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15
郝萬山
在文學作品中,有很多因為情緒的劇烈波動與沉重的精神壓力,而導致一夜白髮的故事。
閱讀更多
2022-04-01
Peter Su
網路上的輿論和調侃不知道延續了多久,對我來說,似乎成了一種日常。我不曾洩露過任何心聲,以為沒有試著在同溫層取暖,就代表能更堅強的獨自面對,結果我發現這根本是一種自殺式的行為,殺掉了所有真實的關係。
閱讀更多
2022-04-01
彭芃萱
陳觀嬌29歲那年嫁來台灣,沒想到在雲林務農的夫家生活過得如此窮困。生下女兒後,她滿腦子想的都是「我要賺錢!」靠著好手藝經營麵攤、養活全家。身為越南華僑,會說中文的她更成為警察的得力助手,充當中文翻譯。年逾50的她有個夢想:「我想當文字工作者,不要再靠勞力過活。」為圓夢,從國中、高中、二專、二技,一路念到研究所,她笑道:「做任何事情,只要不要放棄、不要害怕,一定能有所成就。」
閱讀更多
2022-03-21
童小言
這一生我們希望找到同類,懂你、明白你,雖奔跑在各自的奮鬥路上,但仍能與你互相鼓勵,更幸運者甚至並肩作戰。
閱讀更多
2022-03-18
林茂昌
雖然股市時而高潮迭起、時而恐慌下挫,大多數時期卻是枯燥乏味,尤其是當我們的持股是冷門股時。碎形(fractal,亦稱分形)幾何的發明人本華‧曼德博(Benoît B. Mandelbrot)曾經研究過,在美國股市的50年當中,如果把變動最大的10天拿掉,整個結果就會有很大的不同,變得非常沉悶。而沉悶,正是投資的一大障礙。
閱讀更多
2022-03-10
洪姍溆
在這個時代,無論在餐廳或自己家,到處充斥著高卡路里的食物,一不小心就會吃太多。要減重,必須注意飲食不要精緻化。我們要規劃並重新檢討生活習慣,特別是經過與專業減重規畫師討論過後所做的調整與改變,更能落實減重計畫的成果。
閱讀更多
2022-02-25
彭蕙珍
林益慶、郭怡妙兩位好友,中年時以白木耳創業。他們沒有餐飲服務業經驗,以自己的想法做「無添加」白木耳飲。2013年開店,不知道客人在那裡,健康飲品也沒那麼受重視,第一年營收只有200多萬。但,兩人如實做好手中的白木耳飲,慢慢調整,找到市場,自此業績年年爆發性成長,更不受疫情影響。2019年營收達7千多萬元,疫情後每年成長2成,去年直逼億元。無添加、少糖的白木耳,吸引豪門貴婦成為顧客,還有熟客誇讚8more是「白木耳飲界LV」。
閱讀更多
2022-02-22
林暐鈞
面對利益的薰心,要持守良知,還是追隨誘惑的帶領,成為連自己都不喜歡的大人?電影《黑盒線索》男主角馬修的上司所呈現的人性心理,足以概括社會上眾多形式的例子。
閱讀更多
2022-02-18
柏竇.薛佛
人往往錯誤地希望:「等我收入夠多,一切就能改善。」然而事實上,我們的生活品質會和收入同步提高。你賺得愈多,需求也愈多。事實說明,不儲蓄的人,最後唯一能夠擁有的就是債務。
閱讀更多
2022-01-10
賴佩霞
很多人剛開始接觸轉念時,對於「念頭」的不可靠,還不太能理解,畢竟,「念頭」一向是我們用來評斷這個世界的指標。旁人的一句話或一個動作,是善意、惡意或別有用意,往往是根據我們腦海冒出來的想法,說到要開始質疑自己的念頭,對很多人來說,是一件無法理解或困難的事。
閱讀更多
6/ 30
第 6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