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21
好險網編輯中心
陪老婆住院時,隔壁床的家屬直接在病房開啟家庭會議,讓我見識到久病床前無孝子、久貧家中無賢妻這句話的殘酷!媳婦在一連串的醫療支出以及龐大的家庭開銷壓力下,一筆僅需三千多塊的自費止痛藥竟成了壓倒媳婦的最後一根稻草。讓隱忍長照壓力的媳婦直接暴怒,要求婆婆「無論肺葉切除手術有多痛妳就是要忍」!面臨這種狀況,孝順的兒子也只能沉默不語,婆婆除了心痛已外根本也無力回擊,這或許就是一般家庭面臨長期治療所必須面對的殘酷現實吧!
閱讀更多
2022-11-11
數位內容部
為因應新冠病毒疫情後,國內外生技醫療市場產生的新需求,長庚醫院今(11)日舉辦「2022年長庚醫療財團法人智慧醫材技術廠商交流媒合會」,以「智慧醫材」及「創新醫材」為主軸,展出由長庚自主開發,具遠距偵測、降低治療侵襲性或縮短療程等功能的16項實用專利技術,並集結技術驗證所需之「臨床試驗」資源介紹,以及過去技術移轉開發成功之案例介紹,邀集國內生醫及資通訊業者參與探討,如何成功將上述軟硬體技術量產後導入國內外臨床領域使用,提升國內外民眾的健康福祉,同時帶動台灣生醫產業發展國際市場,達成長庚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的使命。
閱讀更多
2022-10-05
林思宇
編按:資深台語歌手高向鵬於去年10月過馬路時,不慎跌倒送醫陷入昏迷至今,週三(10/5)驚傳過世,巴瀝史演藝經紀公司執行長林祖兒在臉書發文,證實高向鵬已過世,更難過表示,「祝福你在天堂上繼續大紅大紫,更謝謝高大牌同場活動工作時帶給大家的歡樂,人生的課題畢業了…」。高向鵬在2021年10月中凌晨返家過馬路時不慎跌倒,雖然有路過的善心騎士協助送醫,但沒想到這一摔跤竟令他腦缺氧昏迷至今未醒,一度在加護病房搶救。和他搭檔合作近30年的歌手方怡萍去年一度向媒體報平安,並表示捏他的手他已經有痛感的反應了,這樣應該是很好的事情,也算是有一絲絲進展。而高向鵬友人今年2月曾透露,高向鵬仍在昏迷狀態,在醫師建議下進行氣切。而同年2月傳出,他的情況稍有好轉,「叫他的話,手跟腳都會有動作,眼睛有時會睜很大,看起來很有精神,但就是沒辦法說話。」不料卻傳出他已離世的消息。(原文刊載於2019/2/14,更新時間為2022/10/5)
閱讀更多
2022-08-22
優照護
阿翔是方家的獨生子,一出生就是爸媽寵愛的命根子,可惜父親在他5歲時過世,母親一手拉拔他長大。阿翔也很爭氣,不因沒了爸爸就自暴自棄,從小學開始就保持班上前3名,一路從建中念到台大,內心最大的動力就是:「媽媽好辛苦,我千萬不能讓她丟臉!」
閱讀更多
2022-07-29
中野.詹姆士.修一
久坐不動會讓運動量不足的情況更加惡化,造成肌力和耐力衰退,進一步導致「擠乳作用」不再發揮功效。
閱讀更多
2022-05-30
陳炯瑜醫師
現代人普遍處於緊張忙碌的高壓狀態,身心所面臨的壓力原本就大,加上長期外食、缺乏運動,讓頭痛、過敏、胃痛、失眠等症狀,成為我們口中的文明病。
閱讀更多
2022-04-25
優照護
「媽,你這樣痛下去也不是辦法,聽醫師的建議做個手術吧!」我說。 「我不要啦,這麼老了去動手術,我怕受不了啦!」媽媽因為退化性關節炎,行動不便,走路都要忍著痛,雖然有去醫院治療,但始終沒有明顯改善。半年多以來,醫師一直建議她做人工 髖關節 置換手術,她卻堅持不肯,一方面對手術有莫名的恐懼,一方面是不希望家人為了照顧自己而請假。
閱讀更多
2022-03-25
偉文隨筆
最近有好多本關於走路與介紹步道的書上市,也反映了這個時代的新價值。除了上下班短暫的行走之外,為了健康目的的走路也蔚為風潮,甚至更進階到為了休閒或心靈層次的走路。
閱讀更多
2022-03-02
洪姍溆
規律運動很重要,即使只是溫和的運動,例如每天散步,都對健康很有幫助。讓我們一起來運動,不要貪多,先設定每天比前一天進步0.1就好,好比可以一邊看Netflix,一邊運動,不知不覺就滿身大汗。戲也看了,身體也健康了。
閱讀更多
2022-02-08
黃惠如
走路太平凡了,畢竟多數人都會走路,問題在於,你願不願意創造多走路的機會。最新科學發現,只要前腳接著後腳一步步往前走,走六個月,就能將大腦裡的時鐘往回轉。
閱讀更多
2/ 7
第 2頁,共 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