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條件: 貧血

顯示第 3140 項,全部搜尋結果有 264

大陸前總理李克強突發心臟病,搶救無效逝世!健保署:危險因子有8項,出現這些症狀必須就醫

tCol 2023-10-27

中時新聞網 施春美

大陸前總理李克強突發心臟病,搶救無效逝世!健保署:危險因子有8項,出現這些症狀必須就醫

大陸前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昨因突發心臟病,經搶救無效,今晨於上海逝世。根據台灣衛福部111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共計2.3萬人死於心臟疾病,平均約22分鐘就有1人。健保署指出,心臟病發作危險因子共有8項,例如三高患者,未來得到心臟疾病的風險比一般人高。心臟病發作時,患者常會出現胸悶、胸痛、呼吸困難、噁心嘔吐等症狀,這時就必須警覺並及早就醫。

閱讀更多

從唇色看健康!中醫師透露:唇色變化恐是身體發出警訊

tCol 2023-09-28

NOW健康

從唇色看健康!中醫師透露:唇色變化恐是身體發出警訊

現代人最在意的是氣色好不好,每個人都希望容光煥發,脣紅齒白、皮膚透亮就成為大家最羨慕的樣貌,門診中經常遇到患者希望透過調理改變「唇色」,到底不同唇色是不是跟健康有對應相關?

閱讀更多

為何心跳會忽快忽慢?心律不整原因與治療方法全解析

tCol 2023-09-01

NOW健康

為何心跳會忽快忽慢?心律不整原因與治療方法全解析

正常人的心跳會呈現規律的跳動,只有在特定的狀況下,才會突然加快或變慢,如人體在激烈運動時心跳便會加快,而休息或睡覺時心跳則會變得較為緩慢,但有些人卻可能會因先天或後天身體出現問題,而導致心律不整。究竟什麼是心律不整?心跳1分鐘跳幾下才正常?常見的原因與症狀有哪些?若有心律不整該如何治療?平時應該如何預防心律不整?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病房主任黃奭毓醫師將帶大家一起了解。

閱讀更多

家人臨終不餵食、不急救誰能做到…施昇輝23天內送走雙親:做不到善終別自責「你並不孤單」

tCol 2023-08-08

第三人生任我行─施昇輝

家人臨終不餵食、不急救誰能做到…施昇輝23天內送走雙親:做不到善終別自責「你並不孤單」

要做到很多專家建議的「善終」,其實非常困難,因為最大的心理障礙就是「於心不忍」,甚至事後可能會後悔「自己是不是太早放棄了?」

閱讀更多

超傷身「4種隔夜菜」別再吃!冷藏勿超過●●小時…隔夜西瓜這樣吃「曾有一家三口送醫」

tCol 2023-07-28

翁申霖 整理

超傷身「4種隔夜菜」別再吃!冷藏勿超過●●小時…隔夜西瓜這樣吃「曾有一家三口送醫」

隔夜菜有多傷身?有營養師提醒,倘若亂吃隔夜菜,容易造成食物中毒,既傷身又傷腎;此外,包括保存、加熱方式錯誤,也會對身體造成危害。

閱讀更多

嗜冰成癮竟是病,「缺鐵性貧血」致頭暈、疲勞…嚴重恐心衰竭!日常補鐵這樣吃,配維他命C更好

tCol 2023-07-26

郭美懿

嗜冰成癮竟是病,「缺鐵性 貧血 」致頭暈、疲勞…嚴重恐心衰竭!日常補鐵這樣吃,配維他命C更好

夏日炎炎,吃冰消暑又透心涼,但如果對冰品有無可抑制的狂熱,甚至「嗜冰成癮」,恐怕暗藏疾病!一名19歲女子不分季節隨時都想來杯加滿冰塊的手搖飲和冰品,就算吃到渾身打顫,甚至牙齒刺痛痠軟都無法戒口,讓家人擔心不已。就醫檢查後,才發現女子「嗜冰成癮」,其實是缺鐵性 貧血 的病徵。

閱讀更多

酷暑加重婦女更年期潮熱症狀!女中醫教妳緩解不適對策

tCol 2023-07-21

NOW健康

酷暑加重婦女更年期潮熱症狀!女中醫教妳緩解不適對策

夏天高溫溼熱,身體發熱、冒汗或臉紅是常見的現象,但如果是稍微一動就突然熱得受不了,情緒易怒,或是晚上睡眠斷斷續續,若又正好是在50歲前後的女性,那麼很可能是更年期警訊,千萬不要掉以輕心。

閱讀更多

疲憊、發燒、骨頭疼痛!骨髓纖維化警訊與治療

tCol 2023-07-10

照護線上

疲憊、發燒、骨頭疼痛!骨髓纖維化警訊與治療

請問骨髓纖維化好發在哪些族群?

閱讀更多

10大癌症殺手》子宮內膜癌、大腸癌都好了,又罹胰臟癌!她靠這招多活15年,年過50至今生龍活虎

tCol 2023-06-28

三軍總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 饒樹文

10大癌症殺手》子宮內膜癌、大腸癌都好了,又罹胰臟癌!她靠這招多活15年,年過50至今生龍活虎

編按:大腸癌已連續15年蟬聯癌症發生人數之首,依據國民健康署最新癌症登記最新資料顯示,2020年大腸癌新診斷個案有1萬6829人,等同於每31分14秒就有1人被診斷為大腸癌;其中男性發生率為女性的1.5倍,每年有超過6000人死於大腸癌,位居我國主要癌症死因的第3位。這些年屢見名人不敵大腸癌病逝,除了66歲作詞人李坤城,還有豬哥亮、賀一航、李國修等人,而去年離世的余苑綺得年僅39歲,身後遺下兩名年幼子女,更令人萬分不捨。大腸癌被稱為「沉默的殺手」,初期並無明顯病徵,且大部分的大腸癌患者沒有家族病史,卻與各種慢性疾病息息相關,有非常大比例是因為後天的生活習慣或飲食習慣所引起。由於近9成大腸癌發生於50歲以上民眾,且發生率隨年齡增加而升高,為降低大腸癌的發生率及死亡率,國民健康署提供50~74歲民眾每2年1次免費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經實證研究,每2年定期篩檢可降低29%晚期大腸癌發生率與35%死亡率。早期大腸癌易治癒且5年存活率達9成以上,但第4期大腸癌存活率則不到2成。由於早期大腸癌無症狀,但可透過定期篩檢提早發現,因此要「腸」治久安就要定期篩檢,達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目的。三軍總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饒樹文指出,預防大腸癌,最好的方法就是定期篩檢,也可以多吃益生菌,有助於抑制大腸內有害細菌,減少致癌物的產生。除此之外,出現哪些症狀時要提高警覺、盡早就醫檢查呢?(原文刊載於2022/8/22,更新時間為2023/6/21)

閱讀更多

當心常見4類「重金屬殘留」引發中毒!長期疲勞、掉髮建議檢查血液,常見2方法幫助排毒

tCol 2023-06-13

NOW健康

當心常見4類「重金屬殘留」引發中毒!長期疲勞、掉髮建議檢查血液,常見2方法幫助排毒

為了響應環保和減少塑化劑的危害,政府積極推動各項減塑政策,其實除了外來物塑化劑等環境荷爾蒙之外,台灣整合醫學推廣協會理事長暨卓越健康診所院長劉士銘表示,人體內的重金屬殘留問題也相當嚴重,但由於重金屬殘留所帶來的危害並非立即性,因此長期被忽視,等到發現時已全身是病,若能定期檢測,搭配螯合排毒療法與微量元素,特別是硒的補充,能幫助重金屬排出體外,降低罹患疾病的風險。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