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條件: 臥床

顯示第 7180 項,全部搜尋結果有 300

被醫生宣判只能活20歲 她帶腦麻兒跑遍全台240場路跑賽事 鋼鐵媽媽:「要當他雙腳,看全世界風景」

tCol 2023-06-08

呂佩芬

被醫生宣判只能活20歲 她帶腦麻兒跑遍全台240場路跑賽事 鋼鐵媽媽:「要當他雙腳,看全世界風景」

如果孩子被醫師宣判活不過20歲,會選擇怎麼陪伴他呢?單親媽媽陳嘉齡推著患有重度腦性麻痺的兒子小比,5年內參加了兩百多場馬拉松賽事,在2023年更帶著小比成功挑戰鐵人三項比賽。

閱讀更多

幫一名老奶奶洗完澡那一晚,奶奶就離世了!她感嘆:原來我幫她洗了舒服澡,才能安心離開

tCol 2023-06-06

聯合新聞網/ 綜合報導

幫一名老奶奶洗完澡那一晚,奶奶就離世了!她感嘆:原來我幫她洗了舒服澡,才能安心離開

生離死別是每個人都要面對的課題,近日就有一名老奶奶在辭世前,要求家人找人「幫她洗澡」,未料洗完澡當天晚上,奶奶就在睡夢中安然離世,許多網友都看哭了。一名女網友透過Dcard發文透露從事「幫老人家洗澡」的工作,日前她與同事前往一位老奶奶家中協助沐浴,將浴缸放置妥當、放水等待水溫適中時,老奶奶的兒子走來與她小聊幾句,對方表示奶奶如果在醫院、沒有插管的話,早就走了。等到兩人結束談話,原PO將奶奶扶進浴缸,並貼心地詢問「水會不會燙」,奶奶還搖頭回應表示不會太燙。

閱讀更多

巴金森病手指操:兩側手指頭有這2種不一樣,就要盡快至神經內科檢查

tCol 2023-06-01

照護線上

巴金森病手指操:兩側手指頭有這2種不一樣,就要盡快至神經內科檢查

「醫師,我一天得吃6次藥,應該怎麼辦?」65歲的李先生苦惱地說。那是一名巴金森病(帕金森氏症)病人,轉診到我的診間時,已進展到第4期。奇美醫院神經內科楊浚銘醫師指出,病人原本使用左多巴胺,但是藥效波動的狀況很明顯,剛服藥時還可以正常活動,但在經過一段時間後,就會變得很僵硬,甚至動彈不得。我們的目標是減少他的服藥次數,並盡量維持跟之前一樣的動作流暢度。

閱讀更多

2025邁超高齡社會,「這群人」掌握台灣2/3財富!壯世代協會提9大主張,推動年齡平權

tCol 2023-05-26

郭美懿

2025邁超高齡社會,「這群人」掌握台灣2/3財富!壯世代協會提9大主張,推動年齡平權

台灣將於2025年邁向超高齡社會,屆時全台逾2成人口將超過65歲,也就是每5人就有1人是高齡人口,如何因應超高齡化社會,將成為政府的重要政策議題。

閱讀更多

她在去旅遊車上腦出血,子孫決定不開刀、不急救!暖醫:想一想還有什麼事放不下?讓她安心善終

tCol 2023-05-16

Icu醫生陳志金

她在去旅遊車上腦出血,子孫決定不開刀、不急救!暖醫:想一想還有什麼事放不下?讓她安心善終

早上起床就收到簡訊,腦出血的阿嬤,在04:30往生了。護理小組長設定在06:30傳呼給我(我們醫院的傳呼系統可以預約傳呼時間),因為這是預期中的事,不是突發事件。所以,小組長不會第一時間傳呼給我,而是很貼心的在估計我已經起床後再傳。

閱讀更多

一次跌倒坐上輪椅,讓94歲岳父從此臥床!急診醫師脫白袍斜槓健身教練,教長者用兩支竹杖抗衰老

tCol 2023-05-15

小虎文

一次跌倒坐上輪椅,讓94歲岳父從此 臥床 !急診醫師脫白袍斜槓健身教練,教長者用兩支竹杖抗衰老

「在遶境途中看到穿著復健腰帶的朋友,很想給他一根竹杖:起來一起動,就不需要穿腰帶了!」長期推廣熟齡運動的「不倒翁學校」創辦人郭健中說。55歲的他,堪稱「斜桿中年」的代表:當醫師、做導遊、也是健身教練,中年提早脫下白袍,為了就是找自己-「別小看這一根竹杖,這就是我的人生志業!」

閱讀更多

當年自私留住病母,求醫師插管延命「酷刑3年」!利菁懺:再做一回我的媽媽,願用一生補償

tCol 2023-05-14

郭美懿整理

當年自私留住病母,求醫師插管延命「酷刑3年」!利菁懺:再做一回我的媽媽,願用一生補償

當親愛的家人走到生命終點,許多人總面臨該盡全力搶救或讓對方沒有痛苦離世的兩難。知名主持人利菁在母親節前夕發文,自責為了留住病母,讓醫師為媽媽插上鼻胃管延命,更為了不讓媽媽拔掉管子而綁住她的手,人生最後3年不能吃、不能說、不能動猶如「酷刑」。有醫師便呼籲,生命是為了享受人生而繼續,應尊重病人主張,維持生命最後的尊嚴。

閱讀更多

82歲爺跌倒入院,從臥床到自我照護只花14天!擺脫「溺愛式照顧」,學習「放手」讓他獨立自信

tCol 2023-05-11

郭美懿

82歲爺跌倒入院,從 臥床 到自我照護只花14天!擺脫「溺愛式照顧」,學習「放手」讓他獨立自信

台灣將在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屆時每5人就有1人年逾65歲,加上少子化問題嚴重,使得「老老照顧」或「1人照護多人」的情況越來越普遍,也形成為社會沉重負擔。不過傳統「無微不至」、「隨侍在側」的照顧,真的正確嗎?專業護理師提出呼籲,國人應導正凡事幫他做的「溺愛式照護」觀念,學著「放手」才能讓失能者或長輩有獨立生活的能力,重拾自主性與尊嚴。

閱讀更多

照顧爸媽的孩子有福報?不是當事人就別多嘴!心理師:手足出錢也要同理心,3方法舒緩照護壓力

tCol 2023-05-10

王聖華/任林教育基金會諮商中心副所長

照顧爸媽的孩子有福報?不是當事人就別多嘴!心理師:手足出錢也要同理心,3方法舒緩照護壓力

照顧父母的孩子最有福報?提到長輩老後的照護,多數人腦海會自動浮現這幾句話:「父母生養我們,照顧他們天經地義」、「家有一老如有一寶」…,這是我們優良的華人文化,也是對於生、育我們的父母所表達的敬意。但換個情境來看,如果老父母已經處於失能狀態,需要人攙扶移動、需要人照顧起居,你這個句子會有變化嗎?再者,如果有失智的狀況,或者長期臥病在床,而且你是主要照顧者的話,心中的這句話,又會變成什麼樣子呢?

閱讀更多

媽媽二度中風誰來顧?她停職奔走「快撐不下去」…哥哥出錢妹出力,聯手「第三方」盡孝心

tCol 2023-05-05

優照護

媽媽二度中風誰來顧?她停職奔走「快撐不下去」…哥哥出錢妹出力,聯手「第三方」盡孝心

曉蘭的母親鍾媽媽二度中風,又倒下去了,全家憂心忡忡,好不容易從鬼門關前搶救回來,但接下來的難題,卻讓全家人更不知如何是好。因為,這次中風造成鍾媽媽半身癱瘓,完全復原的機會並不高,往後可能都需要 臥床 ,飲食起居及醫療復健等,該怎麼照顧?誰來照顧?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