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02
NOW健康
40多歲的阿德(化名)體重快破百,一直瘦不下來,從事不動產仲介相關業務的他,平時工作時間瑣碎而冗長,下班後仍需處理工作,很難抽空運動。阿德為了身體健康著想尋求減重療程,在恆佳診所院長許崇民醫師的協助下,約7個禮拜的時間,體重從97公斤減至88公斤,脂肪量明顯下降,本身高血壓、高血脂、三酸甘油脂問題也獲改善,只是卻遇上了減重人都討厭的停滯期,目前正在克服中。
閱讀更多
2024-01-31
癌症希望基金會
編按:56歲藝人汪建民本月7日驚傳肺腺癌過世,他生前受訪時透露,自己不菸不酒,去(2023)年10月背後劇痛,才檢查出肺部有惡性腫瘤,但癌細胞早已擴散,從確診到離世僅存活了9個多月,令人不勝唏噓。據WHO官網及GLOBOCAN 2020年全球癌症統計推估,肺癌是全球新發生人數第2高、死亡人數最高的癌症,也是全球疾病第6大死因。在台灣,肺癌不僅位居十大癌症之首,也是我國發生人數最多、死亡率最高的癌症。由於早期肺癌幾乎沒有症狀,出現咳嗽、胸悶胸痛、體重減輕或食慾變差等症狀時通常都已經是第3、4期。國健署2021年癌登資料顯示,台灣早期肺癌佔約3成,晚期個案則佔6成以上,其中每2人就有1個發現時已經4期。不同時期存活率差距甚大,0期及1期的早期肺癌,5年存活率達9成以上,但第4期就急速降至1成。要及早發現肺癌,最好的方法就是透過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掃描,但民眾往往害怕輻射劑量增加罹癌風險而猶豫不決。醫師表示,做一次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篩檢的幅射量,相當於搭飛機往返台灣—美國洛杉磯的自然輻射量,不會對人體造成危害,不用太擔心,建議高危險族群每2年檢查一次。(原文刊載於2024/1/31,更新時間為2024/10/15)
閱讀更多
2024-01-31
NOW健康
據統計,110年男性新發癌症人數達6萬3,723人,年齡標準化癌症發生率為每10萬人口330.8人,較109年減少5.4人,最新男性10大癌症發生率依序為大腸癌、肺癌、口腔癌、肝癌、攝護腺癌、食道癌、胃癌、皮膚癌、白血病、非何杰金氏淋巴瘤。面對癌症的 威脅 ,我們常常聯想到現代醫學的治療方式,然而,近年來中西醫聯手成功改善現代醫學所帶來的治療副作用,使患者體況好轉,也讓中醫抗癌日漸受到重視。
閱讀更多
2024-01-31
陳晉興, 梁惠雯
林志潔國內財經科技法律專家,現任陽明交通大學特聘教授、金融監理與公司治理研究中心主任。第一期肺癌患者,因接受LDCT篩檢發現。2014年術後迄今都沒有復發。
閱讀更多
2024-01-17
財團法人台灣癌症基金會
文/鄭名威大家都說三十而立,而我是30而「慄」。這一年我買了人生第一台車、和老婆創業開旅行社、心愛的女兒出生,也是這一年,檢查出了6公分的腫瘤。從小生長於破碎家庭,自從知道確診癌症後,我抱著才6個月大的女兒痛哭,深怕自己倒下,讓這噩夢延續到下一代。
閱讀更多
2024-01-15
郭美懿
編按:慟!台灣曼德拉施明德,因肝癌於1/15病逝!對於這樣反貪腐運動家的離開,媒體人陳文茜、游盈隆(現為台灣民意教育基金會董事長等職務)等多位親友都相當不捨。陳文茜哀悼施明德「永遠的革命領袖、反貪腐運動家」,永遠闔上眼睛了。游盈隆曾感念,「施主席一生為台灣民主、自由、人權奮鬥打拚,坐牢超過25年,堪稱台灣曼德拉,對社會有莫大貢獻。」而施明德對家庭、身邊親友的愛,也從未有少,對於父親的離世,其愛女也獻上深深告白,「父親總把每一次生日,當作最後一次,現在回想起來,我們沒有遺憾,只有完整的、完美的愛。」
閱讀更多
2024-01-12
廣告企畫製作
2024年的到來,各種不同的病原體也跟著民眾湊熱鬧跨年,尤其日前寒流接力賽,讓各地醫療單位人滿為患,除了最早大陸引爆的肺炎黴漿菌外,流感、腺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與新冠病毒等都是感染原。前不久孩童咳了2周後才發現感染肺炎黴漿菌,讓不少家長擔心消停一陣子的肺炎黴漿菌要捲土重來了? 群聚的跨年以及學測倒數,孩子們會不會受到多重病菌夾殺?
閱讀更多
2024-01-03
照護線上
「那是一位50多歲的患者,在上班時突然心肌梗塞,而被送到急診室。」亞東醫院心臟血管內科病房主任林恆旭醫師指出,「經過緊急處置,撿回一條命,也順利出院,回到職場。」
閱讀更多
2023-12-18
南宮仁
安靜的夜晚,一個乾瘦的中年男子進到了急診室裡。他以緩慢的動作,坐到了我身前的圓形椅子上。近看才發現,他因病態看起來更瘦弱了。陳舊的衣袖下,他伸出了纖細瘦長的手臂。他的衣物與身體相比過於寬鬆,比起穿上,更像是披上了一塊布料。
閱讀更多
2023-12-15
金雅拉
憂鬱其實是想好好過生活的挫折感,也就是過去若過得很好,現在的生活就會更加順遂,因此總是不停地回首往事。
閱讀更多
7/ 30
第 7頁,共 30頁