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04
白雁時尚氣功 / 白雁老師
春天是心血管疾病好發的季節,主要是這時候乍暖還寒,氣溫變化很大,容易引起血管收縮,調節能力不好的人就容易突發心臟病。例如冠心病是心臟血管阻塞所引起,也就是一般常說的動脈硬化,當血管狹窄或阻塞,血液不易通過,會造成心臟缺氧而引發心絞痛;甚至導致心臟肌肉壞死,發生急性心肌梗塞、心臟衰竭或猝死。除了氣候因素,壓力也是心血管天敵。如果平時工作壓力大又缺乏運動,遇到天氣驟變,會加速血管硬化,也增加中風及心臟病突發的機會。
閱讀更多
2021-02-01
李易紓
隨著年紀增長,不少人有活動力變差、容易跌倒、關節加速退化這些困擾,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肌少症」。肌少症2016年開始,在被台灣當作一個疾病來看待,顧名思義就是肌肉隨著年紀加速萎縮,讓人無法好好控制身體、肌肉無法支持關節,導致關節磨損。
閱讀更多
2020-10-15
李易紓
不少民眾常會選擇魚油、紅麴等保健食品,希望能讓自己更健康,但是卻沒留意已經在服用的慢性藥,有些無法和這些保健食品一起使用,甚至認為,只要將時間錯開就能避免交互作用,這其實是錯誤觀念!
閱讀更多
2020-10-14
林志豪醫師
中風的危險因子除了之前有跟大家提到的抽菸,高血壓也是導致中風的一項關鍵因素。血壓高容易導致粥狀動脈硬化,較脆弱的血管就有可能破裂,這樣的情形若發生在腦血管,就會形成所謂的出血型腦中風;或是血管越來越狹窄,最後塞住了,造成梗塞型腦中風。
閱讀更多
2020-10-12
創健預防醫學機構 共同審稿/創健 營養師
近來瘋迷全球的168間歇性斷食,間歇性斷食與其說是節食,不如說168間歇性斷食這是一種飲食模式。「我想減重,我用間歇性斷食讓自己吃少一點。」,旁敲側擊調整「進食時間」與「餐次」,168間歇性斷食減少每日多餘熱量攝取,並降低體內分泌胰島素,促進脂肪分解,來輔助減重。
閱讀更多
2020-09-17
白雁時尚氣功 / 白雁老師
陳小姐年近50歲,這兩年有頭痛、頭暈、胸悶、失眠、情緒不穩的症狀,高血壓控制不好,體重也直線上升。陳小姐決定改變生活方式,除了控制飲食、按時服藥外,也開始練習氣功。3個月不到,整個人煥然一新,不再整天心情鬱卒,更驚訝的是更年期不適症狀明顯改善,最近回診時醫生還將她的 降血壓 藥量調降了。
閱讀更多
2020-09-07
林芷揚
台灣人愛喝咖啡,早晨、飯後來一杯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但如果適逢感冒或因疾病需服用藥物,喝咖啡就得小心了!提醒民眾,有服用 降血壓 、鎮靜安眠、治療骨鬆等藥物,喝咖啡時應與服藥時間有適當間隔。
閱讀更多
2020-08-24
林芷揚
控制血糖是糖尿病患者的首要任務!值得注意的是,造成血糖升高的原因很多,飲食及生活習慣為常見的主要影響原因,但有部分血糖升高可能因為發炎感染、壓力、藥物使用所導致。
閱讀更多
2020-08-20
NOW健康
不要吃太鹹選擇低鈉鹽,這有可能讓許多人陷入迷思,低鈉等於少鹽,購買食用鹽或食品時,只要看到標註低鈉,就會有種安心感;然而事實上低鈉不等於低鹽,部分低鈉產品為了保持口感,會用鉀代替鈉,如果腎臟功能不佳鈉排出困難,再加上正在使用部分 降血壓 藥物,最危險有可能發生心律不整導致死亡。
閱讀更多
5/ 13
第 5頁,共 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