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條件: 不動產

顯示第 241250 項,全部搜尋結果有 300

退休後,繼續過幸福生活!給大人4個周末創業建議,趁著中年,實現人生最想做的事

tCol 2020-09-15

今周刊

退休後,繼續過幸福生活!給大人4個周末創業建議,趁著中年,實現人生最想做的事

我鼓勵各位展開「大人的周末創業」。以下有一部分是專門提供給大人的建議,與一般周末創業的建議不同,敬請留意。

閱讀更多

退休後,就要每天玩個夠?別讓生活原地踏步!迎接充實第二人生,其實可以這樣做

tCol 2020-08-12

保坂隆

退休後,就要每天玩個夠?別讓生活原地踏步!迎接充實第二人生,其實可以這樣做

「退休以後,我一定要每天玩個夠。」猜想腦中懷著這種想法的人一定很多。

閱讀更多

獨子的痛苦「父母重病,該辭職回家照顧嗎?」呂秋遠:別讓「華人式孝順」壓垮自己

tCol 2020-07-16

呂秋遠

獨子的痛苦「父母重病,該辭職回家照顧嗎?」呂秋遠:別讓「華人式孝順」壓垮自己

今天課程的最後一個問題,是學員問我,「身為獨子,當父母罹患重病或失智,必須在工作與照顧父母之間二選一,應該怎麼選擇?」

閱讀更多

窮人才去想「中了頭彩該怎麼花」…一夜致富比被車輾3遍還難!想翻身,你得學的致富思維

tCol 2020-05-28

浦田健

窮人才去想「中了頭彩該怎麼花」…一夜致富比被車輾3遍還難!想翻身,你得學的致富思維

知道中頭彩的機率是多少嗎?大概就跟被車子輾3遍、死3遍一樣。怎麼可能會中呢(笑)?所以還不如想想怎麼靠自己賺錢,因為相較之下成功機率高太多了。

閱讀更多

母摔下床失能,兒子回國第一件事送療養院、賣房子...人生,別讓子孫替自己「斷捨離」

tCol 2020-05-27

傅恪恩

母摔下床失能,兒子回國第一件事送療養院、賣房子...人生,別讓子孫替自己「斷捨離」

斷捨離這個字眼,近幾年在博客來排行榜上一直很紅,儘管如此,看了那麼多間房子,還是往往從堆積物中,看到許多老人家對舊東西的執著,讓我忍不住想來分享,一個從房仲朋友那聽來的真人真事故事。

閱讀更多

感覺不對不要租?房東圈口耳相傳的硬道理:這3種房客,不能租!

tCol 2020-05-20

傅恪恩

感覺不對不要租?房東圈口耳相傳的硬道理:這3種房客,不能租!

40歲的老夏當房東有5、6年的時間,雖然租房經驗稱不上多豐富,但比起一般人,他自認自己還是有點看人的眼光。但也就是這樣一個老夏,談起最近新搬進的房客,卻是一臉愁眉不展,有苦難言,他懊悔地抓頭吶喊「我明明都知道有問題,怎麼還會犯這種錯呢~」

閱讀更多

財富傳承規劃》幾乎課不到遺產稅、贈與稅?運用8方法,合法節稅、降低稅率

tCol 2020-05-19

鄭惠方(艾蜜莉會計師)

財富傳承規劃》幾乎課不到遺產稅、贈與稅?運用8方法,合法節稅、降低稅率

每年5月你收到稅單會不會心痛?你會不會想要少繳點稅?多數人年年心痛、年年疑惑,但是從不採取行動。本文解決你陳年的「痛」和「疑慮」,讓你知道個人所得稅制是怎麼一回事,也讓你知道如何合法正確的節稅!

閱讀更多

這樣選,少繳80萬稅額!繼承不動產的稅務議題,舊制、房地合一稅新制如何選?

tCol 2020-05-19

鄭惠方(艾蜜莉會計師)

這樣選,少繳80萬稅額!繼承 不動產 的稅務議題,舊制、房地合一稅新制如何選?

一般情況下繼承 不動產 所要繳的稅只有遺產稅,因繼承而移轉的土地免徵土地增值稅。因繼承取得後再出售 不動產 的所得稅課稅規定也與購買或受贈取得再出售有所不同。

閱讀更多

超前部署,自己的退休金自己救!中年必學的「資產配置」,降低風險獲利更穩健

tCol 2020-05-13

99啪

超前部署,自己的退休金自己救!中年必學的「資產配置」,降低風險獲利更穩健

這幾年隨著戰後嬰兒潮的退休、年金改革以及陸續傳出年金破產危機等消息, 讓國人越來越重視退休金的規畫,也開始意識到退休金光靠政府是遠遠不夠的,自己的退休金還是要自己救。至於我自己很早就有危機意識,也提前規畫準備,幫自己打造穩健的退休投資組合。

閱讀更多

 5年內有機會賺到3000萬,財務自由過想過的生活!運用4原則,增加理財成功機會

tCol 2020-05-12

葛蘭.薩巴帝爾

5年內有機會賺到3000萬,財務自由過想過的生活!運用4原則,增加理財成功機會

每個人都想快速致富,或許你做得到,但這本書不能幫助你快速變有錢,而是會幫你加快變有錢的速度。不論你需要五年或二十年去達成你的財務自由數字,遊戲的規則對每個人來說都一樣:少花錢,多賺錢,最小化繳納的稅金,盡可能投資。之前說過,要建立創業家心態,講求的是善用時間,竭盡所能找出賺更多錢的方法。我從二○一○年才開始認真理財,全副心力都放在盡可能用最快的速度賺到一百萬美元(折合新台幣約三千萬元),以求在未來四十年不必繼續做著自己不喜歡的工作。幾年後,我發現自己有機會在五年內實現目標。但要達到這一點,需要的不只是一個好計畫而已。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