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3
蔡宏斌
靠窗的那張床,陽光靜靜的灑落,映在老爺爺的身上。江老爺爺今年75歲,江奶奶一邊幫老爺爺按摩雙腳,一邊心疼地說:「我的老伴已經這樣躺了20年了!他是一位大學教授,20年前在課堂上突然倒下,台下的學生見狀立刻衝到講台上幫忙急救送醫,命被救回來了,卻也因為腦出血嚴重,開刀預後不佳,就這樣成了植物人,一躺就是20年。」
閱讀更多
2020-10-06
李易紓
安寧照顧基金會成立30周年,在周二(10/6)發表「台灣生命態度及安寧療護認知變遷」調查結果,邀請前副總統、中央研究院院士陳建仁,以及國健署署長王英偉與會,分享對安寧療護、生死的觀察和想法。
閱讀更多
2020-08-17
今周特刊
人生旅程總有數不盡的岔路,科系、謀職、婚姻、生兒育女⋯⋯各自通往截然不同的風景。為了不後悔、不遺憾,我們總會預先準備,並在反覆思考後謹慎做出決定。面對生命最後一個岔路,豈能不做好準備?讓我們一起打開善終的四個錦囊,為人生留下最美的身影,也為家人留下愛的禮物。
閱讀更多
2020-08-12
林芷揚
《病人自主權利法》於108年1月6日正式施行,上路超過一年半,不少民眾仍是一知半解,常見的疑問包含:病主法與《安寧緩和醫療條例》有何不同、已經簽署過「放棄急救」,是否還要再簽署「 預立醫療 決定」等。為推廣善終觀念,病人自主研究中心提供相關資訊幫助民眾了解,執行長楊玉欣則帶領團隊前往病家探訪,聆聽病人意見。
閱讀更多
2020-07-20
今周特刊
當醫療科技愈來愈進步,法規愈來愈專精,死亡就會變得愈來愈不自然了。我們都知道,科技過度傲慢崛起,我們人類卻誤會了,以為新科技醫療就可以阻止人類死亡,殊不知「壽終正寢」,才是真正的自然死亡。
閱讀更多
2020-06-12
陳永儀
一位八十歲病患的主治醫師,要求我參加一個「家庭會議」。這是主治醫師和病人家屬會面的場合,為了彼此要在某個特定的醫療問題上達到共識或做出決定。
閱讀更多
2020-05-22
魏怡嘉, 黃子明等
《病人自主權利法》2019年1月6日上路,花蓮洪清海、林瓊雲夫妻檔,是花蓮慈濟醫院第一批「 預立醫療 決定書」簽署者。經歷人生起起落落,老夫妻倆已看開生死,開心且果斷地簽下同意書,希望為11名子女減輕壓力,更為自己爭取善終權利。
閱讀更多
2020-01-16
小虎文
將要退休時,我想自己還那麼有能力,真的就要退休了嗎?所以在還沒正式退休前,我就考了服務證照,等到從公司退休後,就馬上擔任社區管理總幹事,後來又到朋友公司做管理工作。我覺得我的『殘餘價值』要好好用完,而且同時又有一筆收入,來緩解退休後的金錢壓力。
閱讀更多
2020-01-08
王炘珏,口述/吳念真
2019年十二月,導演吳念真簽下了 預立醫療 決定書。年逾六十的他,一九年生了一場大病。他說,這份決定書會決定他人生最後的樣貌,也代表他對人生的態度。《今周刊》專訪吳念真,分享他簽署決定書的心路歷程,及對生命價值的解讀。人生最後一哩路該怎麼走得漂亮、走得尊嚴,以下是他第一人稱自述。
閱讀更多
4/ 8
第 4頁,共 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