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條件: 物價

顯示第 131140 項,全部搜尋結果有 143

退休後,千萬別被錢綁架!可幫子女「小錢」、別隨意給「大錢」,劃清界線才能開心花

tCol 2019-04-10

第三人生任我行-施昇輝

退休後,千萬別被錢綁架!可幫子女「小錢」、別隨意給「大錢」,劃清界線才能開心花

老了之後,對錢能看開的人,應該都是經濟無虞的人。對錢看不開的人,可能很有錢,也有可能沒有錢。​我的基本態度是先善待自己,行有餘力再為子女著想,但很多人卻反過來,事事先想到子女,剩下的才給自己。

閱讀更多

只靠錢,說不清!紅包這樣包,更能傳達心意

tCol 2019-01-29

林靜芸

只靠錢,說不清!紅包這樣包,更能傳達心意

我的外公是遺腹子,外婆與她的婆婆同住,婆媳經常磨擦,母親看在眼裏,認為婆媳、姑嫂關係是解不開的難題。

閱讀更多

考量房價、空間、就醫資源...退休住哪裡最好?

tCol 2019-01-21

好房網/林奇芬

考量房價、空間、就醫資源...退休住哪裡最好?

住在台灣的民眾總是抱怨,房價太高,居住空間太小,還不如移民其他國家。但我看到一則新聞,香港有4成民眾想要移民,其中,最想移民的地點是台灣。

閱讀更多

該準備多少才能安心退休?教你1張表算出資金缺口

tCol 2018-11-15

撰文.唐祖貽

該準備多少才能安心退休?教你1張表算出資金缺口

《今周刊》出版的「精算人生」特刊,提出的不只是存退休金問題,主要還是在於喚醒大家,人生要有計畫、按部就班,自己才有選擇的權利。倘若工作讓你樂在其中,又何必非得選擇像釣魚、散步、下棋、騎單車或太極拳等退休制式行為不可呢?「那就繼續做吧!」又假如你真的渴望退休生活,那麼這場馬拉松或者可以形容為龜兔賽跑,你一定要及早準備,因為人生是不可控制的,計畫常趕不上變化,但只有一樣東西不變,那就是大家都一樣有「時間」去體會、去改變。不少人的人生態度像兔子,心態上永保青春,追求活在當下,別人時時刻刻充滿危機意識時,你還天真的以為未來可以安然無恙⋯⋯,不知道可能會突然沒有工作、生場大病、家中發生意外,生命的悲喜常在瞬間,希望10年後的你會感謝你現在的覺醒。

閱讀更多

靠老公小孩,還是靠政府?女人想「三靠」其實不牢靠!4個老後樂活規劃必學

tCol 2018-09-19

愛長照

靠老公小孩,還是靠政府?女人想「三靠」其實不牢靠!4個老後樂活規劃必學

我之前有一篇文章:《女性活得久卻體力弱?注意!五年級女性是長照的高危險人口》,引來一些迴響。譬如我提到小女生不愛運動,當了阿嬤還是不積極,網友回應:「在講我,我都不運動」。我提部分女性會有「三靠迷思」(靠先生、靠小孩、靠政府),網友也回應:「真的!我媽完全是這種思維」、「我本來也想靠政府><」。

閱讀更多

你快樂嗎?台灣民眾幸福感居全東亞第一

tCol 2018-05-22

盧郁安

你快樂嗎?台灣民眾幸福感居全東亞第一

行政院22日宣布,根據聯合國今年3月發表的最新《2018 世界幸福報告(The 2018 World Happiness Report)》,台灣民眾的幸福感在全球156個國家中高居第26名,排名是全亞洲之冠。

閱讀更多

為什麼韓國小菜都免費吃到飽?那叫「揪甘心」!

tCol 2018-03-26

時報出版

為什麼韓國小菜都免費吃到飽?那叫「揪甘心」!

情和義,值千金!雖然我發現,韓國男男女女都是大胃王,但強調「吃到飽」的餐廳並沒有台灣多。我想,這主要是受到應酬「多車文化」,及大部分食堂都提供「小菜無限取用」的服務所影響。

閱讀更多

六大退休型態  決定老後快樂的關鍵

tCol 2018-03-15

林奇伯

六大退休型態 決定老後快樂的關鍵

美國心理學家南希.施洛斯伯格(Nancy K. Schlossberg)提醒,退休不是一個單純的「日期」,乃是一連串的「轉變」,攻頂或淪陷,關鍵在於是否預先做好「退休專案規畫」,並逐步「刻意練習」。

閱讀更多

高達54%的父母 需幫成年子女支付生活費

tCol 2018-03-05

洪佩玲

高達54%的父母 需幫成年子女支付生活費

台灣城鄉差距大,社會新鮮人幾乎都跑到大城市謀職,他們不僅得負擔額外的成本,也必須忍受昂貴的 物價 ,就連住在台北、在台北工作的年輕人都高喊:「存不到錢!」更不用說在大城市裡必須負擔昂貴房租、房價、 物價 的許多新鮮人,他們該如何成家立業?

閱讀更多

面對成年子女,父母真的能完全放手嗎?養老,也要「防兒」

tCol 2018-02-14

第三人生任我行─施昇輝

面對成年子女,父母真的能完全放手嗎?養老,也要「防兒」

日前我因為一杯很多年輕人愛喝的春水堂珍珠奶茶,居然要價160元,而在臉書上感嘆,怪不得年輕人存不了錢。這篇文章被《今周刊》網站轉載後,遭到許多年輕人留言幹醮,甚至把我封為「第二個徐重仁」。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