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15
國泰綜合醫院骨科主治醫師 翁睿彥
每當秋老虎發威,氣溫忽高忽低,關節就開始卡卡的或疼痛起來了嗎?根據研究顯示,氣候變化與關節疼痛之間有著密切的關聯。當氣候變天時,關節疼痛的發作機率會增加20%,台灣的研究也發現,約2/3的關節或慢性疼痛病患在天氣變化時,症狀會加劇。這一現象提醒我們,天氣不僅會影響情緒與日常生活,也對身體健康產生不小的衝擊。
閱讀更多
2024-11-05
蔡曉萱 整理
立冬到來,許多人愛以麻辣鍋、薑母鴨等進補鍋物 暖身 ,但一名60歲女性因熱愛麻辣鍋,雖然2個月內成功減重8公斤,血壓卻不降反升。
閱讀更多
2024-09-13
幸福熟齡
養生運動「超慢跑」因不分年齡、不受空間、時間限制很受歡迎,運動對身體健康很重要,但超慢跑真的人人都適合嗎?
閱讀更多
2024-05-10
郭美懿
台灣已邁入高齡社會,據衛生福利部推估2022年失智者人口超過30萬人,其中65歲以上長者占9成6,且有年輕化趨勢。過去大眾往往認為,失智了就沒有認知與行動能力,事實上他們仍能透過不同方式與社會連結,並做出貢獻。由社福團體與超商業者合作的「幾點了咖啡館」,就是希望透過每周1小時的門市參與服務,讓失智長輩化身店員接觸人群,藉以延緩退化。在這裡,也許結帳速度慢了點,也許點冰美式會來熱拿鐵,但每一杯咖啡都蘊含了阿公阿嬤的努力與心意。(原文刊載於2023/1/13,更新時間為2024/5/10)
閱讀更多
2024-05-06
NOW健康
隨著人口老化日益嚴重,長輩關節疼痛問題變得愈來愈嚴峻,世民小兒科家醫專科的陳民虹醫師在家醫科領域遇到許多中老年人前來求助解決肩關節和膝關節疼痛的難題,並強調需先找出疼痛點與原因,才能夠對症治療。
閱讀更多
2024-02-20
胡肇芳、郭美懿 整理
「這個新年我經歷了人生最痛苦,最難過的新年」,馬來西亞男星鐘盛忠在臉書悲痛發文表示,父親在除夕夜當天吃完年夜飯,在看別人放鞭炮時,不小心吸入煙導致氣喘發作,突然呼吸困難,發紫,緊急送醫,昏迷9天後不幸過世。他並PO出趴在父親棺木前痛哭照片,令人鼻酸。氣喘俗稱「哮喘」或台語「嗄龜」,多數患者在小時候就有過敏體質,且多在20歲前發病,又以夜間及清晨特別容易發作。依其嚴重的程度可以呈現呼吸困難、喘鳴音、胸悶和咳嗽等症狀,發作時可能非常迅速也可能緩慢出現,通常症狀不是很嚴重,但是急性惡化時可能非常嚴重,若未給予有效治療也可能會致命,如一代歌后鄧麗君就因哮喘宿疾引發呼吸衰竭,1995年病逝泰國清邁,終年僅42歲。
閱讀更多
2024-02-07
聯合報/ 記者 劉懿萱 /新北即時報導
編按:農曆新年將至,台北市、新北市衛生局分別公布相關春節期間醫療院所服務狀況,供民眾參考,在年節期間也能受到良好醫療協助、不白跑醫院。
閱讀更多
2024-01-23
郭美懿
入冬最強寒流襲來,氣象局已發出低溫警報,示警部分區域甚至可能來到攝氏5度以下的極低溫。據消防署發布統計,光是1/20~1/22這3天,全台緊急救護內科OHCA(到院前心肺停止)人數就高達241人,最年輕的死者僅43歲。醫師提醒,隨著氣溫下降,特別是患有三高、心血管疾病患者及長者們,務必格外注意保暖,並確保按時服藥、定期追蹤檢查,一旦出現胸悶(痛)、呼吸困難、噁心或頭暈等症狀,應立即就醫治療。
閱讀更多
2024-01-09
整合傳播企劃製作
這裡痠、那裡痛幾乎是每個現代人都逃避不了的文明病,尤其天氣冷、活動量降低,身體循環變差,痠痛現象更是如影隨形,想要快速簡單緩解痠痛?「熱敷法」一定要學起來!
閱讀更多
2023-12-23
聯合報/ 記者 李青縈
近日冷氣團接連來襲,衛福部八里療養院職能治療科主任張自強提供3項建議,避免氣溫突變,讓有心血管疾病或是年長者的身體發生問題。
閱讀更多
2/ 15
第 2頁,共 1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