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07
好險網 / 紀佳妘
台灣日前出現首位接種AZ疫苗後出現血栓反應的個案,就有網友透露「這是我朋友的親弟弟」,更自費70萬元打免疫蛋白保命,讓許多人直呼打疫苗前應買疫苗保單,不過到底疫苗保單該怎麼挑,一張圖讓你比出承保、給付條件等差異。
閱讀更多
2021-06-04
胡文龍/澄清醫院中港院區小兒神經科主任
醫學期刊報導,新冠病毒在抵抗力不好的人身上,發生重症的機會也會增高;相對地,如果抵抗力夠好,就算被新冠病毒感染,可能也只會是無症狀感染者。所以了解並實踐“如何增加自己的免疫力”,在個人對抗新冠病毒方面,實在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
閱讀更多
2021-05-24
拿督鄭博見DAC(Dato'Anthony Cheng)
編按:曾獲「華人楷模年度人物」、馬來西亞拿督鄭博見不幸罹患新冠肺炎,原本症狀輕微、在家自我隔離的他,染疫14天後病情急轉直下一度命危。從鬼門關走一遭回來,拿督鄭博見公開染病全過程,他以自身經歷奉勸確診病患一定要做血液和肺部X光檢驗,了解自己的真實病情。 事實上,台灣與國外都曾發生多起COVID-19 患者,猝死在家中的悲劇,胸腔暨重症醫師黃軒說明,無症狀或輕症感染者如果合併「隱形缺氧(Silent Hypoxia)」,該患者的症狀會讓許多醫師大感驚訝,原本認為這些缺氧的人應該已經處於休克狀態,但他們往往卻意識清楚可以正常應答,甚至還能滑手機。由於沒有明顯症狀,等到發現不對勁要送進急診時,往往已經太遲了。 然而,在疫情延燒時期,冒然衝急診是很危險的舉措,那麼,在家自我隔離的確診者,該如何才能知道自己是否出現「隱形缺氧」呢? 黃軒醫師強調,民眾不必過度恐慌,德國研究顯示,COVID-19確診者中,只有32%會出現「隱藏缺氧」症狀。另外,出現合併隱藏缺氧症狀的染疫者死亡率只有18%,甚至比出現合併典型呼吸困難衰竭症狀的染疫患者死亡率約30%,還要來得更低。 黃軒醫師建議, 若是輕症或無症狀患者不安心,可以考慮購買「血氧濃度計」或是有些智慧手錶就有提供血氧偵測功能,若低於90%就要提高警覺。 美國的作法也很值得參考,一開始由醫護人員確認輕重症、分艙分流後,輕症或無症狀患者在家自我隔離期間,由家庭醫師遠端視訊看診、隨時掌握病情,這也值得台灣借鏡。 最後,再次提醒,此時千萬不要輕易衝急診室,不但讓醫療量能負擔加劇,由於急診室可能充滿各種變異病毒,不小心帶病毒回家就得不償失囉。 以下是大馬拿督鄭博見染疫的親身告白:
閱讀更多
2021-05-21
李易紓
台灣進入三級警戒,也是不少人在家工作、停課不停學的第一週,社群上父母頻發文哀嚎,直呼出現頭痛、 身體不適 、呼吸不順等症狀,這可不是得了武漢肺炎,全都是因為小孩在家!近2周的「停課不停學」,是所有台灣家長第一次遇到,目前教育部規劃實施到5/28,但疫情之嚴峻,以各國從去年開始,幾乎實施線上教學長達1年多,到現在都還沒有全面恢復實體教學來看,台灣「停課不停學」繼續下去,機率其實很大。
閱讀更多
2021-05-14
黃健誠
隨著COVID-19疫情在台灣迅速升溫,雙北的防疫警戒甚至已提升至第三級,近幾日都連續增加逾百例本土案例,未來疫情恐怕仍持續拉警報。不少民眾緊張不已,也連帶地讓防疫險、疫苗險等相關保單的詢問度大增。
閱讀更多
2021-05-11
優照護
靜靜等水沸騰,依序加入茶葉、香料,蓋上蓋子悶一下,倒入杯中,一杯香料奶茶就是午後美好的序曲。對許多人來說,70歲是個充滿「但是」的時期,想去做什麼、想學什麼,想吃什麼,都被「但是」給擋了下來,對於再2年就要面對人生下一階段的袁儀來說,70歲是從「心」開始的年紀,她想要遵從心的嚮往去嘗試新事物、學習新東西,不再圍繞著丈夫、子女打轉,70歲是逗號,不是句號。
閱讀更多
2021-05-10
李易紓
隨著年紀增長,生理上的老化可能帶來 身體不適 ,尤其中年後,容易出現頻尿、急尿甚至漏尿的問題,衛生福利部基隆醫院婦產科主任陳致宇表示,可多作凱格爾運動(Kegel exercise),訓練骨盆腔底的肌肉群,強化肌肉群,男女老少都能練習,改善尿失禁、早洩等問題。
閱讀更多
2021-04-27
NOW健康
「曾經得過胃潰瘍,治療後還是會不時犯一下胃痛,但只要吃腸胃科醫師開的胃藥就可以減緩不舒服。這次沒想到連吃胃藥都沒有改善,工作一忙也沒有多想,突然驚覺這次一痛就是半年過去了!」28歲的張小姐因持續的胃痛,連吃藥都無法解除不適而困擾。
閱讀更多
2021-02-23
古堅純子
塞滿物品的住家,基本上都缺乏徹底清掃。若沒有定期打掃,灰塵與黴菌很可能成為縮短壽命的原因。
閱讀更多
7/ 19
第 7頁,共 1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