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25
克雷‧勞特雷奇
懷舊幫助我們恢復社交生活。我研究了懷舊心理學二十多年,但直到最近幾年才恍然大悟,懷舊與未來密切相關。想當然耳,懷舊會帶我們回到美好的往日時光。但研究顯示出,每次重返往日時光,都是在為未來的旅程在打包行李。過去並不是真正的目的地,而是未來旅程的補給站。
閱讀更多
2024-12-26
郭美懿
台灣將在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隨著世代變遷與價值觀念改變,越來越多熟齡族傾向活在當下、享受人生,也讓所謂的「SKI(Spending Kids' Inheritance,花掉留給孩子的遺產)」旅遊模式崛起。旅遊電商調查顯示,65%台灣人認為與其把留遺產給孩子,更願意花錢體驗一生難忘的夢想之旅上,其認同度高居全球第2,僅次於中國(84%)。
閱讀更多
2024-09-26
郭美懿
由鳳小岳、宋芸樺、金士傑等人主演的影集《人生清理員》,是台灣少見的特殊清潔職人劇,劇情關注「孤獨死」,場景徘徊在一個又一個腐壞、髒亂、惡臭、甚至長蛆的環境中,開播後卻以溫馨、輕鬆的調性開出亮眼收視,連續霸榜Netflix冠軍。從事特殊清潔9年的盧拉拉,從2020年電視電影版開始擔任劇組顧問,儘管劇情並非全然取材自他親身接觸的個案,卻讓更多人關注到特殊清潔、遺物整理的需求。
閱讀更多
2024-09-02
郭美懿
據內政部最新統計,2023年全國家戶數約924萬戶,較2022年成長約1.65%,其中一人戶數約有332.3萬戶,佔總數的36%,比例最高,成長也最快速。少子化、獨居化、高離婚率,讓「孤獨死」不再是新聞中的罕見案例,果陀娛樂與公共電視合作的影集《人生清理員》,正是探討這個社會現象。製作人楊凱婷希望,透過這齣劇給大眾啟發,正視死亡,學會好好說再見。
閱讀更多
2024-08-12
彭蕙珍
「我要決定自己的末日。」綠光創藝董事長吳念真是礦工之子,對他來說,死亡一直在身邊,早已是日常,「從小看到災變,我都在哭,我不是哭死去的人,是捨不得被留下來的人。」隨著父親、弟弟、妹妹相繼過世,對生死他看得很淡然。52歲那年母親喪禮過後,他交代獨子吳定謙,「有一天我過世,燒一燒拿去法鼓山樹葬,不要立碑,清明節不用來掃墓。」疫情前,他和太太相偕簽下預立醫療決定書。他強調:「我們這一代都受過新式教育,對生死要看得很清楚,不要讓下一代有負擔。」
閱讀更多
2024-04-06
金範錫
「司機,請盡快開到樂天酒店。」那天是我演講的日子,眼看就快要遲到,於是我趕緊在醫院前面叫了計程車。計程車司機從後視鏡看了我一眼,轉身對我說:「咦?您不是金範錫醫生嗎?」
閱讀更多
2024-02-26
郭美懿
「很多人以為南部長輩不會寫遺囑,其實我們平均每周承辦2件以上,因為現在不動產價值越來越高;尤其是周邊有比他年輕的人走掉,或是另一半過世,看到小孩有爭執的時候,他會想不如自己先寫好!」經手過1200件遺產繼承的地政士李宜玲,一語點破傳統迷思。
閱讀更多
2024-01-22
照護線上
現代女性晚婚不孕人數越來越多,台灣凍卵協會理事長曾琬婷表示,隨著女性教育程度提高,女性逐漸拿回自己的生育權,選擇晚婚、晚生或不 生者 皆有,之前做的調查,也發現大家預期的生育年齡也越來越高,是不可避免的趨勢。然而身體狀態會隨年齡增加而逐漸衰退,因此非常建議女性要更清楚自身卵巢健康,才能全面掌握職涯、夢想與家庭生育等規畫,做多方考量。
閱讀更多
2023-11-29
郭美懿
80歲老太太與丈夫結褵60年,兩人育有2子2女,前不久老先生過世,生前雖未留下遺囑,但曾以口頭方式交代遺產分配方式。於是老太太按照丈夫意思,把他名下股票賣掉,連同現金、定存等近5000萬元全數匯給兒子。沒想到,老太太雖是據丈夫指示分產,但口頭遺言不具法律效力,也確實侵害女兒權利,八旬老媽媽竟被兩個女兒一狀告上法院…「老太太一生奉公守法,被告就算了,竟然還是生她、養她、一手拉拔長大的親女兒提告,這種親情的撕裂,真的蠻遺憾的…」遺傳繼承法律專家劉韋德感嘆。
閱讀更多
1/ 9
第 1頁,共 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