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15
我年過60,又怎樣? 黎兒人生相談室之109
Q:我是健文,今年43歲、單身未婚。7年來我跟一位已婚42歲女同事交往,雖然知道她是有夫之婦,但她從一開始就說即將離婚,我才覺得可以交往,自認不是破壞對方家庭的第三者。原本我跟父母同住,還為此搬出老家,另外找了適合共築家庭的公寓,等著跟她結婚。我已經把她當伴侶,送她貴重禮物、一起奢華旅行或用餐,也給了她不少零用錢;但沒想到一等就是7年,實在不知道要不要繼續等下去?我覺得有點絕望,不知該如何是好?如果分手,是否可以要求她賠償我7年來的付出呢?想到她若是在敷衍,我就痛苦地活不下去;但要跟她分手,又想起往日濃情蜜意,也很難痛下決心!而且我7年來幾乎都是為她而活,因為感情不能公開,無法跟朋友深入交心,對工作也很不上心。我們在職場上每天都會照面,每週至少一次同床共寢,彼此還算信賴,我不覺得她在騙我,但是等待7年未免太久了!7年來她總不斷說「再等一下,等孩子上幼稚園,我就可以放心離開」;接下來又說「等小孩進小學,我就會提出離婚」。但現在她8歲跟9歲的兒子都已經上小學了,她還是沒下定決心離婚。我很擔心她接著會說要等孩子上高中等,那我要等到何時何日?她說因為兩個小孩都是男孩,婆家絕對會以她外遇為理由而不肯把養育監護權給她,所以等到孩子稍微大一點就好。先前我覺得要她跟幼子分開有點殘忍,但陷入「等待地獄」的人似乎是我,她還滿享受孩子一點一滴的成長,看她開心,我也為她開心,因此7年就這麼忍了過來,等到我都不知道7年是長還是短了!
閱讀更多
2024-03-15
張德芬
在開始一段親密關係之前,如果你沒有做好準備就冒然投入,往往會陷入痛苦麻煩的泥沼,糾纏不已。
閱讀更多
2024-03-15
張德芬
幾乎每個人都嚮往擁有美好的婚姻,可是為何現實總是不如人意?這是因為很多人在進入婚姻之時,都還處於一種無知無覺的狀態。我經常講,在內在成長這條路上,我像一位資深導遊,孜孜不倦地為大家引領人生之路。親密關係的修煉亦需要指引,首先你要看清婚姻的本質,它與戀愛有何區別,這樣你才能清晰地知曉自己想要到達的目的地以及到達的方式。
閱讀更多
2024-03-14
蔡宇哲, 蔡佳璇
我問過很多人,大家很常把休息當成是工作結束之後「順便」停留的時間,或是認為等待下一階段工作的這段空白期就叫做休息。用這種想法來看待休息的背後,就是認為休息其實是沒功能的、是被動的,是不需要主動安排在生活當中的。
閱讀更多
2024-03-13
神老師&神媽咪(沈雅琪)
曾經帶過一個小三的孩子被就讀高中的表哥強暴、小五的女孩被媽媽的男朋友性侵、一個男孩被姊姊的男同學用物質引誘後每天陪睡、另一個孩子被單親爸爸壓在床上磨蹭、小六的哥哥闖進小五妹妹正在洗澡的浴室,我在懷第一個孩子去產檢的時候,在婦產科遇到一個國一的孩子去做流產手術……無意間在孩子們的聊天中,發現那男孩有很多他的家庭沒辦法給的東西,因此頻繁到熟識的大哥哥家去過夜。我找孩子來聊天,一點一點地試探才發現,那大哥哥用電腦、麥當勞卸除孩子的防備心,跟大哥哥一起睡覺、一起洗澡,甚至有更親密的動作。我通報後,接到無止境的恐嚇電話,大哥哥的父母輪番打電話要我不要誣衊他們已經三十幾歲天真又善良的兒子……那女孩看到我就哭,告訴我媽媽的男朋友對她做了很恐怖的事情,我跟媽媽說的時候,媽媽怒斥那孩子,說孩子在說謊,男朋友最愛的是她,不是想引誘她的女兒。
閱讀更多
2024-03-13
邱瀟君
大學剛畢業的女生,身上帶著借來的2500美元(編按約新台幣8萬元),飛離松山機場。美國,成為她的第2個家,然而這個家並不總是溫暖。她在中餐廳打工,到職訓中心受訓,在艱困的職場遭受種族歧視的對待。但她的精明、幹勁,還有說不出的直覺,讓她創造出別開生面的華裔奮鬥故事。她當了百科全書銷售員,第一年就成為全年銷售200套以上的「大英百科全書之后」。她經營洗衣店,後來做起了房地產放貸的生意,又身兼包租婆和保險調查員。現在她是一間房地產投資公司的老闆,在美國擁有36棟建築,100個單位的房產。喔對了,還有2個常春藤名校畢業的寶貝女兒。
閱讀更多
2024-03-13
黃明惠 整理
台股週五(3/8)一開盤飛越兩萬點、2分鐘衝上20065.5點,不少ETF也跟著水漲船高,00919已連漲17天,股價一度來到26.59元,終場收在25.95元亦創新高,人氣暢旺之餘規模更衝破1500億大關,成ETF人氣王。有股民認為,00919股價越漲越高是否還能進場?在PTT引起不少討論。
閱讀更多
2024-03-12
台大醫院雲林分院
操著一口流利台語的楊金鑾阿嬤,已屆73歲高齡,她說自己年紀雖大,卻沒有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甚至連感冒都很少,然而沒想到一生病就是大病。
閱讀更多
2024-03-12
神老師&神媽咪(沈雅琪)
有一年,隔壁班有一個男孩,炎熱的天氣裡,不管什麼時候他都穿著厚厚的外套,怎麼樣也不願意脫掉。我們一起去戶外教學,大家都熱到把能脫的都脫了,他還是緊緊穿著那一件外套,讓我最無法忽視的,是他眼裡的漠然。偶然在走廊上遇到他跟他打招呼,有時他直愣愣地看著我,有時他視而不見、不發一語。我問了他的導師:「他都不說話嗎?」導師說他幾乎不開口,尤其是老師問話他也都只點頭或搖頭,只跟特定的一、兩個孩子互動,一整天常常坐在座位上。
閱讀更多
2024-03-12
招名威 教授
編按:毒理專家招名威教授在發現母親罹胰臟癌後,傾注全力和她共同抗癌,一路相伴、細心照顧。因為母子感情太過親密,在母親離世之初,他幾乎無法承受這巨大悲傷,只能在日後,透過各種方式,慢慢梳理、轉化自己的情緒。 照顧罹患重病的家人時,幾乎所有人的注意力都會在病人身上,而疏忽了照顧者可能承受的焦慮、悲傷、壓力、悔恨與諸多對生命的不解。透過作者回憶母親生病、治療、離世的過程,或許我們也能鼓起勇氣,回頭面對自己曾經逃避的悲傷。 這悲痛就像一道傷口,當我們刻意遮掩,可能表面上看來平靜無波,但一輩子都無法痊癒;若我們願意勇敢掀開,或許一時之間會血流如注、劇痛難忍,但它終有結痂、痊癒的一天。
閱讀更多
28/ 30
第 28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