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04
李易紓
三餐不定時不定量,或是偏好高油脂高糖份等精緻飲食,會影響腸胃的菌叢,讓人變胖、甚至有代謝症候群。從中醫觀點來看,肥胖與肝、脾、腎等臟腑功能有密切相關,飲食、生活的不平衡都會傷害臟腑功能,讓體質產生偏性。
閱讀更多
2021-04-29
照護線上
台灣洗腎人口龐大且逐年增加,據健康保險署最新統計,我國洗腎人口已超過9.2萬人,更是被冠上「洗腎王國」的稱號。民眾們普遍將洗腎的元凶歸咎於飲食習慣或糖尿病,然而卻有很多人不知道,約有10%接受透析治療(即洗腎)的患者,是因遺傳疾病—自體顯性多囊性腎臟病(Autosomal Dominant.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ADPKD),導致腎功能快速下降而洗腎。
閱讀更多
2021-04-28
李易紓
很多人誤以為肌少症只會發生在老年人身上,其實不然。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顏正中表示,有位40多歲的女性,因為全身無力和體重減輕的症狀來就醫,經過詳細問診與檢查,發現她最近半年因為心情不好,加上疫情影響,待在家中時間變多,三餐不定時定量,也沒有出門運動,就可能是肌少症造成症狀。
閱讀更多
2021-04-19
彭蕙珍
「回過頭看,過去的一切都是很好的禮物,我的人生60才開始,希望到這個年紀能隨心所欲,做自己想做的事!」今年剛好60歲的藝人周思潔,睽違舞台25年,3月第1次舉辦個人演唱會,演唱會主題是「傻傻的花」,副標「有夢就去追」。「人生是可以去追夢的,不要被自己的年齡限制住,你還是大有可為。」周思潔笑著說。
閱讀更多
2021-04-16
丁彥伶
免疫力是要維持平衡的,不能太強也不能太弱,所以不是靠藥物來補充就能讓免疫維持平衡,而是 要靠飲食來促進健康。免疫力一旦維持好,就能有效避免細菌、病毒來侵擾。
閱讀更多
2021-04-16
NOW健康
現代人工作型態,總離不開手機、平板等3C產品,而且經常久坐辦公室,回到家又癱坐在沙發,這種缺乏運動的生活方式,不僅有害身體健康、代謝力下降,對髖關節及膝關節的損傷也不小。
閱讀更多
2021-04-12
郭美懿
初見農純鄉副總經理宋孟芬,一席簡單洋裝、一頭飄逸長髮,優雅如瓊瑤電影的女主角;但翻開2年前她前往越南參加IFBB健美比賽的照片,一身漂亮肌肉線條,又揭露多變一面。57歲的她被稱做「健美阿嬤」,今年將迎來第2個外孫,但她從未用年齡定義自己:跑馬拉松、練健美、出國讀語言學校,活出精彩人生,也愛上每個階段的自己。
閱讀更多
2021-03-24
NOW健康
蟹肉棒是常見的火鍋料,在丟進火鍋之前,要不要先幫它脫衣服,常引起網友爭論,有人認為,拿掉塑膠套,蟹肉棒就會散掉,因此會影響口感。有人則說,一定要拿掉,不然恐吃下塑化劑等化學物質。對此,食藥署於臉書「食用玩家-食藥署」貼文中指出,「蟹肉棒烹煮前記得先把外面的塑膠套拆掉,塑膠材質不建議置於長時間高溫烹煮的環境,建議還是不要嫌麻煩,多一個步驟、多一分保護」。
閱讀更多
2021-03-23
李易紓
進入中年後,月經量出現不規則或減少至沒有,就是步入更年期的徵兆,此時期卵巢功能退化、雌激素逐漸減少,可能引起許多的不適,統稱為「更年期症狀」,高醫營養部營養師許玉恒說,面對這些不舒服,可以運用飲食來調整減緩因荷爾蒙減少所造成的身體變化。
閱讀更多
2021-03-19
NOW健康
無論是清炒、燉粥、煮火鍋,正值生產旺季的高麗菜是最近料理中常見的食材,除了口感清脆香甜,還具有低膳食纖維、含多種營養素等優點,被喻為「廚房裡的胃藥」,適合容易胃痛及胃潰瘍等民眾食用。
閱讀更多
28/ 30
第 28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