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條件: 貧血

顯示第 4150 項,全部搜尋結果有 264

睡不飽,卻總在清晨5點自然醒?當心氣虛惹禍,1方法減壓對抗疲勞,找回一夜好眠

tCol 2023-06-02

彥寬

睡不飽,卻總在清晨5點自然醒?當心氣虛惹禍,1方法減壓對抗疲勞,找回一夜好眠

劉小姐每天早上5 點左右醒來,總覺得沒睡飽,但是也睡不著了。因為早起,上午偶爾會犯睏,到了下午更容易犯睏,渾身沒勁,她知道自己精氣神不太足,經過練習吐納法一段時間,效果出來了,明顯感覺呼吸更順暢,精神變好,精力充沛,身上沒有疲憊感和乏力感了,整個人神清氣爽,心情愉快。

閱讀更多

44歲中校「跳繩5分鐘」休克,裝葉克膜搶救!醫:「這些族群」小心,激烈運動前先做1件事

tCol 2023-06-01

郭美懿

44歲中校「跳繩5分鐘」休克,裝葉克膜搶救!醫:「這些族群」小心,激烈運動前先做1件事

陸軍南測中心昨(5/31)日驚傳44歲軍官進行「5分鐘跳繩測驗」時突然倒地休克,當場失去呼吸心跳,同袍見狀緊急實行CPR,再轉台中榮民總醫院嘉義分院救治,目前仍在加護病房裝葉克膜搶救中,尚未脫險。至於休克原因,有待院方診斷後釐清,也未知中校是否有慢性病史。

閱讀更多

燕麥不只降膽固醇,還能降血脂、改善便秘!醫曝「正確吃法」,4種人慎吃:錯了反害血糖飆

tCol 2023-05-30

中時新聞網 施春美

燕麥不只降膽固醇,還能降血脂、改善便秘!醫曝「正確吃法」,4種人慎吃:錯了反害血糖飆

現代人擔心膽固醇過高,又怕藥物傷害肝、腎臟,會尋求降膽固醇的食物療法,醫師表示,現已有5種食物被驗證可降低膽固醇,其中,燕麥要吃燕麥片,而非高升糖指數(GI)的燕麥奶,以免血糖劇烈波動,一名病患每天喝一大瓶燕麥奶,一段時間後,膽固醇還未見明顯改善,反而導致血糖飆高。

閱讀更多

小腹凸如4月孕肚,竟是子宮肌瘤!台3成女性有困擾,這療法「免開刀」恢復快,肚子小1號

tCol 2023-05-19

郭美懿整理

小腹凸如4月孕肚,竟是子宮肌瘤!台3成女性有困擾,這療法「免開刀」恢復快,肚子小1號

42歲陳小姐2~3年前經期開始變得不規律,不但經血量大、血塊多,還併有頭痛、腰痠等症狀。診療後發現她的子宮內有一顆近10公分肌瘤,醫師建議手術切除,她卻害怕遲遲不敢手術。由於症狀持續加重,小腹突出如懷孕4個月,最近在醫師建議下決定進行「無創海芙刀」治療,術後5個月腰痠、血塊多等症狀都改善,就連腹部都小一圈,重新穿上小1號的褲子。

閱讀更多

走路慢、記性差、藥吃比飯多…只是正常老化?台大醫師:出現5狀況可帶爸媽看「老年醫學科」

tCol 2023-05-16

郭美懿

走路慢、記性差、藥吃比飯多…只是正常老化?台大醫師:出現5狀況可帶爸媽看「老年醫學科」

至2022年6月底為止,台灣65歲以上人口已超越398萬人,因應高齡化社會來臨,追求活躍老、健康老蔚為潮流,也帶動老年醫學的發展。不過,究竟什麼是老年醫學?哪些狀況適合去看老年醫學科呢?

閱讀更多

沒三高、生活正常竟罹末期腎病,她憂工作怎麼辦?醫推「這方法」可在家進行:一覺睡醒完成「洗腎」

tCol 2023-05-04

郭美懿

沒三高、生活正常竟罹末期腎病,她憂工作怎麼辦?醫推「這方法」可在家進行:一覺睡醒完成「洗腎」

台灣洗腎人口逾9萬人,高居全球第1,病患得知自己需要洗腎往往晴天霹靂,更因傳統洗腎方式耗費時間,影響生活甚鉅。不過現在已有另一種洗腎方式「腹膜透析」可以選擇,病友可自行在家進行腹膜透析,甚至利用睡覺時間,一覺睡醒後洗腎也完成了,只需要每個月回門診一次即可。

閱讀更多

50後每2人就有1位罹痔瘡!醫揭「這8種人」是好發族群,日常5件事保養:不再如坐針氈

tCol 2023-04-27

郭美懿

50後每2人就有1位罹痔瘡!醫揭「這8種人」是好發族群,日常5件事保養:不再如坐針氈

現代人久坐、少動,加上飲食習慣不佳,很容易罹患痔瘡,調查更顯示50歲以上國人有一半都患有痔瘡,而且男女比例相當。由於痔瘡發生位置尷尬,許多人忌諱就醫,但現在已有新的治療方式—「微創雷射痔瘡消融手術」,不但大幅縮短手術時間與住院日,疼痛度及傷口都比傳統切除手術小許多,患者可以很快回到職場,不耽誤工作。

閱讀更多

不是地瓜葉!「高纖蔬菜排行」榜首是它:不只助排毒、解便秘,還能改善更年期不適

tCol 2023-04-12

郭美懿

不是地瓜葉!「高纖蔬菜排行」榜首是它:不只助排毒、解便秘,還能改善更年期不適

國人外食比例接近7成,尤其早、午餐比例最高,但用餐「老是在外」往往吃進過多油脂與醣類,又因蔬果攝取不足而缺乏膳食纖維。營養師李婉萍提醒,缺乏膳食纖維易導致便秘、累積毒素,可透過高纖蔬果補足,除了地瓜葉、菠菜等「深綠色蔬菜」,牛蒡、香菇、黃秋葵與苦瓜的排名竟然遙遙領先。

閱讀更多

流感、新冠肺炎、過敏性鼻炎…呼吸困難怎麼辦?台大醫解析6種病因:呼吸喘就看「這一科」

tCol 2023-03-22

郭美懿

流感、新冠肺炎、過敏性鼻炎…呼吸困難怎麼辦?台大醫解析6種病因:呼吸喘就看「這一科」

新冠疫情趨緩,指揮中心也大幅放寬口罩令,不過流感等呼吸道病毒仍持續於社區活動,光是上週(3/14~3/20)門急診類流感就診人次就高達47,009人次,預估要到清明節之後、4月中旬才能脫離流感季。無論是流感、新冠肺炎、過敏性鼻炎,都會有呼吸困難的症狀,一旦覺得呼吸卡卡、甚至喘不過氣來,是不是就要趕快就醫呢?如果想看醫生要掛哪一科?又可能是罹患什麼疾病?

閱讀更多

罹乳癌10年轉移骨頭,她哭喊「不要救我,錢留給女兒」!醫這句話暖哭3.8萬人:不會讓妳痛苦的

tCol 2023-03-21

胡肇芳、郭美懿整理

罹乳癌10年轉移骨頭,她哭喊「不要救我,錢留給女兒」!醫這句話暖哭3.8萬人:不會讓妳痛苦的

台灣乳癌發生率逐年攀升,女性終其一生每12人就有1人可能罹患乳癌,且有年輕化趨勢。乳房外科醫師江坤俊透露,有位抗癌近10年的病患近來病情加重,竟求他「別救了」,想把賺來的錢留給女兒。這番話讓江坤俊感到心疼,在心中對病人許諾:「我會更努力,如果我真的不行,我也不會讓妳痛苦」,暖哭3.8萬名網友。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