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11
時報出版
劉爺爺退休後返鄉,由於親族都已遷居都市,劉爺爺平時獨居祖厝,過著恬靜的田園生活。清明時節,大家族返鄉,正準備出發去墓地祭掃時,才剛走到屋前的曬穀場,劉爺爺雙腳麻痺,差點往前仆倒,還好眾親族都在身旁,趕緊攙扶回到正廳坐下。
閱讀更多
2018-06-06
廖元鈴
首創「壞壞壞,連三壞」、「蓋火鍋」等棒、籃球術語,前資深運動主播傅達仁的播報特色,陪過許多人走過年少歲月,更雜揉著輸贏的歡笑與淚水,如今85歲的他,因膽管阻塞切除膽囊,胃切一半、開刀6回,讓他感嘆站也站不住、坐也坐不住,也因病痛纏身,曾上書總統蔡英文求「安樂死」合法化。
閱讀更多
2018-05-04
新自然主義
今後的醫療,將進入「預防重於治療」的時代,所以醫生的角色也要從「治療醫」變成「健康醫」。意思就是說,今後會是一個「不等到生病才著手治療,而是從一開始就不讓疾病有機可乘」的預防醫學時代。
閱讀更多
2018-04-01
銀髮族的重陽人生
大學畢業後,參加過一、兩屆的大學同學會,然後參加的人就越來越少,後來就沒有人再提起同學會。時間一晃就過了四十多年,最近幾個老同學突然邀約在台北聚餐,有一點點興起念舊之情,但主要是反正已退休,閒來無事的好奇心態,就去赴約了。
閱讀更多
2018-03-07
陳亭均
紀惠容很會說話、很愛說話,也必須說話。她是勵馨基金會執行長,為女權、性侵受害者奮鬥了大半輩子,她清楚,有些生命是沉默的,必須有人為他們發聲。
閱讀更多
2018-03-01
陳柏樺
詹偉雄6年前退休後,每月至少登山一次,台灣百岳中已征服40餘座,「覺得危險就不去登山,只是賴活著」,是支撐他不停回到山裡的信念。
閱讀更多
2018-02-12
時報出版
從小父母師長不斷耳提面命,告訴我們要用功讀書,考試高分才能上好學校,讀好學校才能找到好工作,有了好工作才能幸福快樂。
閱讀更多
2018-02-07
吳靜芳
群創榮譽董事長段行建關注空汙議題好幾年,前年肺部○.九公分的惡性腫瘤,更讓他下定決心,不能再容忍盤踞在南台灣上的髒空氣!
閱讀更多
2018-01-31
今周刊編輯團隊
20230114編按: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退休4年多,92歲高齡的他,依舊顯得精神奕奕、發言更是精準。時間回到2018年開春,當時87歲的張忠謀,主持正式交棒前的最後一場台積電法說會,挺直腰桿、談笑風生;下台前,輕輕一句「I will miss you」,就這樣灑脫道別。
閱讀更多
2018-01-18
陳亭均
蔣經國最後活到了77歲,1970年的刺蔣失敗了,但鄭自才卻扛著折磨與榮耀,扛著「罪與罰」,在歷史裡繼續前行。
閱讀更多
13/ 14
第 13頁,共 1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