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06
李易紓
農民曆上的每個節氣,如能食用當令在地食材,不但符合中醫強調的養生順應四時,從健康的角度,更能補足缺乏的營養素。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與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合推以營養素為出發點的「食民曆」。
閱讀更多
2020-12-28
李易紓
長期牙齒痛、牙齦腫,有可能是慢性「牙周病」發生!大家常聽到的牙菌斑俗稱「牙垢」,是由細菌、食物殘渣、脫落的口腔上皮細胞和唾液組成,而「牙結石」就是牙菌斑 鈣 化後堆積而成。醫師說,保護牙齒健康,可不能等到牙齒痛、牙齦腫才求診,平時的正確潔牙方式很重要,刷牙時機、工具與動作都是關鍵。
閱讀更多
2020-12-22
李易紓
上班族謝小姐,因為經常性憋尿,又沒有補充足夠水分,解尿時出現疼痛且有灼熱感,下腹部疼痛難耐,甚至有血尿!原本擔憂自己是否罹患癌症,但經過醫師問診檢查後,判斷為泌尿道感染,且膀胱也已發炎,若再耽誤就醫,恐會引發腎臟感染,所幸經過治療已恢復健康。
閱讀更多
2020-12-17
李易紓
骨質疏鬆症又稱為無聲的殺手,早期大多沒有明顯症狀,可能只出現身高變矮、駝背等外觀變化,許多患者不以為意,僅把它當成正常老化現象,但單單只是不小心跌倒或是突然用力過猛,就可能因骨骼脆弱而造成骨折,而骨折引發的疼痛與行動限制,會嚴重影響到生活品質,甚至可能導致死亡。
閱讀更多
2020-12-14
李易紓
秋冬的氣溫變化大,血壓高低起伏不定,成了腎臟的隱形殺手!人體的腎絲球是非常敏感的構造,血壓忽高忽低所造成的壓力差,往往容易讓腎絲球質接受到機械性的損害,引起血管硬化,讓腎臟過濾淨化血液的功能變差,也就是「高血壓腎病變」,要保護腎臟,首要控制血壓。
閱讀更多
2020-12-04
照護線上
張阿姨被診斷出糖尿病,她聽從醫師的建議開始積極運動,因此每天早晨都到公園散步,原本一天都能走上四圈,約莫2000公尺的距離。但最近張阿姨只走一小段路,就會開始腳痛,必須停下來休息。張阿姨發現自己走的距離越來越短,有次竟然走不到50公尺,就開始感到痠痛,雖然坐下來休息一會兒又能繼續走,但走不到50公尺,那種難受的痠麻痛感又再度襲來。
閱讀更多
2020-12-04
吳明珠
養生融入生活之中,才能達到最高效益,在我們吃的部分,其實有很多養腎的食物,只要每天融入一些,調整食譜,加一些進到料理來,也能吃出好腎氣。補腎的食物非常的多,而且都是隨手可得,經濟又實惠,只要每天變化料理方式,就能吃出好腎。而補腎食材首選第一便是黑色食物,中醫認為,色黑者入腎,黑色屬水,水走腎,想要補腎可多吃黑色食物。
閱讀更多
2020-11-19
李易紓
過去大家常認為,65歲以上的長者才會有行動力問題,在中年時不會特別留意,但事實上,40歲開始肌肉每10年會減少8%,身體開始出現痠痛、疲勞及無力感,常會有起床起身變得困難、走路步伐變小、提重物變得吃力等狀況,甚至變成肌少症。
閱讀更多
2020-11-16
李易紓
在秋冬濕冷季節時,骨頭或是關節總是感到痠痛、不舒服,讓人心情很不美麗。在面對骨頭慢性毛病時,醫師說,其實多留意一些居家小細節,就能夠減少骨頭和關節不舒服的頻度和程度。
閱讀更多
18/ 30
第 18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