的努力,那個熟悉的太太又回來了。罹患憂鬱症不是誰的錯,只是大腦生病了。身為守護者的你,若能用包容的心去理解,持之以恆的陪伴,就能看見痊癒的曙光。
閱讀更多
2023-11-27
數位內容部
秋冬季節轉換溫差大,除新冠肺炎、流感患者增加,呼吸道的另一威脅「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也蓄勢待發。肺炎鏈球菌已被WHO列為抗藥性高的「超級細菌」,65歲以上、糖尿病、吸菸、高飲酒量及慢性病都是感染高風險群,衛福部疾管署今(11/27)日起開放1958年(含)以前出生的65歲以上民眾施打公費接種13價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PCV13)及23價肺炎鏈球菌多醣體疫苗(PPV23)疫苗,呼籲民眾快接種!
閱讀更多
2023-11-22
郭美懿
現代人生活壓力大、作息不正常,常見失眠、牙齦出血、嘴破、乾眼症等毛病,這些身體小狀況雖然可尋求藥物改善,但其實更可能是身體缺乏某些營養素所致。與其狂吃止痛藥、擦藥膏、點藥水緩解,不如跟著營養師對症補營養,或許就能有效解決身體小病不斷的問題。
閱讀更多
7/ 30
第 7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