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14
郭美懿
台灣將在2025年邁向超高齡社會,老人越老、出生越少的趨勢卻未曾改變,面對少子化與高齡化夾殺,台灣的勞動力市場也發生結構性的改變。過去作為主力的青壯年人數逐年下滑,45歲以上中高齡族人數則持續攀升,預估2030年中高齡者將成為職場主力。但台灣的中高齡勞參率卻長期低落,65歲以上不到10%,甚至55歲以上勞參率也在6成以下,遠低於日本、韓國、新加坡。面對缺工海嘯即將來襲,台灣如何催出這群中高齡勞動力,將成為未來就業市場的重大挑戰。
閱讀更多
2023-09-12
郭美懿
「我們常認為需要陪伴的,都是長照機構裡的長者,其實絕大部分的高齡人口都是健康的,這些沒被照顧到的高齡者,變成了一群被遺忘的人。」被遺忘的人,卻正改寫著台灣熟齡世代的輪廓:「他們熱愛學習、喜歡分享,好像什麼都完成了,但餘命又這麼長…」空巢期到來、退休離開職場、同輩逐漸凋零…因不斷失去而浮動的孤獨感,始終是熟齡世代的痛點。關注到這個現象,深耕心理健康及家庭關係議題的「任林教育基金會」今年提出「人生自傳書—熟齡陪寫計劃」,陪伴 熟齡族 整理生命故事,學會與自己和解。「過去沒能說、來不及做的,也許可以利用生命回顧的機會,來抱一抱過去受傷的自己。」任林執行長林嘉慧希望,透過讀書會與人生自傳書寫的結合,能讓長者走出家門,「也許在別人的故事裡,流著自己的淚,也可能從別人的故事找到安慰、獲得共鳴,可以分享、共學。」
閱讀更多
2023-09-06
林靜君談心室
我對自己的認知是,可以一只背包就出門浪跡,語言不通沒在怕,有信心遇到問題總有辦法可解決。但實際的狀況是,不過疫情3年多時間,面對機器時滿滿被時代輾壓的挫折感是怎麼一回事?
閱讀更多
2023-08-22
林暐鈞、郭美懿
傳統60、65歲屆齡退休才是享福的觀念,隨著台灣走向高齡化社會而逐漸鬆動,有越來越多案例顯示,老後依舊活躍職場,也是另一種理想的生活方式。
閱讀更多
2023-08-14
樂透人生─吳家揚
進入熟齡階段,要準備多少退休金,要怎麼安排開銷,才不會遇到「人在天堂,錢在銀行」或是「人還沒走,無錢可花」的窘境?最近常聽人說退休金要準備1000萬元才夠,從CFP的角度來看「4%法則」,能否用1000萬元「年初帳戶價值」,讓晚年開銷能不虞匱乏,安穩度日呢?
閱讀更多
2023-07-23
郭美懿
「我覺得能工作是幸福的事,不用做滿8小時,一天1、2個鐘頭,做有趣、自己也喜歡、做得了的事情,這樣工作心情是很愉快的!」76歲的劉孟德如是道。今年3月底,他才結束近2個月的日本打工換宿,這已是劉孟德第二次前往日本工作。對一個年過七旬、配戴助聽器、還曾罹癌的高年級生來說,這簡直顛覆外界對熟齡工作者的一切想像,他卻笑說:「我想到什麼就做什麼,事情來了就接受!」
閱讀更多
2023-07-21
丁菱娟
前幾天跟一群熟齡朋友聊天,大家聊到數位化的衝擊及不適應感,紛紛拿出自己的體驗來抒發,尤其是不舒服的經驗,讓大家忍不住詢問彼此:「是不是真的老了?」
閱讀更多
2023-07-21
胡肇芳、郭美懿整理
藝人Melody(殷悅)7/7閃電宣布離婚,與企業家老公吳育奇結束17年婚姻,離婚聲明強調雙方和平結束關係。不過,時隔13天,週三(7/19)吳育奇的委任律師黃柏榮到台北地方法院遞狀,向Melody提起民事訴訟,訴請離婚協議無效!(原文刊載於2023/7/7,更新時間為2023/7/19)
閱讀更多
2023-07-11
樂透人生─吳家揚
近來0056改採季配息並增加投資標的,可與其他季配息的ETF搭成「月月配」組合,一時蔚為話題。這種「月月領息」的投資方法,對 熟齡族 也是很好的退休理財規劃,但究竟應該怎麼進行配置、組合?這樣做的優點是什麼?有什麼缺點需要注意?準退休族群與已經退休者在佈局又該怎麼做,才能降低風險?
閱讀更多
5/ 12
第 5頁,共 1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