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07
楊智鈞醫師
「救到底」與「好好走」之間,我們永遠都在嘗試著平衡、尊重生命、不輕言放棄,做出對生命最好的決定與努力。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引起更多人對於「急救」、「插管」、「放棄急救」等名詞的反思。
閱讀更多
2019-10-30
林靜君談心室
「面對父母生死,如何不留遺憾?」一位中年男人在我演講完之後,特別私下來問這問題;從他蹙著眉的神情,似乎不用語言也透露一些梗概。
閱讀更多
2019-10-28
樂透人生─吳家揚
小陳夫妻今年42歲,育有2子女,兒子國一,女兒小五。結婚時,夫妻都還是上班族。兒子出生後,雙薪家庭養一個小孩,生活品質還過得去。女兒出生後,夫妻考慮後決定由太太回歸家庭,專職照顧小孩。
閱讀更多
2019-10-18
洪仲清
不過,家長還是不顧傷痛向前,以愛之名,如此勇敢。我們該學習這樣的精神,被人批評,就虛心自省,然後繼續做有意義的事。
閱讀更多
2019-10-08
史蒂芬妮‧史塔爾
因此他們當中有許多人,對於是否找到了正確伴侶感到不安,懷疑對方是否確實是自己所要的,或是懷疑自己和對方在一起,只是因為自己不想傷害對方,只是因為自己不習慣於孤獨。
閱讀更多
2019-10-01
洪仲清
不管怎麼處理,都不需要太多的情緒話。情緒話多說無益,為什麼還要說呢?如果我們不把自己整理清楚,注意自己的言行與背後動機,任由情緒亂跑,我們就有可能說出不少情緒話。
閱讀更多
2019-09-18
吳姵瑩
說來有趣,當那股原諒的感受出現後,她看伴侶的眼光也變得不同了。從原本總是批判、易怒,容易不滿足與不開心的狀態,慢慢地變得開放,讓她能看見對方更多的好、欣賞對方,也開始能感謝對方的付出。她自己也慢慢地褪下盔甲,接納心中的幸福與被愛的感受,好好享受愛與被愛的狀態。
閱讀更多
2019-09-09
江珈瑋
隨著癌症心理的臨床工作做得越久,可以看見各種家庭間的互動,有些家庭可以開放地談論疾病病程、一起安排後事,有些則不忍所愛的人承受痛苦,擔心衝擊力道太強,而選擇對病人隱瞞病情並獨自承受所有……
閱讀更多
2019-08-05
愛長照
20210402編按:台鐵太魯閣號4/2發生嚴重出軌事件,造成51人死亡、至少178人受傷送醫。突如其來的意外,讓一個個家庭痛失至親,悲痛不已。親人過世,怎麼可能不難過?面對悲傷,生者要用什麼樣的態度?周邊的朋友又該如何陪伴他們度過這場難關?----------------學術界與醫護界稱為「悲傷輔導與悲傷治療」,我認為這是把所有人的正常悲傷情緒當成是有問題或病態,你的悲傷是有問題的才需要被輔導、你的悲傷是病態的才需要被治療。
閱讀更多
2019-08-01
郭恣安
48歲的Lion本是傳產業上班族,20歲第1份工作起薪僅18K,卻憑藉省錢、存錢的基本心法,累積傲人積蓄。9年前,他以近600萬現金購入板橋蛋黃區2房公寓,並以儲蓄型保單搭配定存股、銀行定存創造被動收入,如今天天睡到自然醒,每月至少有2萬元利息進帳,助他在3年前從容退休!
閱讀更多
13/ 17
第 13頁,共 1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