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14
蔡佳伶整理
台灣平均每4分2秒就有1人罹癌,然而許多癌友在治療過程中常發生營養不良、體重下降的問題,據《美國臨床營養學期刊》研究顯示,約40%的癌症病患死因是營養不良,而非死於癌症本身。臨床研究更顯示,體重在6個月內下降5%以上並合併倦怠無力、厭食、嗜睡、蒼白等,醫學上稱為惡病質(Cachexia),將加速死亡。60歲的許先生末期胰臟癌,味覺異常轉變,吃東西一律覺得很鹹,食不下嚥,體重在半年內從55公斤直線下降到38公斤。衛福部彰化醫院中醫師黃鋒榮表示,這是癌症患者常見的惡病質,透過居家醫療,每週1至2次的到宅看診,以中藥和針灸協助患者提升食慾,才有足夠的營養抗癌,味覺也慢慢恢復。
閱讀更多
2025-01-25
郭美懿
迎接春節9天年假,除了走春踏青,想必不少人已經列出追劇清單,窩在沙發上一口氣追完最夯新劇。不過許多人習慣在1天、甚至是連夜透過手機或平板電腦追完所有集數,對眼睛視力造成不小負擔。眼科醫師提醒,長時間近距離觀看手機或平板內容,應每30分鐘休息5至10分鐘,休息時可做「眨眼操」,閉眼2秒鐘,睜眼2秒鐘,反覆做5到10次,有助舒緩眼睛乾癢等不適症狀。
閱讀更多
2025-01-17
郭美懿
不少人會在春節穿戴紅色開運,其實飲食上「紅色食物」也具有強大的營養價值,供給身體滿滿元氣!營養師指出,紅色食物泛指各種畜肉類及偏紅色、橙紅色的蔬果等,如牛肉、 紅蘿蔔 、紅甜椒、番茄、西瓜、紅棗、草莓、櫻桃、紅豆等,能護心、養氣、提升免疫力!
閱讀更多
2024-10-11
NOW健康
蘋果搭載AI功能的iPhone 16手機受到廣泛關注,尤其是資深果粉或3C產品的先進者,不過剛拿到新手機、緊盯手機不離眼的習慣不僅傷眼,若玩到「廢寢忘食」的地步,再加上缺乏維生素A攝取,很有可能造成角膜營養不良而影響視力,不可不慎。
閱讀更多
2024-08-02
蔡康永
每一刻,都是有體會的當下。我現在寫這本書,最大的寫作動力,來自我對情商的三個信念。陽光般的明白、微風般的恰如其分、水滴般的逐步累積。我已經為「明白」寫了一本,也為「恰如其分」寫了一本,我要求自己把介紹「逐步累積」的第三本寫出來,這是我起碼該做到的。寫這三本書的過程中,我每寫一段,都會自問自答一番,清理自己的腦子,享受跟自己討論的樂趣跟領悟。跟大家一樣,我的心也是充滿妄念的神鬼之心,這事到死都不會改變,我需要找到方法,跟這顆神鬼之心密切的相處下去。這是我寫情商書的動力。
閱讀更多
2024-07-09
國泰綜合醫院消化內科主治醫師 蔡翔霖
腸躁症(大腸激躁症)是一種常見的功能性腸道疾病,影響全球數百萬人。它的特徵是腹痛、腹脹、腹瀉、便秘,或這些症狀的交替出現。腸躁症並不會導致腸道損傷或嚴重的健康問題,但它可能極大地影響患者的生活品質。腸躁症常出現在50歲以下青壯年族群,女性又比男性更為常見,確切的成因目前還有待進一步研究。本文將介紹腸躁症的主要症狀、可能的成因、診斷方式以及有效的治療策略。
閱讀更多
2024-05-17
郭美懿
長輩突然神智不清、動作遲緩、沒有力氣,可能不是老化或可能失智,而是欠缺某些維生素!彰化一名60歲陳姓婦人近來一個月出現昏沉、遲緩、無力、吃不下飯等狀況,家人以為是老化或失智,但就醫檢查發現她低血鈉,再進一步檢查竟是維生素B1缺乏,引起腦部病變。醫師提醒,老人家突然出現神智或體力上的問題,背後有很多原因,千萬別輕易歸於失智或正常老化而延誤就醫。
閱讀更多
2024-05-17
NOW健康
飯桌上常見洋蔥、芋頭、竹筍等,皆屬根莖類蔬菜,是許多大人、小孩平時補充營養的重要來源,但許多人卻不知道根莖類蔬菜的保存方法,一不小心就會放到變質或發芽,為了幫助各位能正確保存這類蔬菜,農糧署於臉書發文分享有關根莖類蔬菜的正確保存位置,提供民眾參考。
閱讀更多
2024-05-10
郭美懿整理
乳癌為台灣女性好發癌症第1位,發生率逐年遞增且有年輕化趨勢,但隨著醫學的進步,乳癌治療成效越來越好,預後也多能維持正常生活品質。但許多病友對於「罹患乳癌後的飲食」有許多顧慮,例如黃豆能不能吃、牛奶能不能喝等等,對此台北慈濟醫院侯沂錚營養師提供乳癌病友營養攝取原則,讓民眾能夠吃得健康又安心。
閱讀更多
2024-01-11
NOW健康
馬鈴薯近期開始採收出土了!每年1至3月都是國產馬鈴薯的產季,目前台灣包括雲林縣斗南鎮、虎尾鎮及臺中市神岡區、潭子區等地都有種植馬鈴薯,而經採收後的馬鈴薯,大多會貯放於冷藏庫保存,供國內市場鮮食及加工使用。農糧署臉書發文分享1道馬鈴薯料理的製作方法,供民眾善用當季食材,做出美味料理。
閱讀更多
1/ 9
第 1頁,共 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