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條件: 塑化劑

顯示第 3140 項,全部搜尋結果有 63

婚姻教我的事:給世上最能教愛的人多點良善!少一點「添加物」,家人關係更親密

tCol 2020-04-13

許皓宜

婚姻教我的事:給世上最能教愛的人多點良善!少一點「添加物」,家人關係更親密

2010年前後,亞洲陸續出現一連串的食品添加毒物事件,例如,奶粉裡加了三聚氰胺,點心被添加了塑化劑。

閱讀更多

醫師帶您一分鐘搞懂L-精胺酸功效、作用 調節血脂的保健品怎麼挑

tCol 2020-03-13

健康力 共同審稿/家醫科醫師鄭鈞云、營養師沈舉茀

醫師帶您一分鐘搞懂L-精胺酸功效、作用 調節血脂的保健品怎麼挑

現代人吃得太好、動得太少,往往一不注意就讓「血脂」成為心頭大患,除了消費者所孰悉的紅麴、魚油之外,近年來獲得眾多專業人士推薦的L-精胺酸(L-Arginine),更被視為血脂保健領域的明日成份。到底L-精胺酸是什麼?有哪些保健功效?調節血脂產品又該如何挑選?快跟著專家的腳步了解!

閱讀更多

武漢肺炎》比口罩更厲害?專家:掌握洗手6時機,冠狀病毒、流感、腸病毒一網打盡!

tCol 2020-02-03

NOW健康

武漢肺炎》比口罩更厲害?專家:掌握洗手6時機,冠狀病毒、流感、腸病毒一網打盡!

武漢肺炎疫情持續延燒,董氏基金會呼籲,與其一窩蜂搶購口罩,不如掌握正確的洗手時機和步驟,是預防傳染病(病菌、病毒)最簡單、有效又經濟的方法。除了戴口罩、酒精消毒,你還能怎麼防疫?

閱讀更多

塑膠袋套碗盤、微波食品...曾啟瑞醫師提醒:這些惡習害「卵巢」提前報銷!

tCol 2020-01-31

曾啟瑞, 尤子彥

塑膠袋套碗盤、微波食品...曾啟瑞醫師提醒:這些惡習害「卵巢」提前報銷!

多年前我到東南亞國家演講,一位當地的醫師告訴我,聽聞有些不肖小販為保持油炸物的酥脆,竟然把保鮮膜先放入油鍋,食物再丟入鍋內油炸,這樣不管過幾天,油炸物吃起來都能「卡滋卡滋」,保持酥脆。這消息令人吃驚,塑化劑對人體的危害甚多,吃下肚後可能造成婦女卵巢早衰、子宮內膜異位症等婦科疾病,無怪乎研究發現,同年齡亞洲女性的卵巢功能遠比歐美國家女性低下......

閱讀更多

一堆人喝到罹癌、失智?國健署警告:尾牙、春節愛喝酒...恐助癌細胞生長、大腦退化!

tCol 2020-01-16

國健署

一堆人喝到罹癌、失智?國健署警告:尾牙、春節愛喝酒...恐助癌細胞生長、大腦退化!

您知道喝酒除了容易胃潰瘍、肝硬化、引發心血管疾病及癌症之外,還會提高失智的風險嗎?更值得注意的是,近半國人有喝酒容易臉紅的酒精不耐症,得到癌症及失智症的風險更高,特別需要節制飲酒,最好別喝酒。

閱讀更多

擔心身上有異味?中醫師7招散發自然體香

tCol 2019-10-01

樓中亮預防保健網

擔心身上有異味?中醫師7招散發自然體香

許多女性朋友喜歡用香水或是含有香氛的清潔用品,使身體散發迷人的香味。可是這些產品或多或少都會含有定香劑(塑化劑),屬於環境荷爾蒙的一種,接觸久了有致癌及不孕的風險。其實想擁有古代美女那樣的自然體香,還是用天然的方法比較健康喔!

閱讀更多

乳癌是中年殺手!醫師警告:少吃高脂高糖食物、定期檢查防乳癌

tCol 2019-08-05

郭依瑄

乳癌是中年殺手!醫師警告:少吃高脂高糖食物、定期檢查防乳癌

乳癌是台灣女性好發癌症的第一名,且發生高峰期約在45-69歲!提醒大家,預防乳癌除了少吃高脂、高糖飲食,還要配合定期檢查。若出現乳房腫脹疼痛、發癢、乳頭出現分泌物等症狀,則有可能已罹患乳癌,請盡速就醫檢查,切勿輕忽。

閱讀更多

乳房瘀青是警訊?乳癌初期症狀不明顯 醫師:運動是預防最好方法

tCol 2019-06-27

林芷揚

乳房瘀青是警訊?乳癌初期症狀不明顯 醫師:運動是預防最好方法

乳癌初期不痛不癢、摸不到腫塊,許多患者聽到自己罹患乳癌都不敢相信。缺乏運動、高脂肪飲食、塑化劑威脅等都是乳癌的危險因子,醫師提醒定期檢查、規律運動是防癌的最好方式。

閱讀更多

台灣鮮奶竟含抗生素禁藥、會傷腎?專家沉重揭發牛奶的3大真相

tCol 2019-06-18

好食課

台灣鮮奶竟含抗生素禁藥、會傷腎?專家沉重揭發牛奶的3大真相

首先,先說結論!鮮奶和乳製品真的沒有藥物的問題!!

閱讀更多

癌症奪命頻傳!肺癌年輕化、乳癌發生率高,幾歲開始健檢才安心?

tCol 2019-06-02

林芷揚

癌症奪命頻傳!肺癌年輕化、乳癌發生率高,幾歲開始健檢才安心?

近來名人癌逝消息頻傳,年紀輕輕就罹癌的消息也不時登上新聞版面,人人可說是聞癌色變。以近年十大癌症發生人數來看,前三位是大腸癌、肺癌、乳癌,屬於國人好發癌症。其中,大腸癌連續11年蟬聯第一位;女性的肺癌發生率增加,且年齡中位數比男性年輕;乳癌則有發生率上升的趨勢,令人擔憂。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