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06
彭蕙珍
89歲氣功老師孫靜夫高眺清瘦,目光炯炯有神。因自幼體弱多病,他深知疾病對生活的影響,48歲那年無意中獲得一份「梳頭功」資料,照著做,竟解決長年掉髮困擾,自此栽進氣功世界。
閱讀更多
2021-10-06
劉小云
「哪有人可以面對死亡不害怕慌亂的?」安寧志工W,看完陳坤厚製片、陳志漢導演的紀錄片《回眸》首映會後,問了大悲學苑的德嘉法師。
閱讀更多
2021-09-08
郭美懿
因為疫情之故,導遊張明石有好長一段時間沒帶團了,80歲的老人家卻仍直嚷著沒時間,「我書桌上一堆紙片沒整理,外頭看到不認識的花、樹,就趕快抄起來,回來查資料、建檔,還有英文單字要背,而且學生也會打來問東問西,時間不夠啊!」時時做好準備,才能在疫後報復性旅遊潮裡隨時ready!1941年出生的現役導遊張明石,至今沒把退休放進人生規劃裡。
閱讀更多
2021-07-21
王寵裕
晚上打球回來,看到《戴資穎赴日坐經濟艙 戴爸有話說》這則新聞炸翻了,全國都在罵政府,但我有一些話不吐不快,或許是另一面向的看法,要炮我,歡迎,但如果對羽球界不熟的話,奉勸你還是稍微保留,因為我敢冒大不韙,絕對不是吃素的。
閱讀更多
2021-07-08
Justin Li李小龍
勇敢的離開那位令你傷痕痕累累的人,走出那個讓你悲痛欲絕的地方,或許你抹不掉那段刻骨銘心的愛情,但是時間會帶你踏著破碎的過去 ,慢慢的在路上,找到更好的自己,在驀然回首的剎那漸漸的不再掉淚。
閱讀更多
2021-07-02
胡殿詮醫師
關於疫苗,最近發現一個令我驚訝的事情:資訊完全不對等!有些在醫生界早已變成常識的事情,結果民眾完全不清楚,仍然被錯誤的媒體資訊帶著跑。結果接種率越來越低,這實在不是件好事。我決定,來寫一篇簡單澄清文好了。
閱讀更多
2021-04-09
朱全斌
在人生的旅途上,我們除了家人、同事、工作關係,也會跟不同的人相遇,我們跟這些人的緣分有長有短,有的會成為很久的朋友,有的只會陪我們走一小段路,但是無論交情深淺,我們的人生旅程都因為有他們而不孤單,也可以看到更多的風景。要如何才能跟這些人建立並維持良好的關係呢?一起吃飯往往扮演著最佳觸媒劑的角色。
閱讀更多
2021-02-18
劉燦宏, 黃惠如, 黃惠宇, 李杰
增肌要補充蛋白質,但是蛋白質並非吃愈多愈好。聰明補充蛋白質,增肌才能事半功倍,運動前、中、後,怎麼吃最增肌?這篇一次告訴你。編按:《慢老》作者黃惠如,結合深耕復健科領域30年的雙和醫院副院長劉燦宏,與營養學者黃惠宇、肌力與體能教練李杰,強強聯手,破除多數人一直以來對肌肉的迷思,練肌肉不是為了外型看起來有線條而已,關係到生命長短,更關係到生命品質,同時本書也提供建立肌肉的運動、營養實際建議。
閱讀更多
2020-08-06
朴京玉
退休後讓生活充滿活力的方法相當多,筆者試著將眾多的方法彙整成六種,只要妥善運用這六種方法,對身體產生的助益就和補氣的四君子湯、補血的四物湯一樣。當然若是有餘裕的話,就像在引擎中添加潤滑油一樣食用補品也無妨。
閱讀更多
2020-07-27
李豐 醫師
台大醫學院醫學系畢業的李豐醫師,赴加拿大進修,就讀研究所第3年時罹患淋巴癌。返回台灣後,曾任教台大醫學院及擔任台大醫院病理科醫師,專業是細胞病理。當年為她治療的醫師,有人已過世了,李豐卻還活得很健康。若問為什麼,可能的答案是:她現在每天的生活都很「尊重細胞」。李豐醫師說:「我的細胞病理專業讓我明白,生病都是咎由自取。是我們置自己的細胞於死地,讓身體沒有機會復原。
閱讀更多
3/ 6
第 3頁,共 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