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條件: 神經系統

顯示第 2130 項,全部搜尋結果有 211

母親88歲後,能走到廁所、也吃得了美食!直到最後都沒把我和弟弟忘記,兩年後在睡夢中與世長辭

tCol 2024-07-04

黑川伊保子

母親88歲後,能走到廁所、也吃得了美食!直到最後都沒把我和弟弟忘記,兩年後在睡夢中與世長辭

如果將年輕時的身體設為一百分,接下來的日子,分數會緩步減少。但是這不是必須悲傷,也不是必須逆轉的事。因為細胞和 神經系統 在充滿了旺盛活力下死去是件相當痛苦的事。活跳跳的心臟驟然停止,光是想像就很痛苦。事實上, 經歷過這種狀況而生還的人, 也是這麼說的。

閱讀更多

「硒」元素具抗氧化作用!助年長者預防神經退化性疾病

tCol 2024-06-06

NOW健康

「硒」元素具抗氧化作用!助年長者預防神經退化性疾病

隨著全球人口高齡化趨勢日益明顯,對於老年健康的關注與日俱增,阿茲海默症、帕金森氏症等神經退化性疾病,以及身體抗發炎議題更是受到民眾關注,在預防神經退化和抗發炎的營養醫學方面,人體必需微量元素「硒」的補充,對於維護大腦功能和預防神經相關疾病,逐漸受到重視。

閱讀更多

用咖啡開啟活力一天?醫示警:9種人不宜喝咖啡!這族群每天喝2杯,「死亡風險升高105%」

tCol 2024-05-22

郭美懿整理

用咖啡開啟活力一天?醫示警:9種人不宜喝咖啡!這族群每天喝2杯,「死亡風險升高105%」

許多人用咖啡開啟活力一天,除了提神醒腦,適度飲用咖啡還有防癌、抗氧化、預防慢性病等好處。但重症醫師黃軒提醒,有9類人不適合喝咖啡,特別是高血壓患者更須克制攝取量,若每天喝2杯或以上的咖啡,可能會使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升高1倍多。

閱讀更多

自體免疫疾病居重大傷病第3位!補對1元素對抗慢性發炎

tCol 2024-04-23

NOW健康

自體免疫疾病居重大傷病第3位!補對1元素對抗慢性發炎

據衛福部統計資料顯示,自體免疫疾病在台灣10大重大傷病之中排名第3位,患者除了承受疾病之苦,影響生活品質之外,長期免疫系統失調也會提升罹患癌症的風險。因此,預防並治療自體免疫疾病,以減少身體的慢性發炎反應顯得格外重要,其中「硒」元素就是不可或缺的角色。

閱讀更多

運動風切恐引起眼睛乾澀不適?醫曝乾眼症治療2方向

tCol 2024-04-19

NOW健康

運動風切恐引起眼睛乾澀不適?醫曝乾眼症治療2方向

乾眼症是眼科門診中常見的文明病,除了環境因素、體質狀況、生活習慣外,由於現代人長時間使用3C產品和智慧型手機,導致眨眼頻率減少、淚水分泌降低,使得罹患乾眼症的族群愈來愈多,甚至有逐漸年輕化的趨勢。眼科醫師提醒,乾眼症應及早治療,以免長期影響角膜,嚴重恐造成不可挽救的視力損傷。

閱讀更多

80歲四肢不自覺顫抖,診斷非帕金森氏症?中醫曝別被混淆,2種治療法找回生活品質

tCol 2024-04-13

NOW健康

80歲四肢不自覺顫抖,診斷非帕金森氏症?中醫曝別被混淆,2種治療法找回生活品質

四肢不自覺顫抖一定是帕金森氏症嗎?其實有另一種疾病表現的症狀與帕金森氏症很類似,都會出現顫抖症狀因此容易讓人混淆,中醫師高資承表示,曾收治1名80歲的患者經西醫診斷為「原發性顫抖」,這是一種 神經系統 障礙,但與帕金森氏症不同,並不會伴隨其他 神經系統 問題,其主要症狀是不自主的持續性顫抖。

閱讀更多

健保砍藥價是全民之福?專業藥師憂基層缺藥雪上加霜

tCol 2024-04-12

NOW健康

健保砍藥價是全民之福?專業藥師憂基層缺藥雪上加霜

健保署於22日公布今年藥價調整結果,將在4月起實施。健保署今年調整藥價,在1萬4000多種健保藥物中,共有4551項遭調降、僅17項升高,進一步分發現,藥價被砍最多的前3類藥物為心臟血管、 神經系統 、全身性抗感染劑用藥,新藥價於4月1日正式上路。

閱讀更多

如何判斷「吃壞肚子」或「食物中毒」?腸胃醫解析12種常見細菌病毒時程、肇因:這些症狀不能忍

tCol 2024-04-09

郭美懿

如何判斷「吃壞肚子」或「食物中毒」?腸胃醫解析12種常見細菌病毒時程、肇因:這些症狀不能忍

食物中毒事件頻傳,繼王品集團旗下餐飲「初瓦」韓式料理、「嚮辣」和牛麻辣鍋爆發56人用餐後不適就醫,連鎖鍋貼品牌「八方雲集」也傳出有民眾至北投分店購買餐點食用後,出現上吐下瀉狀況。國人外食機會多,日常出現腹瀉,如何判斷是吃壞肚子、還是食物中毒?什麼狀況應該就醫?

閱讀更多

白天5分鐘微休息,跟睡滿8小時一樣重要!3種放鬆習慣,舒緩疲勞恢復精氣神

tCol 2024-03-14

蔡宇哲, 蔡佳璇

白天5分鐘微休息,跟睡滿8小時一樣重要!3種放鬆習慣,舒緩疲勞恢復精氣神

我問過很多人,大家很常把休息當成是工作結束之後「順便」停留的時間,或是認為等待下一階段工作的這段空白期就叫做休息。用這種想法來看待休息的背後,就是認為休息其實是沒功能的、是被動的,是不需要主動安排在生活當中的。

閱讀更多

乳癌轉移仍有機會長期存活!醫師這樣說

tCol 2024-03-07

照護線上

乳癌轉移仍有機會長期存活!醫師這樣說

「細胞週期抑制劑與停經針已納入健保,幫助患者接受符合國際指引建議的治療,對停經前的荷爾蒙受體陽性轉移性乳癌患者非常重要!」三軍總醫院一般外科主任廖國秀醫師指出,多年來乳癌都是台灣女性發生率最高的癌症,乳癌的治療也持續進步。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