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08
Jenny Yu 珍妮游
年輕的時候交朋友很單純,總是遇到誰就是誰,可以一起玩的就一起玩,合不來的,自然會漸行漸遠。年紀越長之後,越覺得時間寶貴,多給外界一些設限,就能多給自己一些思考的空間,把最好的時光留給值得的人。過去有一個長輩告訴我:「你可以每三年檢視一下自己身邊的人事物,如果你的朋友、客戶或生活模式都沒有變動,表示你人生一點長進都沒有。」
閱讀更多
2023-06-07
段詩潔
如何對抗綠通膨?從「2023退休理財暨永續投資大調查」結果顯示,目前投入永續投資的受訪者,似乎已「嘗到甜頭」,對於未來退休金準備也更具信心。
閱讀更多
2023-06-06
青春向錢看—施昇輝
投資理財的觀念,不一定要從書上、影片、或聽演講取得,許多生活經驗中,也可以給你很多這方面的啟發。以下就是我從停車這件事上,所得到的 有趣 、卻也很深刻的教訓。
閱讀更多
2023-06-06
高瑞希(奶媽Naima)
當一個人在卡頓的煩躁狀態下做出的任何行為,很容易會帶有強烈情緒,而那多半都不會是正確的。可是,當你把「卡住」視為生命的常態,那會是一個完全不同的視野。情感關係、事業財富,哪怕包含健康狀況,我觀察人類最害怕、最容易感受到恐懼的狀態,即是意識到自己處在一股「卡頓」的情況,但又無能為力。
閱讀更多
2023-05-31
李慧林
我和大家一樣,心中一直對老年生活感到不安。「生大病怎麼辦」、「沒錢怎麼辦」等等。想存到養老所需的最低生活費到底要賺多少,又該賺多久呢?我對「需要多少錢養老」感到焦慮,這就是我必須更忙碌的理由。我要考上更好的大學,找到更好的工作,要賺更多錢,必須買更好的房子,要找到好老公……我執著並渴望不知道是誰定義的「更好」,因為我希望在晚年過上更舒適的生活。
閱讀更多
2023-05-27
彭蕙珍
如果你不到30歲,對現在的生活不滿意,會勇敢離職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嗎?1989年出生的雙胞胎姐妹—布蘭達(朱雅薇)和維尼(朱偉菱)就是這樣的年輕人。大學念企管系、研究所念財金的她們,都進入銀行當儲備幹部,不到30歲月薪逾5萬,同時對上班族工作和生活感到厭煩。28歲那年勇敢離開高薪工作去創業,當起YouTuber。儘管月收入是過去的一半,但她們笑道:「現在的生活別人或許很難理解,不過我們正過著猶如極樂世界與天堂般的生活。」
閱讀更多
2023-05-20
和田秀樹
我認為在65歲到70歲這段期間,大部分人都會面臨到人生中的許多困難。無論是照護父母或配偶、與親朋好友生離死別、離開習慣的職場等,隨著超高齡化的發展,70歲可說是人生中全新的一個章節。如果是年輕時,可能比較容易跨過這種人生中的重大關卡,但到了身心功能都越來越衰退的70歲後,這些難關就會成為相當大的負擔。本章中我想站在精神科醫師的立場,與大家分享該如何順利度過這些「70歲的危機」。
閱讀更多
2023-05-04
高愛倫
有兒顧老固然好,膝下猶虛也別惱,只要牽手過五十,能在下半場人生維持續航力,不但可以智慧經營婚姻關係中的彼此,還能「不換伴的進入第二春」,即使少了兒女承歡,照樣能自詡老爺夫人滿門吉祥。
閱讀更多
2023-04-27
傑克.史瓦格
佛瑞德是一位組合型基金公司的研究員,最近上司給他一個任務:建構一個投資組合,其中包含期貨、全球總經(global macro)與外幣交易基金經理人。在做了一些研究之後,他給老闆山姆一個投資組合建議。
閱讀更多
2023-04-23
彭菊仙
先生的母親和我的母親在這兩、三年相繼過世,我必須說,直到現在,我的內心仍摻和著非常複雜的情緒。母親經常進入夢中和我溫暖擁抱、閒話家常,而每每在夢醒時分,我仍沉湎在夢裡,思念著母親為我洗手作羹湯的種種慈藹畫面,縷縷不能散去。
閱讀更多
15/ 30
第 15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