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28
NOW健康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全名為Spinal Muscular Atrophy)是一種因運動神經元退化,導致肌肉無力及萎縮的遺傳性疾病。然而,SMA透過積極治療,不僅有助延緩疾病惡化,降低感染併發重症的風險,甚至有機會讓運動功能進步。在各界努力之下,健保署響應國際潮流,在8月1日起全面擴大給付,讓全台約400名病患,在臨床評估後都有申請SMA藥物治療的機會。
閱讀更多
2024-08-28
郭美懿
據健保署統計,台灣2022年使用安寧療護服務者已達6萬7千多人,癌症病人過世前一年接受過各種形式的安寧療護者,比例也超過61%。安寧病人身體的病痛,能透過先進醫療獲得一定程度的緩解,但身心靈性的困頓,該從何處得到撫慰?所謂「靈性關懷照顧」,便是由此應運而生。一般以為「靈性關懷」與宗教信仰相關,事實上它更著重引導末期病人找到生命價值與意義、圓滿心願,學習因應即將發生的事。「目的就是生死兩相安,讓離開的人放鬆、沒有遺憾地往前走,而活著的人可以帶著祝福、思念,走他該走的人生。」
閱讀更多
2024-08-27
中時新聞網 吳慧芬
談到好油很多人會聯想到橄欖油,但缺點是發煙點低,營養師李婉萍表示,榛果油發煙點攝氏220度較橄欖油高,若想只用1款油「煎、煮、炒、炸、燉、滷」穩定地用到底,她推薦榛果油,不僅富含Omega-9、維生素E、酚類化合物,有助減少老化、失智與癌症風險,且發煙點較高,也比橄欖油便宜。
閱讀更多
2024-08-26
黃靖文
「多數病患恐懼的不是死亡,是未來會怎麼活著!」全台首位罕病立委、現任基隆市社會處處長楊玉欣,她同時也是亞洲首部病人自主權利法的推手。19歲那年楊玉欣突然跌倒爬不起來,緊急就醫才發現罹患罕見疾病「三好氏遠端肌肉無力症」,身體的癱瘓處會逐漸從遠端肌肉向內擴散,且無藥可醫。罹患罕病,讓楊玉欣比一般人更早體悟到生死,她說:「我們每個人都是潛在的病人」,無常隨時會降臨。
閱讀更多
2024-08-23
郭美懿
台灣將在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隨著平均壽命延長,意味著人們有更多時間安享晚年。然而多數人只做「生涯規劃」,卻不知做「生死計畫」,面對生命必將迎來的最終旅程,你會怎麼安排餘生?
閱讀更多
2024-08-23
照護線上
「有位80歲的伯伯已經洗腎五、六年,因為牙齒不好幾乎以流質食物補充營養,但近期開始出現腸胃不適的狀況,除了拉肚子外,也吃不下東西,在三個月內體重下降5公斤,結果有一次伯伯從輪椅站起來的時候跌倒,造成股骨頭骨折,目前還在住院治療。」舒民診所院長王舒民醫師表示,接受血液及腹膜透析除了排除體內的代謝廢物與多餘的電解質外,胺基酸、微量元素、水溶性維生素,如B1、B6、B12與葉酸等,也可能在透析過程中流失。「後來抽血檢驗發現,伯伯血中的白蛋白濃度已從4.3 mg/dL降到3.5 mg/dL且出現腎性貧血,建議他要適時使用營養補充品。」除了攝取足夠的熱量、蛋白質,需要補充維生素B12、葉酸、肉酸與牛磺酸等重要營養素,有助於維持肌肉張力,減少跌倒或者住院的風險。
閱讀更多
2024-08-23
NOW健康
近期《玫瑰的故事》、《誰是被害者2》等劇串流平台接連熱播,在炎熱的夏天足不出戶,宅在家裡吹冷氣追劇,是許多人的最佳休閒選擇。但眼科醫師提醒民眾注意,冷氣房待太久容易造成眼睛淚水快速蒸發,再加上現代人頻繁接觸3C產品,白天工作至少8小時,晚上再繼續追劇、滑手機,無形中導致用眼過度、眨眼次數減少,容易導致乾澀不適,長久下來很容易就引起乾眼症上身。
閱讀更多
2024-08-22
中時新聞網 吳慧芬
吃魚好處多。營養醫學醫師劉博仁表示,魚類富含Omega-3脂肪酸,研究發現,1個禮拜中若吃到3次魚,可降低心肌梗塞、心悸與心律不整發生的風險,還有助抗癌,而中小型魚的Omega-3脂肪酸尤其豐富,他會優先建議吃鮭魚、鯖魚、秋刀魚與沙丁魚。
閱讀更多
2024-08-21
資深保險經紀人 廖嘉紅(R姐)
陳老先生的妻子已過世,留下兩個女兒。他除了自住房產外,資產主要是股票,其中最值錢的是台積電的6萬股。由於年事已高,他希望將財產平分給兩個女兒。
閱讀更多
2024-08-19
數位內容部整理
存股族最愛的高息ETF之一:00919(群益台灣精選高息)8月底將宣布這次季配息,小股民依舊熱情擁抱00919,上週規模再增123億元,股價更是已經從8/5最低點22.1元,周一(8/19)一度重返25元關卡,終場收在24.94元,上漲0.24元或0.97%。00919在6月底配息0.7元,當時股價位在高檔27元附近,而後股價隨著科技股修正,一路滑落但小股民不離不棄,這次預估配息可望仍有0.7元之上,甚至可能有0.72的實力。存股達人認為,00919最讓人驚喜就是配息不會忽高忽低,都是在穩定狀態並且配合當時淨值,表現合理的配息,以0.7元股息來推估,目前00919年化殖利率直接拉高超過11%,也難怪存股族趨之若鶩。
閱讀更多
20/ 30
第 20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